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教,孩子就自觉》读书笔记(3-5章)

第三章  主动不主动,相差100倍

这一章,给我印象深刻的语句:

“要主动促使事情发生,不要被动等待机会降临”。这句话让我想了很多,我觉得我就是一个不会主动做事的人,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自卑胆小性格导致自己不敢去主动做事,总是被动等待机会降临,所以导致错失了很多降临的机遇。

比如在参加的学习过程中,从来不敢主动要求分享自己的观点,不敢积极发言,担心自己说错了,怕别人笑话,没有自信心。担心自己会别被别人拒绝,不敢尝试,所以总是成为不被他人重视的一个人。

作者在书中讲到,我们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你要知道,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应该主动促使事情发生,而不是被动等待机会降临。

主动的人总是去找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来找自己。不要在没有尝试之前就说自己不行,如果你主动一些,那些你认为“我不行”的事情,或许就会变得很可行。

其实每个人的自信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逐步尝试中形成的,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给孩子经常泼冷水,指责这不行那不行,实际上,在无形中形成了捆绑孩子发展的枷锁,在教育孩子时,要激励他们大胆去尝试,哪怕丢点脸、摔跤、吃点亏都没什么要紧,在不断尝试中,一定会收获成功,一定会建立自信。

一流主动、二流被动、三流不动

第五章    替孩子等于害孩子

中国的家长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什么都喜欢为孩子包办代替?从小时候为她背书包到长大了,为他操心和解决各种问题。嗯,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累坏了家长,另一方面抑制了孩子的成长,实际上,这份溺爱伤害了孩子。只让孩子学会心理断乳,去掉依赖,才能真正成长。

在生活中,我们不是经常听说过有许多小学的家长,为孩子去学校打扫卫生吗?家长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过的很轻松,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过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依赖的心理,一旦离开父母的监督和陪伴,自己在生活中却不能自理了。

作为家长,我们不用自己的肩膀代替孩子承担,不用自己的脑袋代替孩子思考。代替孩子等于害孩子,我们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放手才能放心。因为家长不可能一辈子都陪在孩子身边,关在笼子里的孩子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如果他们没有具备自我管理的习惯,一旦离开,父母的呵护就容易会出事。

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决不代替孩子思考。

我们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有机的主见会使孩子越来越聪明,更好地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同时,他也能不迷信权威,坚持真理,赢得更大的认可与赞美。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许多坎坷与挫折,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孩子要从小知道,生活中并不是按照我们期望的那样发生,没有人会对他有求必应,当遇到挫折时,也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的对待,认真的思考。孩子遇到挫折时,要告诉他正确的解决方法,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让孩子从很快的从失败中找回自信。

要孩子学会自我负责: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该做的事情立即做,提前做。有任务的时候应该尽量把任务往前推。

假如那件事情值得你去做,就值得你去做好。

负责精神是自我管理的灵魂,有了负责精神,那么就一定能够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读了这两章内容,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儿子的缺点,就是没有自律性。小学阶段他学习成绩还算优异,但是到了初中,离开父母的陪伴之后,就有点手忙脚乱,不能自我管理,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可能就是因为我们替他做的太多,没有放手。到了八年级,为了让他能够考上重点高中,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就租房来陪伴他,有了我们的陪伴,他的成绩又直线上升。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也要尝试着放手,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否则到了高中他仍会不能适应紧张的学校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会教,孩子就自觉》读书笔记(3-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