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然草

                                                                              徒然草

                                                                                                                                                                                                                             摘记

第一段

      谁会不爱美丽的容颜呢。有着优雅的谈吐,散发着人格魅力却不多话的人,着实让人觉得在一起多久都不觉得无趣。外在仪表堂堂,本性却低劣不堪的人,让人惋惜。

品性和容貌是与生俱来的,但思想境界却是通过努力修行可以提升的。即便有再好的容貌和气质,如果胸无点墨,不思进取,又常和品貌俱无的人厮混在一起,甚至堕落到比他们还不如,实在是不愿意看到的。

      我对世间男子的期许是,要有真才实学,诗赋、乐理、管弦之道可以信手拈来。在朝廷仪式制度方面,成为他人表率。并且,工于书法,有点酒量又善于交际,便是极好的。

第二段

      九条殿的遗训中有这么一句话:从衣冠到车马,有什么用什么,量力而行。不要一味追求华丽。

第三段

      再优秀的男子,若不解风情,就如同没有杯底的玉杯,好看不中用。

      但有些人,为了风流之事,早出晚归,既担心父母的训诫,又惧怕世俗的非难,整日心思不宁。结果多是不能和恋人长相厮守,最终落得常常孤枕难眠。

      其实对女子的态度,能赢得其好感并保持分寸,不一味沉迷于女色,就恰到好处了。

第十二段

      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悠然自得地谈天说地、畅所欲言,真是一大快事。不过这样的对象很难遇到。有的时候一味迎合对方,而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人不免有一种孤独感。

第二十段

      有一位遁世者说:“在这世上已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束缚我的心灵。对于我来说,难以舍弃和忘怀的,只是斗转星移,世事变迁。”我也有切身之感。

第三十一段

      清晨,窗外白雪飘飘,兴趣盎然。正好有事要告诉某人,于是去信一封,但是其中没有一个字提到今天的雪。对方回信说:“对于今天的雪您有什么感想呢,为何竟只字未提?这样怎么能感觉到您的真心实意呢?如此说来您还真是无趣之人。”如今此人虽已故去,但这件事却让我难以忘怀。

某读者评论节选:

犹如松尾芭蕉和曾良这对师生忘年交。芭蕉煮饭,曾良默默在旁砍柴相助。芭蕉煮茶,曾良便来敲门相访。一夜大雪,曾良又来了,进门笑说:你为我烧水,我给你看好东西,一个圆雪球。———一份美好的情谊,有时候无需两人多语,真只得心领神会。无论起风飘雨落雪,相对而坐,盏茶默言看窗外景象,内心也是舒欣欢喜。

第三十八段

      人人都想留名千古。但是位高身尊的人不一定都是忠贞正直的人。名门之中,也有愚劣之辈,只因为出身好,又有好运气而跻身朝堂,甚至过着十分奢华的生活。相反,有很多非常杰出的圣贤之人,一生之中怀才不遇,最终生命草草终了。所以,一心想要高官高位的人,同时也成为了蠢人。

      还有的人总想以出众的智慧和品行留名后世。可是仔细想想,既然喜欢名誉,就要接受世人的评判。这世间,不管是批评你的人,还是赞扬你的人,都不能长存于世,能传颂你名字的人很快也都会离世而去。这样一来身后之名什么的其实都毫无意义,何必执意去追求呢。

      一心想变得有智慧或者想成为贤者的人,要知道虚伪是出自智慧,才能是烦恼的根源。不管是经别人传授而学会的知识,还是自己勤学而掌握的知识,都不是真正的智慧学问。那么什么是真智慧呢?真人无智,无德,无功,无名。所以,没有人知道他,也没有人能替他传名于世。并不是真人有意隐德守愚,而是已经超越了贤愚得失的区分,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追求世间虚无名利的愚蠢之人,如此而已。其实世间万事皆非,没有必要在意,也不值得期盼。

第三十九段

      有人问法然上人:“念佛的时候容易打瞌睡,无法全身心投入修行,应该怎么办呢?”上人答道:“请在醒着的时候念佛。”回答真是妙极!

      上人还说过:“往生,信则必然,犹豫则未必。”

      但是也说过:“即使边犹豫边念佛,坚持下去,同样可以往生。”也是至理名言。

第四十三段

      晚春时节,天气清爽的一天,路过一处人家的庭院。打眼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身份的人家。庭院门后深邃,古木林立,遍地是散落的花瓣。如此情景,忍不住走进去看看,只见南面的格子窗全部都放了下来,到处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朝东的一扇门半开着,从门帘的破损处可以看到一位清秀的男子,大概二十来岁的样子,优雅沉静地坐在桌前读书。是何等人氏呢,一直想探寻其名。

第五十六段

      久别重逢的时候,如果只是自顾自地说自己的情况,会让对方感到很不舒服。即使是平时亲密无间的朋友,久别之后再见面,也应稍稍保持一点点距离感。

      评论他人容貌优劣,或者是评价学问高低时,总拿自己作比较,是非常令人反感的。

第五十七段

      鉴赏诗歌时,有的人总喜欢挑一些明显写得很差的诗歌来进行评论。其实稍微懂点诗歌的人就能看出那些并不是什么好诗。

      有的人还喜欢对于自己不太懂的事物高谈阔论,听起来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

第六十四段

      有人说:“五绪车上,坐的未必是身份高的人,如果家里有人官位极高,家族的人都能坐上了。”

第七十二段

      让人感到粗俗没有品位的事情有:落座的周围堆满了东西;砚台上的笔很多;佛堂内的佛像多;庭院里草木过多;家里子孙多;与人见面时话多;祈愿文中写自己的善行多。

第七十三段

      世上的传闻,如果是真人真事的话往往听起来没有意思,所以大部分都会被加工编造。人们编造时往往夸大其词,时过境迁之后更是信口开河,最后再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成为“事实”了。

      各行各业的名人事迹,无知的人神乎其神地进行评说,但内行人绝不会轻易迷信这些传言。不管什么事,还是眼见为实。

      也不管说的话是否有纰漏,口若悬河到处散播,一听就知道是谣言。还有的,自己也不认为是真的,却帮别人散播,推波助澜,但这谎言是属于最早编造这话的人。还有一种,听起来像是真的一样,虽然其中有打马虎眼的地方,但是说这话的人总能自圆其说让人深信不疑,确实是很可怕的事。另外,有的人对于自己名誉有利的谎言,不去争辩任其流传。也有人,对于大家津津乐道的谎言,觉得仅自己一人争辩也无济于事,就保持沉默,最终相当于谎言被默认,人们更加相信是事实了。

      总之,世上谎言泛滥。要是不把它们当回事,也就不会被其所惑。肤浅的人总是喜欢说三道四,有身份有教养的人从来不谈论怪异之事。

      虽然如此,神佛的灵验之事,转世菩萨的传记,也不可全然不信。在这类事上,一味全信或一概否认都不妥当。主要心正心诚,就可以了。

第七十八段

      听到新鲜事就喜欢津津乐道四处散播的人,实在是愚蠢无聊。对于流传很久的流言还全然不知、不去关注的人,是有内涵的高雅之人。互相熟悉的朋友之间,不顾旁边初来乍到的人的心情,谈话的时候总是遮遮掩掩,用眼色相互会意,让旁人不知所云相当尴尬,这是不懂世故品格低下的人的必然作为。

第七十九段

      在自己精通的领域内,言辞要慎重。别人不发问,就不主动发言,这才是风度。

第八十二段

      所有的事情都整齐划一地完成,实在没有乐趣。没有完成的部分,保持其残留的样子,既有意犹未尽的乐趣,又有生机延续的感觉。

第八十五段

      人心本身不是纯善无伪的,但并不代表没有正直善良的人。见贤思齐,是人之常情。只有愚蠢至极的人见到贤者才会心生憎恨,诽谤说:“他是为了贪图大利,才不把小利看在眼里,故作姿态,只是为了扬名于世而已。”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种人本性恶劣难改,即使是让他假装做做样子,遇见小利的时候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学不来贤明的样子。

      模仿狂人在大路上奔跑,这人就是狂人。模仿恶人而去杀人,这人就是恶人。学骥类骥,学舜即成舜徒。哪怕不是出于本心,能够努力效仿贤人的人,就是贤人。

第九十二段

      学道之人,晚上惦记着明早的修行,早上又惦记着当晚的修行,总想着到那个时刻一定要废寝忘食地修行,看起来貌似很勤奋,但刹那间的懈怠之心,自己可能没有察觉到吧。只专注于眼前马上要做的修行,就这么困难吗?

第九十八段

      上腊应该站在下腊的立场,智者应该站在愚者的立场,富人应站在穷人的立场,有艺能的人应站在无能人的立场。

第一百一十三段

      随意讲男女间的情事和别人的逸事,就非常不稳重,让人感到不愉快了。

      大体说来,让人感到不雅的事情有:老年人混在年轻人堆儿里,为引起别人兴趣而口无遮拦找话题;身份低微的人谈起上流人物时俨然一副与之很熟的样子;家境贫穷的人却喜欢设宴请客,摆阔气。

第一百一十六段

      想通过名字彰显自己的才华,实际上很让人讨厌。任何事都喜欢与众不同,吸引别人目光的事,只有才学浅薄的人才会这么做。

第一百二十五段

      有一次,在死者第四十九日的法事上,请来一位圣僧说法。这次说法非常精彩,听者无不落泪。这位圣僧回去后,在场的众人感叹道:“今天的说法真是太难得了。比以往听到的都精彩。”其中一位说:“没想到这法师长得就像唐狗一样的块头,说法却这么精彩。”大家听到后,顿时非常扫兴。这实在不是称赞别人该用的话。

第一百二十九段

      颜回有一个信条,就是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使人痛苦,虐待生灵的事情不可以做,即使是贱民的意识也不能剥夺。有人为了自己的开心,喜欢欺骗、恫吓、戏虐儿童。这些行为,成人自己不当回事,但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会有恐惧、羞耻、受伤的感觉,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通过戏虐孩童寻开心,是没有慈悲之心的表现。

      成人们的喜怒哀乐都是心中的虚妄,但是人却把它当作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在意。比起伤害身体来,伤害心灵的后果更严重。疾病大多是由心病引起的,很少来自于外界。

第一百三十段

      喜欢在游戏中争胜负的人,只有胜了才觉得有趣,因为觉得自己比别人技高一筹非常得意。如果输了,就会非常沮丧,一点兴趣也提不起来了。要是再想到自己这一输别人会非常高兴,就更没有继续下去的心情了。让别人感到沮丧而使自己开心,是违背道德的行为。

      亲近的人之间开玩笑,愚弄别人以显示自己机智过人,是非常没有礼貌的。如果想胜过别人,最好在学问和才智上一争高下。修道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张扬自己,不自夸,不和别人争高下。

第一百三十七段

      和歌的序词中写着“未去赏花花已落”或者“遗憾没能去赏花”,未必比“赏花而作”的词韵味差。花有花开花落,月有阴晴圆缺,这是人之常情,只有庸俗的人才会说:“这里也花落了,那里也花落了,没有什么好看的了!”

第一百四十段

      智者是不会做留身后之财这样的事的。积蓄不好的东西没有意义,而好的东西积蓄再多最终也不能带走。一生积蓄太多,反而是件痛苦的事。声称一定要得到它,而去争夺家人死后的财产,实在是丑恶到让人见笑的事情。

      如果有留给后人的东西,最好活着的时候就给他。人只要拥有生活必需品就可以了。其他的,就不要想着再去拥有什么了。

第一百五十段

      “学艺的人,在没有完全熟练掌握之前,不能让别人知道。暗自苦练学成之后,再展示给大家,这样才有意思。”如果这样认为的人,肯定什么技能也不会学成。

      技艺还没练精的时候,不要怕被人讥讽笑话,要经常和行家在一起学习,勤奋地练习,即使没有足够的天分,只要在学艺的道路上脚步不停,敢于创新,不要我行我素,最终肯定会达到一定的高度,成为行内的名手。

第一百五十七段

      手里拿笔时就会想要书写,手持乐器时就会想拨弄出声,拿起酒杯时就会想要喝酒,手碰骰子时就想着赌博。人的心思都是由外界触发而起的。所以,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去学习不良爱好。

      事和理,原本就是一致的。外相不悖,内证必淳。所以佛前的形式做法不能一概认为无用,应该郑重对待。

第一百六十七段

      拿自己的特长去和别人争高低,就好比长着角的动物拿角去顶人,长牙的动物用牙去咬人。不拿自己的专长夸耀,不和别人比高低,是一种美德。喜欢争强好胜,是一大过失。

      因为出身高贵,才艺出众,或者家族里有德高望重的人,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就算没有说出口,心里这么想也不应该。一定要谨言慎行,最好能够忘掉自己的优势。之所以有的人会被别人耻笑、非难,甚至惹祸上身,都是因为有傲慢之心。

      一个行业里的真正行家,往往更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任何时候都不对自己满足,也不会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

第一百七十一段

      玩合贝游戏时,只顾着看别人的膝下和袖下,自己面前的贝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别人合去。擅长合贝的人,他的眼神往往不在别人的贝上,而是只看自己眼前的贝,但不知不觉中合来的贝会很多。在棋盘的对角放上石子玩弹石子的游戏时,瞄准对角最远的石子时,总是弹不中。如果瞄准近处的相同方向的石子直线弹出去,一定也会打中对角的石子。

第一百七十四段

      如果把小鹰狩猎用的猎犬给大鹰用过,以后它就不会再配合小鹰了。得大舍小这个道理,永远都不会变。

第一百八十七段

      平时做事时,因为知道自己懂得不多反而小心谨慎,是成功的根本。如果因为聪明能干就任意行事,则会失败。

第一百八十八段

      有人送自己的孩子去作法师,对他说:“你要专心学佛,懂得因果之理,以后方能讲经诵佛立身处世。”孩子听从父亲教诲,立志要当一名讲经师。

      在学经之前,他想到自己无车无轿,将来被邀请去作讲师的时候对方一定会骑马来迎接,如果不会骑马从马上摔下来怎么办,于是要先去学骑马。又想到,做完法事之后,对方邀请喝酒,如果在酒宴上什么才艺也不会,会扫大家的兴,于是还要去学唱早歌。就这样,在这两种技能的学习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没有学习讲经呢,自己就老了。

第一百八十九段

      本来今天想做的事情,被另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耽搁了,于是一天在忙乱中度过了。有时等待的人来不了,没有约好的人却来了。计划好的事情落了空,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却意外发展顺利。麻烦的事情圆满解决,简单的事情却不顺利。经常会有这种结果与期望不符的事情发生,一年如此,一生也如此。

      要知道世事无常,有这个觉悟,才不会总是失落。

第二百一十一段

      什么事都不能有依赖心。执迷不悟的人过度依赖别人,就会常常怨恨别人发怒生气。

      既然不能依赖任何东西和人,那么顺境的时候就欢喜,遭遇挫折的时候也不要怨恨。心思若是狭窄,就容易与他人产生摩擦与冲突。要是能心宽柔和,就不会受到伤害。人心如果能做到广大无限,就不会被喜怒哀乐左右,也不会被外界所干扰。

第二百三十一段

      一般来说,与其表现自己使别人有兴致,不如虽然没有兴致,但是也泰然处之。比如请客的时候,苦心安排得非常周到当然很好,但是随意挑选一个日子淡然表示一下更好。又如送人东西的时候,不用非得有什么理由,只是说:“这个送给你。”更加显得有诚意。送给别人东西时自己一副舍不得的样子,好像别人强迫自己一样,或是假装说是打赌输了不得不送,都非常让人讨厌。

第二百三十四段

      被人请教问题的时候,心想:这样的问题大概人人都知道吧,如果老老实实地回答,好像看起来傻乎乎的。于是回答得非常暧昧含糊。这样是非常不妥的。即使对方略知一二,既然询问自己,可能是为了知道得更详细一些。再说可能真的是一点都不懂呢。如果能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为对方解答,一定会让对方感到自己稳重可靠。

      别人不清楚,而自己知道的事情,如果只是告诉对方说:“有件事真是让人惊讶呀。”然后等待对方向自己询问到底是什么事情,这种做法是令人非常不愉快的。有些事虽然很多人都听说了,但是肯定还有人不知道,仔仔细细地再告诉对方一遍,有什么不好呢?

第二百三十五段

      有主人的住宅,不会有闲杂人等随意出入。没有主人的空宅,路过的人都可以随便进出,狐狸枭鹰之类的动物也因为没有人类出入,敢随意进来入住。千年老树之类的妖灵也会在此处现出原形。

      只有虚空才能容纳物体。我们心中总是会有各种欲求浮现,不就是因为没有本心的缘故吗?如果心中有主,就不会有那么多杂念进来了。

第二百四十二段

      人的一生,总是被顺境和逆境支配着,原因是总想着逃离苦难,追求安乐。人心所乐的东西,总是不会停止追求:一是名,名有两种,品行之名和才艺之名;二是色欲;三是食欲。人所有的欲求不外乎这三种,这都是由于错误的想法而引起的,所有的烦恼也是因此而生,最好舍弃。


《徒然草》吉田兼好著

全文二百四十三段

此摘记仅节选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徒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