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何萧何帮助吕后害死韩信

萧何对于韩信就相当于伯牙对于钟子期,可以说是英雄惺惺相惜,当初韩信遍寻良主,寻求报复,然而终究是出生的牛犊败给了社会的残酷,项羽不爱,刘邦不惜,还是萧何慧眼识珠,终究造就了兵仙韩信。

同时也在让韩信在历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和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毫不夸张的说,没有萧何,韩信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忍受胯下之辱的少年,而不会是影响历史的淮阴王。

萧何

然而,历史是残酷的,天下安定后,伯牙终是负了钟子期,韩信的死萧何在里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互为知己的两人,为何萧何最终背弃了韩信,使韩信留下一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的悲叹呢?

初次相见的惺惺相惜

《史记》中是这样记载韩信和萧何第相见的“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意思就是说萧何见到韩信就认为韩信是一个奇才,反正有点一见钟情的感觉。“而后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意思就是说韩信见到刘邦这哥们也不待见自己,就准备跑路,另谋出路了。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萧何知道了这件事情后,没有和刘邦说,就直接去追自己的“初恋韩信”去了。刘邦知道了萧何跑的消息非常的愤怒,等到萧何把韩信追回来,刘邦和生气的说了一句:“若亡,何也”,意思就是说你为什么逃跑啊,我这么信任你。

萧何

萧何回答则是:”大王啊,我是去追可以为您打天下的良将去了,如果没有此人,你的天下可能就没有了”。然后就力荐韩信为大将,统领自己的军队。刚刚开始刘邦只想给韩信一个不大不小的将领意思一下,意思就是说我给你萧何面子,提拔他。

但是萧何对刘邦说,韩信此人如果不能统领三军,那么他是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实力的,这才让韩信统领了韩信的军队。这就是初见韩信的时候,萧何对于韩信的态度,可以说是及其信任和欣赏。

自大的韩信、悲剧的开端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感情最终让萧何不得不听从吕后的话杀了韩信呢?这个和韩信的性格和做事方式是有关系的。韩信的个性和项羽有点像,都是比较自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韩信向刘邦要齐王这件事情来看。

在刘邦被项羽困到荥阳的时候,刘邦让韩信来救援自己,等待了几天,等到了是韩信讨要齐王的信使,当时刘邦很生气,直接说了一句:“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意思就是我都快死了,你这还想着称王称霸了。

封了韩信为齐王,韩信才发兵救援。此时刘邦对于韩信已经新生了不满,可以说对于韩信的结局已经有了定论。

韩信

为什么说这是韩信的自大呢?韩信敢讨要齐王,证明韩信知道刘邦无法拒绝自己的请求,这是韩信的自信,但有点过头了,他忘记了现在的刘邦被困,但是刘邦出来以后如何看待自己,天下安定以后如何看待自己。

估计韩信还和拒绝项羽平分天下的的说辞一样,“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大致意思就是刘邦信任我,我即使死了也不会背叛,这就是韩信的自大,甚至自大到了无知的地步。

进退维谷的萧何

自古无情帝王家,天下安定后,按照一般的顺序就是先封功臣,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秋后算账。萧何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天下初定后,萧何还是兢兢业业,得到二天下臣民的好评。

平时还好,但是有次淮南王英布谋反,唯有刘邦御驾亲征才能消除,于是令萧何总令关中的工作,本来萧何做的非常不错,但萧何的门客对萧何说,你这样完美的工作会令高祖怀疑。于是萧何就借贪腐来安慰刘邦得心。

韩信

《史记》记载,此时的刘邦“上心乃安”。虽然萧何的危机过去了,但是对于萧何来说,也透漏出一个危险的信号,就是刘邦不完全信任自己了,再加上刘邦年纪也大了,即使完全信任自己,也不能令自己完全的善终。萧何需要一个新的依靠,那就是权势正胜的吕后。

于是韩信就成了萧何投靠吕后的投名状了,这样说虽然有些残酷,但是我们试想一下,假如当初萧何拒绝了吕后,萧何会善终吗,此处可以参考戚夫人的结局。

萧何会帮组吕后杀韩信,还有一个主导因素就是刘邦,在刘邦知道韩信死后,说了一句“且喜且怜之”,可见刘邦也是想要韩信的脑袋的。

关于萧何和韩信之间还流传出一个故事那就是韩信在进宫之前把自己的儿子韩莹藏了起来,萧何在韩信死后知道了这件事,就动用了自己的力量,偷偷送给了南越王赵佗收养。

此事不论真假,总而言之,萧何组吕后杀韩信,虽然显得有些黑暗,但是却是当时最好的结局,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权贵很多人向往普通人生活的原因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何萧何帮助吕后害死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