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时守得心不乱,闲时修得心不空

岁月是公平的的,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

有的人忙忙碌碌地活着,有的人却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了无限的价值,这其中的差异,都能从心上找到原因。

为了更好的学习心学,王阳明的弟子们共同举办了一个心学读书会,目的就是让大家在修行中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由于这个宝贵的共修时间稍纵即逝,因此被称作“惜阴会”,阳明先生对此表示了肯定,并且给予了弟子们足够的支持。

从此,不管课业是忙是闲,这个读书会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每次为期五天。王阳明更是另外增加了非共修的课程,帮助学生们得到提升。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在于忙碌或清闲,而是在于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

忙时守得心不乱

人行走在这个世界上,难免就会忙碌一些。

因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太多太杂,总是没有时间休息,这是身体上的忙碌。

因为最近心态不是很稳定,总是胡思乱想无法平静,这是心灵上的忙碌。

身体上的忙碌只要好好睡一觉就能消除,而心灵上的忙碌则会让我们寝食难安。

对此,有一位弟子曾经询问王阳明:“寻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无事也忙,何也?”

这位学生一忙起来就会感到烦躁,有事情的时候心烦意乱做不好事,就算是没有事情也会被心灵上的忙碌闹得不得安宁。

对此, 他当然是非常苦恼的,希望得到王阳明的开释。

王阳明没有多解释什么,只是给他举了个例子:“令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一个内心习惯了忙碌焦躁的人,就算是在吃饭的时候也会感觉烦躁不安,食之无味。心忙惯了,就收敛不住了。

在我们身边,不乏一些被忙碌绑架的心灵,无时无刻都难以安宁的人。

有人吃饭的时候难以专心吃饭,一边拿着勺子一边却在打电话,玩手机。

有人睡觉的时候不好好睡觉,虽然已经躺在了床上,但是心里还是无法平静。

有人走路的时候不好好走路,边走边低着头想事情,结果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然而这些人也并不是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处理,只因为平时忙惯了,闲散的生活都没法让他们收敛心神。

这样的结果通常就是身心俱疲,身体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心灵也因此不堪重负。

对针对种现象,王阳明先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精一之功”。

其中的“精一”一词,指的就是做好眼前的事情。一个人若能“精一”,就没有了担心和抱怨的闲工夫。

荀子在《劝学》中曾经说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不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专一能让一个能力有限的人成就一番事业,心乱则让实力过人的多面手寸步难行。

纵观古今,成大事者不一定全是天才,但一定都是有恒心,有耐力的人。

守得此心不乱,便能独自稳坐钓鱼台,任尔东西南北风。

闲时修得心不空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经在宁静的深夜里思考人生的价值。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经济社会中生活,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获得快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廉价。

于是,一部人就会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及时行乐,其实不然。

当忙碌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们便很难享受高质量的清闲时光。

这就像《劝民歌》里所说的:“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

人的身体需要锻炼才能变得强壮,心灵也是如此。

《菜根谭》里讲:“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心灵太闲了,反而会让我们开始胡思乱想加重劳累感。倒不如送给自己一场修行,享受一下精神世界的充实。

即便是时间有了空闲,心也不能像是无人掌舵的孤舟一样任意漂流。

王阳明原本身居兵部主事的要职,在反对宦官专权,得罪了大太监刘瑾之后,他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做了一个小小的地方官。

一下子官降数级的他,手上的政务也少了一大半,这使得王阳明变成了一个人生失意的“闲人”。

同样的遭遇若是降临在别人的身上,或许此人就会开始在无限的空虚和无聊中自暴自弃,感叹上天不公。

亦或许,他会破罐子破摔,每天只是得过且过,开心一天是一天,混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但是王阳明并没有这样做,他在屋后用石头打造了一口棺材,日夜端坐其中,参悟圣人之道。

上天只会垂爱勤奋的人,在某天夜里王阳明突然从梦中顿悟,参透了“格物致知”的大道。

如果没有闲时的努力修炼,这世上就少了一位开创心学,挑战理学权威的圣人。

从新的太阳升起,到旧的暮色散去,我们谁都得不到时间给予的特别优待。

唯有珍惜清闲时光的人,才会成为笑到最后的强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忙时守得心不乱,闲时修得心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