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5

    对虾出现莫名肝胰腺坏死?处理起来不再束手无策

在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过程中,对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偷死症”了。

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学术上称为EMS(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或“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多发生在养殖期60天以内,主要是因为偷死病发病的时候是毫无征兆的,病发因素也是比较多的。一般为养殖中后期发病率比较的高,给众多养殖户造成困扰。

导致对虾“偷死症”的原因分析

1、细菌感染偷死

对虾弧菌感染后,体表分布大量黑点,肠道色素细胞扩散、变红;肝脏先出现红色,偷死为零星死亡,后期则为大量死亡。

2、病毒形成的偷死

肝胰腺细小病毒和白斑病毒同样会造成偷死。对虾感染病毒,首先是因为弧菌感染或者水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对虾体质下降,对虾体内病毒爆发,才造成了偷死。

3、水质恶化形成的偷死

池塘底部出现死虾现象,死虾肌肉白浊,同时伴有脱壳不完整的、断须等现象。高密度养殖池塘常见到这种现象。

主要原因是:

(1)晚上底层缺氧。底质管理不善,有机物积累过多,当然也是投喂管理不善,残饵及粪便过多。

(2)氨氮偏高,亚硝酸盐高。

(3)水质管理不善。对虾出现鳃肿、黄鳃、黑鳃等,造成对虾生理性缺氧,从而导致偷死。

4、对虾肝胰腺、肠道病变导致偷死

对虾肝胰腺出现病变通常是因为养殖过程中,没有保护好肝胰脏。水质、底质管理不善,有害菌大量繁殖;其次过程中营养补充不到位,微生素、矿物质没有及时补充到位,导致对虾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上池塘有害物质,比如藻毒素等不断积累。导致对虾肝胰腺发生病变。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慢慢肠道也开始发生病变,出现白便等肠道病害。从而出现偷死。

为什么对虾“偷死”很难缠?

一是“偷死”症导致对虾体内组织病变,肝胰脏大面积坏死、肠道粘膜脱落、消化吸收受阻,没办法进食消化,所以难以治疗;二是致病原复杂,疑似病原有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坎贝氏弧菌等细菌。

疾病发生是病原、环境和生物体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感染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不能仅仅归咎于一代苗或土苗,而是虾苗是否携带病原。所以,最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之一是传染原的控制。另外,病原的数量和致病力往往是导致病害发生更重要的因素之一。

对虾“偷死病”的预防

要预防对虾偷死病的发生,必须做好全程的管理。预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苗种选择。不要选择低质量的苗种,尤其是放使用过抗生素育的苗,肝胰腺及肠道已经受到了伤害。后期管理中会非常困难。

2、水质管理。养殖就是解决污染,增加池塘的自净能力,解决毒素残留问题。毒素(尤其是藻毒素,比如蓝藻毒素等)会影响对虾的肝胰腺、肠道健康,从而影响对虾的健康生长。

好的水质有三个标准:

(1)适应虾生长(无毒素残留);

(2)水质稳定(当然是相对稳定);

(3)充足的溶氧,所以水质不能光看是否是好藻,还要看水质是否稳定,定期使用有机酸进行解毒,消除水体中的毒素,创造良好的水体环境。

3、底质管理。塘底是南美白对虾主要活动区域,所以做好底质管理非常重要。很多寄生虫(纤毛虫)感染、亚硝酸盐等指标超标、缺氧、硫化氢产生、毒素积累,都与底质管理不善有关。要做好定期改底,同时也需要合理使用底改产品,底质中也含有很多毒素,需要解决毒素问题。防止因为毒素积累过多,引起肝胰腺、肠道中毒,造成偷死,

4、定期做好消毒。养殖过程中好定期消毒,可以选择刺激性小的蛭弧菌、聚维酮碘等进行消毒,减少细菌数量,尤其是副溶血弧菌。细菌数量过多有可能会导致对虾发病。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培育有益菌如芽孢杆菌光和细菌等,使有益菌形成优势菌种,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5、保肝护肠。肝胰腺的保护需要从放苗就开始,全程都需要做好保肝工作。保肝的最主要工作是减少肝胰腺中毒和细菌感染,要做到这点首先是提高对虾体质,保证对虾肝胰腺、肠道的健康。尤其是在对虾转肝期的时候,一定要让对虾肝胰腺发育完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