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细看组织演化过程

背景

  • 我们有一篇文章,探讨过公司组织架构的演化过程,只是从宏观层面看到组织架构的发展,这一篇,我们从细节,从微观的角度解读,为何公司要不断的构建更多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如何形成壁垒,导致沟通和效率降低的深层次原因,同时,通过这种解读,对构建小而美的创业公司,如何落地形成一种可能呢?
  • 大公司病是如何产生的,公司的政治的原因?公司只要大了,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和统一管理,一定会合并功能相同的部门,这导致跨部门沟通变得困难。但如果不合并,放任各部门单独管理该职能,在增加灵活性的同时,也导致中央和地方之间沟通变得困难以及重复建设的巨量成本。总之,要么是横向沟通困难,要么是纵向沟通困难,只能二选一,但不管选哪一种,最终结果都是低效。

发展过程

小老板阶段

当公司比较小时,所有事情都是老板一个人做。随着公司业务扩大,老板一个人做不过来,于是想,我时间宝贵,我怎么不把没价值有浪费时间的事情交给别人做呢?这样我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主营业务上了。

  1. 于是招个文员,把开票、做合同、寄快递等事务性工作包了。
  2. 专业工具人。随着公司业务进一步发展扩大,老板一个人主营也做不过来了,于是想,我时间依然很宝贵,我怎么不招个几个工具人帮我把相对低价值的活干了,比如我负责把方案想出来,工具人按照我的意思把图画出来,细节充实好,完成后给我看,哪里不满意再叫他改就好,这样就可以节省我大量的时间,我的宝贵时间就可以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了。
  3. 成立虚拟人事部门。招了几个工具人后,要给他们签合同、发工资、交社保,以前的文员勉强还做得过来,但是随着招的人一多,文员做不过来了,于是老板就想,那我再找个人专门做人事吧,还可以帮我招人呢。
  4. 成立虚拟财务部。紧接着,随着公司赚钱多了,以前的外包的财务记账公司肯定是不够用了,得要有自己专门的会计了,于是这个岗位也安排上了。
  5. 成立虚拟销售部。随着客户慢慢多起来,老板自己跟大大小小的客户也忙不过来,于是再招几个销售负责小客户,大客户还是自己亲自跟。后来大客户也慢慢多起来,老板还是忙不过来,于是再招几个销售,老板本人负责前期开拓和维护关系,销售负责跟单保证订单保质保量交给客户。到这一步,公司是一个以老板为中心的组织,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和老板沟通,老板对大大小小事物亲自拍板,指哪打哪,所有人都是老板的直接工具人,彼此之间只存在分工,不存在合作,也就不存在沟通问题。

正规化推进

  1. 独立的部门帮老板过滤掉低价值的事务慢慢的,老板就会想,大小事都要请示我,太浪费我时间了,我时间应该要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于是想,为什么不招几个中层管理人员,小事让他们过滤一下,以后只要大事才找我,这样不更好吗?于是,销售主管、人事行政主管、产品开发主管、财务主管统统招起来,就形成了各种部门。
  2. 由于小事是不能惊动老板的,部门要自己解决,有些事情虽小但也要牵涉其他部门的,这样就形成了部门之间的合作。比如说客户要改一个小零件,这种事情只能是销售去找研发沟通,但研发不一定同意改,可能觉得改这个东西要增加成本,于是又要让销售去说服客户不要改。但销售又会觉得研发是嫌麻烦不想改,两边就僵上了,最后得要两方开会来商讨。如果是以前老板亲自管的时,老板当场就能决定到底改还是不改,谁都不会再去哔哔了。
  3. 随着公司业务进一步扩大,经理、总监等岗位应运而生。

产品扩张,支撑跟不上

  • 产品线丰富。公司除了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的产品线也在丰富,为了方便管理,单独结算,就演变成了独立部门,划分为产品1部,产品2部,产品3部。。。划分成很多个独立部门固然好,这时就会面临一个抉择。所有的支持资源如工业设计、测试人员、测试设备、模具、样品制作、维修人员,应该如何分家。但产生问题一是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产生浪费、二是导致各个部门标准越来越不统一。
  • 如果把这些共享职能拆分出来统一管理也成立的单独的部门,好处虽然是节省了资源,集中管理也便于整个公司统一规范,但坏处是极大的增加了沟通成本。因为这是一个不隶属于所有部门的共享工具人,第一,它没办法分清楚所有部门业务的轻重缓急,默认只能按照各部门提交的request先后顺序来完成服务,谁都不能插队,这就会导致默认情况下每个request的交付时间都很长。第二,工具人也有自己的立场和私心,也想要摸鱼,对于麻烦的事情能推就推,你不知道它到底是真做不到还是假做不到,往往它随便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可以拒绝你。
  • 以前是一个独立大部门时,部门大boss可以自己决定到底优先谁,现在工具人独立了,大boss也左右不了,沟通成本就这样产生了,会议也就是这样多起来的。

为何难聚焦核心业务,少扩张?

  • 有人说,那尽可能把支持部门的服务外包,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尽管外部供应商沟通成本低、服务更好,但公司永远不可能放弃内部支持部门完全转向外包。因为第一、外部供应商的价格和质量无法掌控,俗话说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如果是自己成本肯定低很多,质量也知根知底。第二、你和内部支持部门之间的那些沟通阻力,在战略层面来说都是小阻力,因为真正涉及到生死攸关必须在某个时间点完成的任务时,只要老板亲自督促,内部支持部门作为亲儿子一定是会全力以赴做到,而外部供应商就是个未知数了,这种受制于人的风险公司的不愿意承担的。所以,内部人之间互相伤害在老板看来都不紧要,只要自己能掌控好就行。
  • 其次,业务部门数量增多后,公司天然会倾向于功能相似的职能整合起来,变成一个独立部门。

沟通几何式增长

  • 全公司共享的支持部门难以及时相应业务需求 公司再进一步扩大之后,如果出现十几个业务部门,就连人事、行政、财务这些全公司共享的支持部门也忙不过来了,就会出现干什么事情都要排队,比如招聘要排队,报销要排队,周期会变得很长。<于是想了个办法,全公司共享的部门扩充人手,然后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专门对口特定的业务部门,这样每个业务部门的事务都是平行处理,就不用排队了。
  • 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部门的boss只有一个,所有的事情最后都要经过他批准,这些批准汇总到一起还是要排队,服务的部门越多,他一个人也签不过来,又只能拖长周期了。很多部门抱怨的是,HR招个人怎么要这么久?而且完全不了解我的需求。面对这些情况,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矩阵的形成

双重领导架构。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就是双重架构。如市公安局同时归当地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管,市公安局的人事、财政由市政府管理,但业务上是服从省公安厅的管理。市公安局一把手的任命需要征得省公安厅的同意。

很多集团公司的组织管理也采取了双重架构以减少沟通成本。

总之,只垂直管理就会影响地方的效率,只分级管理影响中央到地方的沟通效率,横竖都是影响效率。那双重领导就是折中的做法。

总结

  1. 大公司病无法真正彻底得到解决,往往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也会创造一个新的问题,所有的方法只能是暂时的解决每一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但再下一阶段又会遇到新的问题,但大公司始终是船大难掉头,百年企业往往也意味着历史包袱太大,改革面临重重阻力,因此大公司也不可能无限制大下去,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被新的创业公司颠覆,新的创业公司变大之后也会重复以前大公司遇到的问题,又会被下一批新的创业公司干掉,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保证了社会的活力,如拼多多之于淘宝,抖音之于微信,不是吗?
  2. 项目管理,可能是私营企业里应该是不是办法的好办法吧。
  3. 绩效难以搞的原因,就是外面变化的不确定性。
  4. 数字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好像就是行业项目管理的沉淀。
  5. 以上大部分内容,很久前的一份copy笔记,未找到出处,非常感谢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企业数字化平台,组织,组织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