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几年临公子在生活上,越来越“懒”了。
偶尔出去吃饭,要么让朋友点餐,要么直接选套餐,省得费脑子点菜;网上买衣服,有时就直接买整套搭配好的;以前有时会去市场或超市买花,挑挑拣拣半小时过去了,后来索性定包月鲜花,2-3种花材稍微捯饬下就是美美的一束。
不得不说,我对这种“懒”还是蛮上瘾的。
一来,这年头大家生活节奏都很快,时间消耗不起。就拿我来说,平时很忙,白天上班晚上码字周末也是处理工作,已经够累的了,没太多时间再在这些小事上劳心劳力。甚至去优衣库都懒得精挑细选,买几件基本款就走了。
二来,越专业的服务,越不会给人太多建议。
这阵子我皮肤有些过敏,就到固定购买的护肤品店询问有没有适合敏感性皮肤的产品,咨询师问完我的基本情况,马上搭配了2-3样产品,告诉我里面什么成分有什么功效、配比是多少浓度、产地是哪里、对缓解哪些症状有帮助,我一听觉得挺靠谱,使用后效果也确实不错。
这种姿态很有意思。
他没给你太多选择,也没过分迁就顾客,潜台词就是:我提供的就是最合适你的,你买单就好。
如果你想知道,我也可以专业地告诉你为什么我这么做。
简单利落不磨叽。
这种感受可能很多人都懂。
有时你以为只有选项更丰富、更有得选,才会满足。可实际上,乱花渐欲迷人眼,答案太多我们反而无从选择。
精简选项,往往是最高效的达成方式。
02
我有段时间特别爱吃西贝莜面村烧羊腿,再随便点几个菜,两三个朋友就吃得非常爽。
在全国拥有300多家店的西贝,成为国民餐饮品牌也就这5年的事。背后最关键的一次转折点,是他们的三代店升级。
第1代:是开在城郊的数千米大店,有200道菜品,店内还有歌队唱歌,把场子High得热火朝天。
第2代:开始进驻城市商业综合体,面积减少到700-1000平方米,菜品缩减到120道。但模式还是太复杂,管理效率低。
第3代:2014年西贝三代店在北京财富广场开张。菜品从120道跳跃式地精简到66道。开设的新店不到300平方米,取消了包厢,客人全部坐在大厅就餐。
但老板贾国龙并不满足,他动用老板特权,硬把大家已经同意的66道菜,改成33道菜。
大家惊喜地看到,菜品不仅质量更高,而且出餐快了,变得井井有条,3.0店的各项经营指标都明显高于2.0店。
凭借3.0模式,西贝的门店数量从2014年的60家,飙升至300多家,在餐饮界拥有了自己的名字。
贾国龙说,过去我们的目标是“非常好吃、非常干净、非常热情”,现在调整为“非常非常非常好吃,非常干净,非常热情。”
这33道菜最终做到了那句话:“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
减少选择,才能集中优势,让优点更加突出。
格雷戈·麦吉沃恩 《精要主义》表达过一个观点:
选择是困难的。根据定义,选择意味着拒绝一件或多件事情,这会带给人一种失落感。
就比如你逛淘宝,盘算着货比三家,结果逛着逛着就愈发买不下手对吧。
所以你发现没,那些产品特别丰富的品牌其实很难出什么爆款,反而是给出极其有限的选项,用户更容易做出决定,满意度也更高。
就像早期的苹果,仅电脑就有54款,还推出了一些打印机、显示器、3D图形卡等产品,甚至连游戏、软件也是种类繁杂,整个就是一锅乱炖。
还好乔布斯悬崖勒马,大手一挥将产品砍得剩下4个,这才有了后来苹果的快速崛起。
对企业来说,资源集中化能让产品更出彩。对顾客来说,不给太多选择,但给出的一定是精品,更可能得到认可。
03
人也是如此。
处处迎合他人、想方设法满足所有要求,到头来都会把自个儿搞得很廉价。
真正得到尊重的,是那些有想法、并且有底气坚持想法的人。
《孙子兵法》有句很拗口的话:“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啥意思呢?
说通俗些,你哪里都去防备,就等于哪里都防备不了。
我曾经参与过一个项目,负责的项目经理估计特别重视,设计了5套方案,从框架到细枝末节都做了详细对比,连极少出现的场景,都考虑了一套应对措施。
信心满满地讲了半天PPT。
结果呢,每个方案客户都能挑出毛病,描述得越细,问题越多。客户洋洋洒洒说了3个多钟头,最后自己居然兴高采烈地提出个新想法,丢给团队去实现。
这就很尴尬了。
第二次会议,团队调整后只给了两个方案,并且将客户提出的想法具体说明了为什么不可行。
摆在眼前就两个选择:要么A,要么B,客户很快决定选择其一。
你给别人选择太多,他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无所适从之下衍生出许多没必要的想法,浪费彼此时间,一同陷入困局中。
此外,很多人没意识到:当你展示出太多,或过分全面,就会失去焦点。
明明你很想成为somebody,在别人眼中就是nobody。
我一位带技术团队的朋友说,他看简历时常忽略一种类型,就是写得满满当当、无所不能,说自己精通这个精通那个。
从office办公三件套到PS,会测试,会写代码,会设计,会画原型,编程能力里还强调会java,会php,会C,会.net等等,均有丰富经验。
这感觉像什么呢?
好比有人卖药,说他的药特别厉害包治百病,你敢买么?
到处都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
精简优势,这是一种专业,也是一种底气,更是一种态度。
04
在我看来,征求别人意见时,是有两个推动尽快达成的原则。
原则1:让人做选择题,永远比做问答题容易。
我以前公司组织团建时,行政妹纸喜欢在群里问,你们有什么想法呀?是去玩还是去吃饭呀?如果是去玩,有没有提议呀?吃饭是吃火锅还是自助餐还是点菜?
响应者寥寥无几。
有时几个热心的员工抛出一堆建议,再一问,每个选项都有人支持,你说咋选?
后来行政妹纸也学乖了,列出3-4个选项后直接在群内发起投票,哪个票数最多就定哪个,不到1小时就定下了,从此决定团建内容无比顺利。
这其实是个很好的思路:带着选项去找答案。
人么,骨子里都是怕麻烦的。把回答的门槛降低一些,得到答案就容易一些。
原则2:精简给他人选项。
不要以为提供给他人选项越多越好,多一个,耗费的精力就增加几分。
何况,人们往往不需要太多选择。太多选择,你总觉得没有选的那个更好。
《选择的悖论 》中就曾表达过一个观点:“选择越多,代价越大”。你想啊,你选择了一棵树,一抬头发现要放弃一整片森林,你不犹豫?你不纠结?
所以说,能给3个选项,就别给5个;能给2个,就别给3个。
让复杂问题简单化,彼此都将神清气爽。
最后我想说,我们日常80%的选择纠结,并没有太多意义。当你沉浸在几个差不多选项里犹豫不决时,事实上,你选哪个都差不多。
很多选项,食之无味。
很多自由,实则陷阱。
当你着手一件件删除选项时,或许会发现,答案开始变得那么轮廓分明、和蔼可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