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用那一把“锤子”——建立个人思维模型矩阵

Charlie Munger在他的演讲中曾经说过:

什么是基本的、普世的智慧?第一条规则是,如果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实,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就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东西。如果这些事实不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相互联系,我们也就无法把它们派上用场。


我们需要拥有多个思维模型——因为,如果只能使用一两个,人类心理的本性就会让我们扭曲现实,硬塞进自己的思维模型,至少我们自己觉得是塞进去了。因为

Everything looking like a nail to someone with a hammer.

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为免于此,我们需要知道重要学科的重大理论,勤加使用——全都用出来,而非固定地只用几种。大多数人只学了某一学科的思维模式,比如经济学,就想套用到所有问题上,而最后罔顾事实,钻进了牛角尖里。


我们都是搬砖人,但除了搬砖以外,我们也应该学会如何使用锤子、锯子、钉子、钻机、磨砂机,等等。能熟练掌握的工具越多,就越能处理建筑工地上不同的新工作;同理,掌握的思维模型越多,就越能很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各种发生过或从未遇到过的事件。


思维模型矩阵的建立因人而异,按需而立。

彼得·霍林斯在《思维模型》中使用“决策——认知——策略” 为循环的矩阵,以便更快地做出更优的决策,掌握一般规律以做出合理预判,找到更适合的解决方案等。


也可以按照思维深度建立矩阵。

成甲老师在《好好思考》中提出“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哲学视角”层层深入,逐步接近事物的本质。



其他的思维矩阵还有:

5W2H思维:who,what,when,where,why,how,how much。可分别将人力管理、认知管理、时间管理、空间管理、流程管理、成本管理等模型纳入。



认知圈思维:how、why、what从内向外,从核心到浅表,以事件为主线进行串联。



流程思维:从流程的内部、外部,各个环节进行构建。



客户思维:从客户特点、交互方式、目标行动进行构建。


另外常用的思维矩阵还有,水平思维与垂直思维、T字思维、故事思维、人事物思维等。

每个思维矩阵经过拆分,其最末端的行为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思维模型进行获得我们所需。


这些思维矩阵结构涉及到的行业包括商业管理、科学研究、文学创作等我们能够想到的各个方面。每个学科都有其底层的知识架构,承载着整个学科从古至今先贤后继者们所添的一砖一瓦,他们手里拿着的肯定不只有一把“锤子”,而我们除了挑选趁手的工具之外,也应该打造一个“自定义”的“工具箱”,陪伴我们不断迈向理想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只用那一把“锤子”——建立个人思维模型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