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 第四章 重难

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 第四章 重难

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上一节韩非子主要讲了君主依法治国就可得忠臣良将,就能高枕无忱,长治久安。这是任何一个君主都无法拒绝的“诱惑”,哪个君主不想永远当王,自己治理的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万世崇敬的君王,这也是君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美好生活”是任何人对任何事的向往,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目标定了,实现的方法与方式多种多样,对于君主来说依法治国是最好的选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依法致富是最好的选择。

在韩非子看来只要君主依法治国,贤士、忠臣、良将就会依法行政,切实贯彻君主治国的策略。其实,依法治国就是顺道而为,顺之则昌,自然是“高枕而守己完”。国家律法是道在人类社会的具象,是道的社会化产物,从这个角度讲依法治国就是君主顺道而为,按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管理国家。当然我们依据的律法必须是善法,而何为善法,前文已经说过就是“善生如春,恶死如秋,民劝极力而乐尽情。”韩非子从立法原则、立法标准、执法效果三方面来论证守道的重要性。

韩非子讲完善法的好处后,接着讲执行善法的手段“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轻,以其所难止其所易。”意思是:古代善于守道的君主,用重刑禁止轻罪,用人们不敢违反的法令制止人们容易犯的罪行。这就是轻罪重罚的原则,这是中国古代国家律法的特点,也是我们后来所说的酷刑,其实这也是现在美国的法治原则,将一切有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行为用重罚扼杀在摇篮中,比如醉酒驾车。重罚的目的在于让违法者知道后果很严重,而止步于违法前。关于轻罪重罚的话题社会上也有讨论,主要意见是认为我们的处罚过轻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过低,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轻罪产生的恶果有多严重,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其社会处理成本之高,就应该实行轻罪重罚。重罚是为了禁止轻罪,让违法者知道后果的严重而终止容易违法的行为。“酷刑”并不代表不文明,文明的首要是存在,如果因轻罪轻罚而造成重大伤亡,那这样的文明又有什么意义。

正是有了轻罪重罚的原则,才会有臣子的廉与正。所以韩非子说“故君子与小人俱正,盗跖与曾、史俱廉。”意思是:所以君子和小人都安分守法,盗跖和曾参、史朗都一样廉洁。盗跖,中国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曾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这就是轻罪重罚的结果,君主与小人都安分守法了,大盗与贤臣都廉洁自律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都害怕重罚酷刑。从机体功能上来讲,人都是一样的,哪个不怕痛,都怕,君主也是一样,大盗与贤臣也是一样,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韩非子自问“何以知之?”,回答道“夫贪盗不赴溪而掇金,赴溪而掇金则身不全;贲、育不量敌则无勇名,盗跖不计可则利不成。”意思是:贪婪的盗贼不去深涧拾金,因为去深涧拾金,身体就难以保全。孟贲、夏育不估量敌情,就得不到勇武的名声;盗跖不预计可行性,就不能获利。看到没,生存是第一位的,大盗也罢,贤臣也罢,良将也罢,无缘无故盲目送死只能证明你的愚蠢,何谈“大”与“良贤”呢。韩非子的意思重罚就是深涧,让你有去无回,重罚就是未知的敌情,让你无功而返甚至损兵折将。有了这样的后果,谁还敢去做轻易就能违法的行为。

【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轻,以其所难止其所易。故君子与小人俱正,盗跖与曾、史俱廉。何以知之?夫贪盗不赴溪而掇金,赴溪而掇金则身不全;贲、育不量敌则无勇名,盗跖不计可则利不成。】

有一部美国系列电影叫《死神来了》,讲的就是因一个再小不过的错误,导致的重大伤亡的故事。不是死神有多可怕而是我们认为无所谓的小小违规行为有多可怕。轻罪不重罚,死神自然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 第四章 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