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咬字与发音(二)

第三节:咬字发音的基本原理

                现在了解一下,我们如何在歌唱中进行咬字和发音。

                如果我们总结所有汉字的发音,总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开口音,一类是闭口音,开口音就是在发音的时候需要打开口腔发出,比方说啊、妈、啦等等,闭口音就是在发音的时候需要关闭口腔发出,比如咪、依、哩等等,其实还有另外一类发音,就是半开口音,就是在发音的时候,口腔打开一半发出来的声音,比如欧、嗷等等。

              其实我们根本就不用去仔细研究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发声特点,因为如果按照我们一贯的教学方式,无论多么复杂的方式方法,我们都将简化成最基本的方式方法。我们可以想象,即使我们常用的汉字就有几千个字,我们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练习标准化的发音,然后再不断练习在发音和歌唱中应用这些字音,即使我们将这些汉字分成几类,也希望我们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重复的练习。

              我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经常会有两种课程,一种是要学习标准化的发音,另外一种课就是口语课,明明我们已经通过课程学习了标准的发音,可为什么要学习口语呢?

                如果我们留神观察周围人说话的时候,就会发现无论发音的时候是否有地方口音,也无论人的个性和性格有多大的差异,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基本不会完全按照标准的语音在发音,我们现可以用生活中任意的一句话,采用完全标准化的发音来说话,就会发现以标准音说话的方式更像是朗诵,而不是语言交流,这就是标准发音和口语的差别。

              我们的每一个字都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比如大字,前面的d就是声母,后面的a就是韵母,把声母和韵母连接起来发音,就是标准音da,而我们在口语化的时候许多字的,由于人的惰性以及快速的表达语言信息,我们往往会把字的声母简化掉,比如我们在说吃了吗?如果我们按照每一个字的标准发音,把所有的韵母都读清楚了,chi le ma?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发音很怪异,而在实际的发音中,我们即使去掉韵母,我们依然可以听懂发音的含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将语言信息传递清晰,并不需要把每一个字都按照标准化进行发音,因为人从听觉的角度,会自然的将一些不太标准的发音完整化,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比如我们在纸上写一组从1~10的数字,我们把其中的某一个数字去掉,很多人在看到这组数字的时候,如果不是非常慢的仔细的看,就都会认为这组数字是连续的。比如将一段话中的某一个词组的字混乱排列,我们往往就会在阅读的时候自动矫正,并按照正确的排列方式读出来,甚至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从发声的角度来看,开口音要比闭口音更有利于歌唱,我们在最初训练的时候,就是不断的通过力量打通声音通道,获得通畅的声音,而如果这个通畅的声音在通过口腔的时候,由于闭口音的原因,将声音堵塞在口腔里,无论是音色和音量,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在歌唱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按照标准的发音状态进行闭口音和开口音的口腔动作,必然会造成有些因通过口腔释放了出来,有些音会被关闭在口腔之内,很显然,这样发出来的声音音量就会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音色也不停的在变化。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共鸣腔体发声来解决闭口音的声音释放问题,但是,即使我们把共鸣腔体的发音练习的非常完美,只要我们的口腔在不断的闭嘴和张嘴,依然会造成声音音色和音量的变化。况且,共鸣腔体的学习,是声乐学习中非常难以达到的训练高度,对于许多业余学生,甚至是许多专业的学生都很难获得完美的,高纯度的共鸣腔体的声音,绝大部分人都是以口腔共鸣的发音为基础的,而口腔的变化,就必然会严重的影响歌唱声音的稳定状态。

                在咬字发音的训练过程中,为了避免闭口音对声音的影响,大多采用打开喉咙的办法,就是说即使是发闭口音,喉咙也不是完全的关闭,而是要尽可能的用打开的状态发音,这样就会让声音的通道保持通畅,就不会因为闭口音而影响声音的变化。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发音的时候有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区分,但是在口腔内部,我们就尽可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发出声音来,以此来保证声音通道的通畅性。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打开喉咙的本身就比较难以训练,应该说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都要进行打开喉咙的训练,可恰恰就是由于在进行打开喉咙训练的时候,很难掌握打开喉咙的尺度和方法,反而造成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喉咙的位置就是我们口腔的内部,即包括了咽壁,也包括了咽壁附近的软口盖、硬口盖、舌根等部位,虽然这些部位我们经常使用,比方吃东西咀嚼、说话的时候,都会用到这些部位,但我们从没有特意的练习这些部位的某些特定的动作。当我们在进行打开喉咙训练的时候,就很容易造成肌肉和动作的僵硬,更重要的是,喉咙打开的尺度决定了我们的声线,也就是声音的粗细,就会影响音高以及唱法的变化,而恰恰因为这样的特点,在声乐教学种,所谓唱法唱腔的训练,就是从打开喉咙开始进行的。

                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看到一些中国的美声的歌唱家在演唱中国歌曲的时候,会出现发音含混不清状态,严重的甚至把一些中国歌曲唱的跟鬼叫一样,其实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就是由于过度打开喉咙造成的,这种打开喉咙的方式,更适合意大利语歌剧的发音,但是僵硬的动作就会造成,在演唱中文歌曲的时候,许多闭口音都无法准确的发音,在外国歌唱家演唱中文歌曲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第四节:自然的打开喉咙

                如何打开喉咙,如何在打开喉咙的时候不会造成动作的僵硬,就是学习中很重要的环节。

                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专门训练打开喉咙,因为有很多的方式是可以间接的造成喉咙的打开,并且可以让喉咙打开的非常自如和合理。

        在自然声乐教学法的教学当中,咬字训练和打开喉咙训练是同步进行的,其基本训练原理就是去掉所有闭口音关闭口腔的动作,无论是开口音、闭口音还是半开口音,都采用相同的口腔状态来发音,并且,就如同声音基础训练时,用全身的力量打通声音的训练方式一样,将每一个音都用口腔中完全打开的状态发出来,比如我们从一数到十,这些数字里有开口音,有闭口音,也有半开口音,我们不用区分哪些是闭口音,哪些是开口音,全部统一口腔的动作,用最大的开口状态念出来,这时我们不用顾虑,那些闭口音含混不清的问题,专注的把张开口腔的动作练习的标准化,力求十个数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完全一致的,这是训练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将声音基础训练的,用力打通声道、发出高音的训练加入进来,用很大的力量收腹发出高音,并同时保持口腔的标准动作,只要稍稍练习几次,就会发现即使全部打开口腔,我们依然可以准确而清晰的用开口音的状态,数出所有的数字来。用这种办法,我们再去尝试朗诵各种各样的字音和歌词,就会发现我们根本不需要区分,开口音还是闭口音,因为这时候,喉咙已经自然打开,咽壁也已经收紧。

              其原理很容易理解,当我们全部打开口腔的时候,由于口腔保持了最大的打开状态,其口腔内部的肌肉也必然被口腔打开的动作拉伸着,这时口腔内部就是处在打开喉咙的状态,而这个打开喉咙的方式,是通过身体相互影响自然协调的,是很自然的一种打开喉咙的方式,也就不会造成喉咙的僵硬,也不会对发音和咬字造成影响,尤其不会因为人为进行打开喉咙训练之后所造成的,喉咙打开的尺度与身体的机能以及个人性格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身材矮小,身体虚弱的学生,却啊喉咙打开的非常宽大,发出非常粗重的声音,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声音的音高,同时,身体也很难有巨大的力量来支撑其完整的演唱一首歌曲。

                在教学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位早年在音乐学院学习美声毕业的声乐老师,多年存在无法完整演唱一首美声歌曲的问题了,在单独发生的时候,音高和发声的方法都没有太大的问题,表面看,似乎就是气息不够用。她本人也用很多年不断的调理身体,训练呼吸,当然也不断的尝试训练身体发声的各部分机能,几十年过去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在给她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就用了几节课就已经彻底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够完整的演唱很多美声歌曲了。其实她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喉咙打开的太大,造成了身体与喉咙之间非常的不协调、不匹配,小马拉大车的后果不但影响了高音的演唱,还会造成喉咙紧张,全身僵硬以及呼吸的不顺畅。如果我们仅仅是从表面的问题入手,通过一些放松等训练的办法来消除这些症状,并不能彻底的解决本质的问题,可如果从自然平衡的角度来看,一个学生最美妙的声音,不是符合了什么唱法,或模仿了谁的歌声,而是与他的身体机能、性格相匹配的声音和方法,因此所有的学生不是要学习和掌握某种固定的方法,而是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和状态。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是由学生自发的完成寻找的过程,而是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贯彻这样的目标,这样最终才可以获得最自然、最和谐,最能够发挥个人能力的声音,这也就是最好的声音。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六章:咬字与发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