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9日读书笔记

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1880小时,第1821日

阅读《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

索菲娅之子乔治一世。他自豪地戴着桂冠,周遭环绕着多个头衔:大不列颠国王、法兰西国王(历代不列颠君主宣称的头衔,持续至 1802 年)、爱尔兰国王,以及信仰捍卫者。在金币的另一面,同一个乔治则被称作吉奥格 · 路德维希 ,身兼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与首席财务主管,此外还是不伦瑞克与吕讷堡的公爵。在不列颠流通的乔治货币是当时其境内唯一流通的货币。而在汉诺威流通的乔治货币则只是帝国内德意志不同领地所铸造的约二百种货币之一。这枚钱币向世人述说着这位曾生活在两个世界的统治者。

自 1714 年大不列颠的国王便在帝国议会占有一席之地,直至 1806 年帝国终结。正如那些钱币所展现给我们的,汉诺威选侯身兼多个角色。勃兰登堡选侯是普鲁士的国王,而萨克森的两位选侯继承人奥古斯特二世和奥古斯特三世则是波兰国王。其余那些完全处于外部的王朝同样曾在德国拥有帝国的领地。

创造性破坏,这是常用来描述资本主义运作的著名悖论。借此,也可将神圣罗马帝国描述成富于创造性的碎片化政治形态的成功。那些碎片知道它们相互从属,是一个整体的众多组成部分。唯一的问题是,它们应该结合得多紧密,以及由谁来担负结合的进程。这些并不是英国人或法国人擅长提出或解答的问题。因此要感谢神圣罗马帝国,使德国人拥有了一千年的实践。

从波罗的海沿岸至阿尔卑斯山脉,从莱茵兰到波兰,今天仍有许多种差别很大的德语口语。尽管这些方言中有一些已经几乎无法相互沟通,但它们都共享着同一种书面形式。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尤其在政治层面上非常重要。在这个事实背后是一个人的成就——马丁 · 路德。

正是他,在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过程中,创制了近现代德语。本章要讲述的就是这部路德版的《圣经》。

“上帝”这个词是无价的,但将其付印却不贵。因此,路德那些观点扩散之快,远远超过了天主教会的反应能力。 1521 年,路德终被召至沃尔姆斯的帝国议会,出现在年轻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驾前,被责令放弃信仰。他以从未用过的言辞拒绝道:“我就站在这里。我能做的仅此而已。所以,愿主佑助我。”

1521 年,路德生活和工作所在的萨克森就决定拒不执行皇帝的诏令。那位萨克森选侯将路德从沃尔姆斯秘密转移出来,安置在位于艾森纳赫的瓦特堡中。

1522 年 9 月底,路德的《圣经 · 新约》德语译本在莱比锡书展面世,继而行销全德。此一版本几乎是一经面市就销售一空。三个月内就出现了加印需求。一年之内,市面上就有十二种以上的授权版本以及超过十五种的盗版。自古腾堡发明印刷术以来的七十余年间(详见第 16 章),还没有哪种德语书籍如此畅销过。此时的路德将精力转向了翻译篇幅更长的《圣经 · 旧约》。 1534 年,全本《圣经》的路德德语译本出版了。

从路德的那些书信和对话集中,我们了解到,他是以萨克森的法庭用语为参照来创制他的语言的。萨克森地处德国中部偏东,那里的方言不是那么极端难懂。那儿有一条主要的分割线,就像一条语言的边界,将高地德语与低地德语区分开来。路德小时候就随他的父母穿越过这些界线,所以他完全掌握了这两种语言。低地德语和高地德语对他来说都是母语。路德作为对宗教改革有着重大历史影响的关键人物,能够同时用低地德语和高地德语对受众讲话,继而在两者间找到一种平衡。这对德语的发展而言是一种运气。

在南方,各种德语方言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而那些针对路德的最坚定的天主教反对者也来自那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反对者也发现,他们不得不使用路德的语言来批驳他的论点。因此,由于当时宗教分歧极为严重且持续很长时间,路德的德语竟颇为反常地成了全德意志的语言,无论天主教还是新教。多亏了印刷技术,路德的观点得以在国际范围内传播。他的理念在维滕伯格发表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欧洲。就像 21 世纪的政府无力掌控社交媒体一样, 16 世纪时的教会对于这种新技术的控制也无能为力。社会与政治变革相结合使路德的区域性宗教改革震动了整个欧洲大陆。

将所有身处异地、说不同方言的德国人融合在一起的元素中,除了经由路德千锤百炼所得的书面德语,大家对童话故事的共同回忆,以及原野乡村美景之外,必须提及的还有这部被公认为德国诗歌中最伟大的作品——歌德终其一生创作并不断修改的《浮士德》。

历史上德意志疆域版图并不固定。对这一持久难题,路德维希已经有了对策:所有通行德语的区域都是德国,就这么简单。正如希腊人在地中海沿岸四处散居一样,日耳曼人的定居点也遍布整个欧洲,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文化世界。

爱因斯坦和康拉德 · 阿登纳的塑像先后被安奉于瓦尔哈拉。作为犹太人,爱因斯坦当时不得不离开纳粹德国而流亡他乡。阿登纳则在战后推动构建了一个民主的德国,堪称伟大的缔造者。但最后入选瓦尔哈拉的三尊塑像或许引发了最有意趣的问题。 19 世纪的诗人海因里希 · 海涅,文风尖锐而富于激情,擅长讽刺。他之所以长久缺席,一部分原因当然是他的犹太人血统,但也是因为他对这样一座伟人纪念殿堂提出过严厉的批评。他认为瓦尔哈拉是荒唐的,甚至发表了一首讽刺诗来嘲弄路德维希,并称这一建筑为“头骨陈列场”。 2010 年 7 月 28 日,这位嘲弄者也得以入奉其中。但他的半身像却不同于旁人。大理石塑像上一条细缝自颧骨延至胸部正中。雕塑家尝试以此找寻一种方式,来表达将海涅这个瓦尔哈拉批判者安奉于此所隐含的无解的分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年3月9日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