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书说阅读练习121《庄子諵譁》

阅读速度3000字/分钟

1、本书主题:解读《庄子·内篇》

2、速读建议:共七个篇章,先看七篇小结内容。


>> 庄子的逍遥游有两个重点,用很多的譬喻,第一个重点是具见,第二个是物化。

◆ 物化 被化 自化

>> 道家认为宇宙中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一切万物,都是物与物之间互相的变化。

>> 消是放射的,是消耗,是完了。息是回转来成长,是充电,充了电再放射!

>> 人不能固执成见,以为自己都是对的。

>> 你要想事业成功,就要本钱,本钱就是你的风。

>> 年轻人要想做一番事业,你的学问,你的能力、才智都要去养成,那就是你的风。风力愈大,愈能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往下面一看,就是所谓的驰骋天下,天下万物都在你的下面,非常渺小。

>> 从前有个笑话,说寿筵上客人祝寿星老太爷寿比彭祖,老太爷说:“你小看我了,彭祖才八百岁,我要活一千岁。”客人说我找不出这种记载啊!老太爷说:“你读书太少,没听过吗?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啊!”

◆ 大与小

>> 人世间不管做人做事,乃至于修道,首先是要见地高超,有远见才能有成就;见地不高,知识范围不高,成就也就有限。

◆ 鹏程万里

>> 你肚子饿了三天没有吃饭,跟人家讲,人家不一定同情你,也许还会笑你。只有自己想办法,去找面包就是了,没有面包,找渣子吃,那也是“未肯平原浅草飞”。

◆ 你是什么材料

>> “而征一国者”,征是经验,有人的聪明智慧才能,能够治理国家,或者当领袖,或者当第二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叫他下来去开个小店,他绝对蚀本,一点也不会;他只会大的,不会小的。这就是人化,人的智慧的比量、才能,各有不同。所以下面庄子加一句话,“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自视很高的人

>> “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一共是四等人才。这四等都是人才,而且都是领导人才。什么叫领导?是出人头地,比人家高明一点。

◆ 第六种人

>> 神仙分五等,大罗金仙、天仙、地仙、人仙、鬼仙。

◆ 至人 神人 圣人

>> 人要能达到把握自己的生命,才叫做至人,做人做到了头。

>> 他像天地一样,像太阳一样,永远给你光明,他不需要你感谢他,所以“神人无功”。

>> 真正的圣人无名,他不需要名。

>> 有一件很奇怪的事,不论是中国的神话,或印度的神话,所有神仙住的境界,不管你站在地球哪个角落,都是向西走的。

◆ 圣人与帝王

>> 透过中国远古史这个神话,就证明了我们文化的中心,始终把人的生命价值提高到两个阶段:一个是入世的圣人;一个是入世成功以后,功成名遂身退,再成为出世的圣人。

>> 古代文化所谓“名”,就是逻辑,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思想,定一个名称,说一个观念,都要合乎条理。有条理,也就是后世西方所谓的逻辑。

>> 知识技能没有大小,全靠你自己的智慧应用。

>> 《齐物论》讲万物皆齐,皆没有差别。

>> 一切都靠外物,靠作用,靠现象,本体的功能才能显现得出来。

◆ 人籁 地籁 天籁

>> 人籁,人的感情啊!喜怒哀乐,怎么看得出来呢?用吹箫或者弹琴表达。

◆ 天地万物一匹马

>> 所以庄子的归纳,“天地一指也”,这个天地是一指,不是这个指头,而是这个指头所指的。“万物一马也”,宇宙万物,不过是一匹马一样。不是这一匹马,是同这个马的作用一样,这是譬喻。

◆ 平凡的高智慧

>> 高度的智慧,高到了极点,但是看起来很平凡,这个才是庸的道理,得其环中之应用。

◆ 暮四朝三不习惯

>> 你那个孩子习惯了不用功,以后你想叫他改变得用功一点,“民曰不便”,他也不给你用功的,都是同样的道理。

◆ 太极 无极 太太极

>> 与身心性命无关的学问,是不会存在的,它会自然被淘汰。

◆ 仁义道德是什么

>> “夫大道不称”,真正的道是没有理由,没有什么名称的!

>> 第一提出感受的不同;第二提出饮食的不同;第三提出好恶的不同。

>> 所以环境不同,感受就不同,教育环境的不同,自己生理禀受的不同,思想观念就不同。

◆ 至人的境界

>> 人有本钱真可以变成神人,能够超神入化,超出这个物质的世界,升华到精神物质统一。人做到了那样就是至人;至人再进一步就是真人。

>> 中国古代男的叫男子,女的叫女子;所以男女兄弟姐妹之间,对于妹妹可以称女弟,姊姊可以称女兄。中国古代文化,倒是男女非常平等,男女搞得不平等是唐、宋以后的事情。

◆ 蝴蝶梦

>> 道家看宇宙万物,都是互相在变化,以道家的观念看,这个宇宙是个大化学锅炉,我们也不过是这个锅炉里头的化学品而已!

◆ 少知道 少烦恼

◆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 第一是养生,把自己的身心修养到不烦恼不痛苦,很安详平凡,很快乐地过一生。有学问、有思想、有知识、有经验,要不被其所困,要能够解脱这一切;换句话说,要提得起放得下。第二就是在善恶之间,在人生的行为上,绝对要走至善的路子。

◆ 要名利 要成仙

>> 照中国道家的说法,人活一万年是很普通的,道家有一本书把这个账算得很妙的,最短命是活一千年。我们普通人把活到一百岁当作高寿,在道家看起来那是不通的。人本来有万年的寿命,为什么变短呢?他有个会计的算法:高兴哈哈大笑一下少了半年,发了一顿脾气少了五年到十年,哭了一场又扣了好多年。

◆ 人生的关键和枝节

>> 虽然处在很复杂的世间,批大郤,处理大关键要看大要点,自己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像这一把刚刚出炉的刀一样,不硬砍,不硬剁,不硬来,永远保持生命的健康,永远保持自己的青春。

◆ 独立自主的生命

>> 养生主只有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庖丁解牛告诉我们,立身处世的心情,生活的方法,要解脱,不要被外境所拘,自己的造诣要达到超凡入圣;虽然生活在物质的世界,精神要超脱。第二个故事就告诉我们,生命活着,每个人各有他独立的生命价值,不需要受别人、受外境的影响。而真正的生命价值呢,要效法天然,超越这个樊笼之外,要打破这个环境,自己要有打破环境的能力,创造天然的生命。第三个讲到生死问题。

◆ 职业和事业

>> 譬如人的职业,都是求生存,当皇帝也是职业,讨饭也是职业,是职业的不同,而不是事业的不同。中国文化这个事业是什么呢?孔子也在《易经·系传》上讲,“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不管是当皇帝或者讨饭,或者做工,你的一生所作所为,“举”,就是你的动作,“措之天下之民”,使社会能得到你的福利,受到你的恩惠,而得到一部分的安定,这样的成就叫事业。

◆ 道是道 德是德

>> “德之所荡”就是这个意思,道德有它的道德标准,也有它的做法,你不懂用智慧,就超过了这个范围,道德反而变成不道德了。

>> 庄子告诉我们在人世间为人处事的方法,如果不向坏的方面研究,你就得到好处,这就是人生的艺术。

◆ 自欺 欺人 被人欺

>> 你说我什么都不求,只要有青菜萝卜吃,在山上打坐,一切无所求,你以为对了吗?那正是自欺。

>>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修道的人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更不可以被人欺;即使是圣贤说的话,也还要求证一番,不能轻易相信。没有求证到的,存疑可也。

◆ 天下两件大事

>> 他父母再坏也是他的父母!虽然他是我的学生,我不能当着他的面骂他的父母,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分寸。

◆ 阳谋 阴谋

>> 要晓得你玩巧,碰到一个诚恳的人,就完了;这个人直直的,诚诚恳恳的,笨笨的,你怎么玩他还是这样,你就完了。

◆ 冯道的境界

>> 乱世攻击人的缺失,只有两件事情,一是男女的问题,一是钱财问题。世界上批评人,不是说好色,就是说好财,不管上至皇帝,下至挑葱卖蒜的人,你骂他都是这两件事,这两件事也都是很难有对证的。

◆ 虎性 马性 人性

>> 所以夫妇之间,父子之间,兄弟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真的很难相处。人跟马跟老虎,没有什么两样,总是“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 这是个什么树木呢?世界上最伟大的树木也是这样,最没有用的树木也是这样。这种树木是人里头的什么人呢?就是孤家寡人,是当皇帝的人。这个当大皇帝的是一无用处的,你叫他搬砖盖房子也不行,做任何事都不行,他只有一个本事,大家都可以躲在下面乘凉;他本身虽然没有用处,可是他又有这样大的用处。

◆ 不祥就是大祥

>> 人生求名求利求能干,要功名要富贵具足的人,都是不愿意好好地活着,忙忙碌碌地过一生,卖命换来的功名富贵,最后功成名就,自己也不见了,像苹果一样落下来了。所以庄子的观念认为,自己人的价值也没有发扬,没有好好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自己找的麻烦。

>> 人要守本分,在什么立场就做什么事,处什么态度;大家进了歌厅唱歌,你就唱歌;到了舞厅跳舞,你就要跟着跳舞;大家喝醉了,你也要装醉;大家清醒了,你也要醒过来。如果大家清醒了都在那里做工,你仍躺在那里睡觉,那成什么话呢?那不是疯,那已经蠢到极点了。

>> 世路固然难行,《人间世》讲的重点是,在难行中,如何以最高的智慧、最高的艺术去行,那必须要有德行的充实,德性的充满。

◆ 山不山 水不水

>> 人能修养到不为眼睛所骗,不为耳朵所骗,此心永远安详,在这个世路难行之中,很幸福地行去。这就是道的用,就是德,修养到这个境界,才算有道德之人。

◆ 知止而后定

>> “人莫鉴于流水”,流水不能做镜,你心中像流水一样的杂念妄想不能静止,就永远不能见道;“而鉴于止水”,必须要把心波的识浪停止,静止,才可以明心见性。

◆ 有始有终

>> 譬如交朋友,或男女由爱情结成夫妻,过不了多久,都会发生问题,绝对不是最初相爱的那个样子,这就是久而忘记了平生之言。

◆ 有道者如何生活

>> “府万物”, “府”就是包罗的意思,是一个宫府,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得进去。

◆ 你自以为是吗

>> 世界上的人,自己反省的时候,都认为自己是不该死的,该死的都是你,不是我;世界上的人都是这样,“以不当亡者众”。

>> 没有学问、没有修养的人,想法都是一样,觉得自己该活着,别人都该死,错的都是别人。

◆ 才德双全

>> 修不是修道的修,而是这条修长的路,这个希望和前途;这个才叫做内德修养。

◆ 用师则王 用友则霸 用徒则亡

>> 《大宗师》这一篇,可以说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是讲,人由出世的修养而超凡入圣,完全解脱,等于是《庄子》前三篇的总论。一个人能够做到了了生死,然后才可以入世做人做事。再加上《人间世》与《德充符》的引申、解释、结论,这样才算完成了一个人,人生的价值也就是这样。这样一个人,才够得上称为一个大宗师。

>> 《大宗师》下半部分,等于儒家所讲有成就的君子,包括《礼记》所讲的儒行,说明一个儒者,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做一个人。

◆ 知与不知的问题

>> 我们的思想、知识,是这个生命能知的第二层投影;而这个能够思想、有知识、有学问的功用,有一个根本;如果知道了第一层这个根本,就叫做得道了。所以道,也是必须高度的智慧实证,实证的结果是什么?是知而非知。有一个知存在,就非道也。

◆ 内圣外王的成就

>> 理学家说假定释迦牟尼佛,跟孔子两人站在河边,看见两人的妈妈都掉到河里去了,请问释迦牟尼佛你怎么办?先救自己的妈妈,还是先救孔子的妈妈?如果先救自己的妈妈,那不够慈悲,众生平等,两个妈妈都是要救啊!儒家不同,孔子当时会毫不客气,先跳下去救自己的妈妈,再跳下去,救你的妈妈,是有一个程序的。所谓“亲亲”,把我的亲人先安置好了,再把我的心量扩大,就是叫公啦。“仁民”爱别人,爱社会,把人类都爱了以后,再“爱物”;所谓行人之道,有它的步骤次序。这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了。

◆ 忠奸共处

>> 奸臣是很可爱的,奸臣不会讲话那么差劲,他要想害一个人时,一定先捧这个人,捧得非常好。

◆ 话说人的一生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人不晓得多么自找痛苦,有些修道人,非要面对东方才能打坐,北方就打不得坐吗?哪一方不住人啊?哪一方不生人不死人啊?为什么一定要东方才是生起方?北方还叫做不空如来呢!对着北方不是更好吗?这是人自己智慧不够,很可怜,被时间空间困住了。所以孔子说孟孙氏,第一了了生死,第二忘记了过去未来,“不知就先,不知就后”,不晓得哪个在先,哪个在后。

>> 这是代表规规矩矩做一个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道。如果说,我不会做饭,要想办法学会做;不会做衣服,那你就要想办法学会。人嘛,活到老就是这一些,老老实实,规规矩矩。

>> 该做生意就去做,人生应该做的就去做,做完了,行云流水,游戏人间;一切善事都做,做完了不执著,不抓得很牢。对自己生命更不要抓得很牢;年纪大了,总有一天再见,再见就再见,没有什么关系,一切听其自然,万事不执著,这样才能够入世。

>>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

你可能感兴趣的:(师书说阅读练习121《庄子諵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