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在侵略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见好就收呢?

1812年的拿破仑,虽然确实“见好”,但并没有“收”的余地。

在讨论历史的时候,经常会有人提出一些“前期所向无敌,后期一败涂地”的例子,然后问:为什么他们不见好就收呢?

拿破仑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停止进攻俄罗斯呢?

希特勒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停止进攻苏联呢?

其实,历史人物并非傻子。所谓的见好就收,也只是部分后来人一厢情愿的假想。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那时候根本不具备见好就收的操作可能。

当然,这里不讨论希特勒,就事论事说说拿破仑。



一般认识中,拿破仑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1812年的俄罗斯战争。之前拿破仑已经统治了大半个欧洲,征俄一战导致6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次年英国就缔结了第6次反法同盟, 并导致拿破仑在莱比锡等战役中失败,于1814年被迫首次退位。

那么,按照部分网友设想,假设拿破仑1812年不去进攻俄罗斯,坐拥大半个欧洲,岂不美滋滋?

这选择其实是不存在的。

简单说,拿破仑从18世纪末开始的欧洲大战,本质上说是一场两个阵营之间为了争夺西方世界主导权而进行的决战。决战的一方是欧洲传统君主们,包括英国、沙俄、奥地利、普鲁士、法国波旁王室、意大利撒丁王国和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王室等等,以英国为总后台。另一方则是拿破仑代表的新兴力量,包括法国人民以及一些受压迫的民族,如波兰和部分意大利人等。



这场战斗以法国大革命为开端,后来先后经过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山岳派)、热月党轮番登台,但大体上都只是革命政权内部派系的更替,拿破仑虽然称帝,但这个皇帝可称为革命皇帝。到1811 年,拿破仑已经在欧陆粉碎了五次反法同盟,迫使奥地利、普鲁士、俄国暂时屈从,扶持了意大利、波兰、莱茵同盟,占领了西班牙、葡萄牙、尼德兰,在欧陆一时风光。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最终的胜利。普鲁士、奥地利暂时求和,但依旧在舔舐伤口。更可怕的是大英帝国依然对欧陆虎视眈眈。只要英国还在,就能够策动整个欧陆的传统势力不断掀起对法兰西帝国新的围剿。

拿破仑对抗英国的方式,最直接的当然是登陆英伦,占领不列颠。可惜这个计划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时候就已经被拉尔逊海军上将给摧毁了。因此拿破仑只能退而求其次,实行大陆封锁,即切断英国和大陆的联系。



而在执行大陆封锁过程中,沙皇俄国却拒绝执行。

换言之,1812年时沙皇俄国已经站在了拿破仑的对立面,破坏大陆封锁体系。如果不迫使沙皇放弃这种立场,拿破仑将遭到英国的不断围剿——此时,拿破仑在欧洲并不稳定。普鲁士、奥地利正在卧薪尝胆,西班牙的游击队牵制了数十万法军。如果拿破仑持久下去,很难顶得住敌人东山再起。毕竟,此时的拿破仑已经在追求个人的王图霸业了。

所以,假设拿破仑“见好就收”,虽然可能不如历史位面垮台得这么快,但他的收,必然造成英国、沙俄为首的传统王朝趁势反攻,最终还是一个败。而对拿破仑而言,当然宁可选择一次大胆的进攻,以图胜利地拔掉英国在欧陆的最强大盟友——只不过,他对俄罗斯的严冬完全估计不足,这才落到了如此的下场。

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拿破仑在侵略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见好就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