老舍,因为生于立春,父母起名“庆春”原名舒庆春,后上学后自己改为舒舍予,有“忘我”的意思,老舍是他用的最多的笔名。
老舍一生都笔耕不辍,多部优秀作品被人们喜爱,也被称为“人民的艺术家”。都说苦难是作家的财富,老舍出身贫穷,母亲经常靠帮工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但是,老舍的一生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人间真趣》一书收集了老舍的67篇生活散文,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读到老舍先生在生活里真挚的态度和一颗有趣的心。
一、生活是我们的住所
很多文人都爱吃,有时候吃的东西让人想象不到。
老舍有一篇文章写《吃莲花的》讲他在济南任教的时候自己种莲花,但是见不得街上把莲花几朵一起捆上拿出来卖的,总觉得莲花和茄子放在一起,不能心安。
作者转念一想又觉得,可能还有很多文人不种莲花,但是要买来用水养的,心里便也释然了。
其料有人来访,提出去买莲花,老舍叫友人欣赏自己种的两盆,结果满腔诗意的从屋子里出来,望见友人把花掐在手里递给厨子,要用香油炸着吃。
这时候,老舍才悟过来,街上和茄子放在一起的莲花菡萏,真的是当菜的呦!
文人写文章是一叶一菩提,文人对于吃,便是一花一盘菜了,想想也是雅趣的很。
我倒没有吃过香油炸莲花,只是却在济南出差的夏季,正经见过街上小贩担着篦箩里,装满了莲花和莲蓬,随手买两只,莲子剥来吃,那嫩绿的壳包裹着嫩白的莲子,入口满是荷塘的清香。
生活是我们的居所,茅屋可以安身,美食可以安胃,读书可以安心。像是老舍这样的文人,总会把生活中的趣事写出来,告诉大家,生有百种,食无界限。
二、生活的轨迹
老舍先生在山东生活的时间很长,自然也是去过青岛的,济南没有海,青岛临海。到现在北京人要是看海,主要两个去处,秦皇岛的北戴河或者青岛附近的海湾,离得近。
老舍先生不会游泳,这对在青岛过夏天的人来说,总是少了很多乐趣。
但是,先生爱唱戏,可能小时候在北京听的多了,自己爱唱两嗓子。在青岛报了个剧社,第一天去,就上太亮了票友的实力,不过,被“遗弃”了。先生倒也幽默,不说是因为自己唱的不好,估摸着是自己唱的太好,压了人家的风头,所以,便没人带着玩了。哈哈,这也是生活的乐趣。
如今的青岛,经济在山东早已拔得头筹,但是当年在老舍的眼中,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许,文艺气氛没有他待过的北京那样浓厚吧。
写作的人都有一个优势,自己爱的活动定会觉得是天下第一,反之则言语吝啬。对于打牌,老舍先生点到为止,所以会说,打八圈那些个时间是经受不起的。张爱玲从小便看父亲打牌,所以在小说中,一场打牌的戏,倒是可以让各方人物各显神通,就连那些手上戴的,都成了无形的猜测和上好的谈资。
因为写作不挑地点,所以很多文人都有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经历,而后把她们写下来,则成了后来者理解此城和此文的关键注脚。
青岛之与老舍先生,从这一篇《青岛与我》中,却没见太多惊喜,或许还是和这个城市缘分不够的吧!
三、满怀兴致的活着
很多人喜欢猫和狗,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朋友牵狗下楼,迎面碰上脸生的邻居,大概是狗和邻居也是头次相见,互相打量,然后邻居突然冒出来一句“打你”虽是冲着狗说,朋友也很是不悦,等人走远了,自己嘀咕,莫非刚才挡了你赶赴黄泉的路。
猫狗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假若世界灭绝猫狗,可能很多人也会因此失去乐趣,当然,城市进城化的今天,文明养狗,必须要遵守的。
老舍先生写《猫》说猫的性格很乖,有时温柔有时赖皮,捉摸不定。
文章还写了母猫更爱自己的孩子,顾家,而郎猫则在做了父亲之后还会我行我素。这倒是说人了,大多的母亲会对家庭忠于守候和付出,但是父亲总会保有有些自我的气质,不想被生活磨平。
不管怎样,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很多物种共同生存,不然人类大抵也会寂寞的吧。
老舍是热爱生活的,一部《茶馆》倒尽了人生悲欢。他的作品大都紧贴人民生活,在平常的故事里善于刻画底层百姓的艰难命运,对于时事点评也可以从民众的不知所从和啼笑皆非中找到时代的变迁和更迭的痕迹。
很多人热爱老舍先生的长篇故事,觉得他从不脱离生活,但是也不缺少爱国和民族情节。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
老舍的作品,总是在很多日常生活场景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他追求表达的自由和形式的美好。《人间真趣》主要是收录了老舍先生生活记录的散文,很有趣,很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