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法论之:怎样打造完美的团队,并帮你创造绩效从而实现变现?

 

  人是社会动物,从小到大我们都生活在各式各样的团队中。能够大规模“团伙作案”是体力不占优势的人类超越其他生物的根本原因。俗话说得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我们都希望自己处在完美团队之中,那么,打造理想团队的诀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了解和践行的。

■知识介绍

  一个项目必须由一个团队来执行,有人说一流的项目遇到二流的团队也只能执行到二流的水平,但二流的项目遇到一流的团队,完全可以提升一个境界。

  要打造一个项目团队,应该经历怎样的步骤比较合适呢?德雷克斯勒—西贝特团队绩效模型就把团队参与过程分成比较细致的七个阶段,总结了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的一些代表性问题。

  如果你在领导某个团队,应该在项目一开始时就想想这个模型,常常询问参与者“我们现在到哪个阶段了”“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这样会让大家清楚地知道如何去接近项目目标。

  德雷克斯勒—西贝特团队绩效模型把项目团队生命周期分为七个阶段:1.导向,2.建立信赖,3.厘清目的,4.承诺,5.执行,6.高绩效,7.更新。下面我给大家说说这七个阶段的内涵。

1.导向。

  在这个阶段需要解决团队存在的目的,找到成员,还有建立团队成员的身份认同。这个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清楚团队的方向,大家对团队设定的意义不清楚,缺乏参与的欲望。

2.建立信赖。

  这个阶段需要团队的成员建立一种互动的关系,熟悉各自的工作风格,内心愿意建立合作关系。在这个阶段,团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得不引入不合适的成员。比如在大学,老师划分几个人做大作业,有些同学就永远是等别人做完了抄的那种人,那么愿意做事的人就非常郁闷,如果没有外力强行约束,这个团队迟早要解散。

3.厘清目的。

  这个阶段需要团队成员建立非常清晰的合作目标,树立共同的愿景。也就是要团队成员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在一起?我们在一起要解决什么挑战?

  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团队非常危险的一个阶段。因为每个人对回报的期待可能完全不同,如何用一个统一的目标让大家都愿意全力付出,又兼顾到每个人的具体利益,形成一种平衡的格局,这是非常需要周全规划的。

4.承诺。

  这里的承诺其实是找到合适的执行策略的意思。团队的目标一旦确定,用怎样的路径去实现就非常重要,走错了方向,可能要做很多无用功。在项目管理里面,这就是所谓的“关键路径规划”。

5.执行。

  知道接近目标的路径了,那么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就是项目管理所谓的计划,也就是要做WBS计划分解了。需要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和配合,保证工作成果的顺利衔接,将团队的创意纳入纪律的管理中。

6.高绩效。

  在这个阶段,团队成员高度磨合,在固定的工作程序外,经常碰出灵感的火花,一些随性的互动甚至能创造出远远超出正常效果的绩效,让完成工作变成一个享受的过程。

7.更新。

  团队的目标一旦达成,那么就必须回答:为什么要继续下去?就像美国大片,老队员找上门来请主角再出江湖,总要给主角一个无法拒绝的继续下去的理由。

■扩展思考

  仔细看看德雷克斯勒—西贝特团队绩效模型,并没有什么新意,在项目管理里有一个项目团队四阶段发展模型,就是“形成期——风暴期——规范期——绩效期”模型。

  形成期:组建一个团队,但是大家还是刚拼凑到一起,互相之间还缺乏了解和协同的方式。很多美国大片开场就是如此,五湖四海拉高手抱团行动。

  风暴期:不同人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个性都不同,在一个团队里面需要经过磨合才能找到协同工作的方式。在风暴期,团队要经历冲突才能找到内在的配合节奏。如果你的团队遭遇了猪一般的队友,那么团队内部的怨气和冲突有可能导致一个团队解散。在美国大片里,刚刚成立的团队里面一般都会有两个人干一架,就是在表达这个阶段。

  规范期:经过冲突团队找到协同工作的方式,团队核心也树立了自己的领导权威,大家可以服从领导,互助配合完成任务了。

  绩效期:经过磨合的团队,已经形成内部的默契,可以高效又灵活地完成各项工作,业绩提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大家也都不愿意离开这个团队。

  我们会发现德雷克斯勒—西贝特团队绩效模型只是对项目管理团队四阶段模型的一个细化,并没有本质的突破。

                          ~转自秋叶大叔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方法论之:怎样打造完美的团队,并帮你创造绩效从而实现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