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读书笔记(二十一)

      今天我阅读了《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第六章第十节——互文参照:于群文中寻找意义坐标。

    一、互文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1.引用。即直接饮用前文本,把别人说过的话,书面材料作为依据放入当前的文本之中,包括带引号的直接应用和不带引号的间接引用。

    2.典故和原型。指在文本中出现圣经、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宗教故事及其他经典作品中的典故和原型。

    3.嘲讽的模仿。又称戏拟,原意是指模仿别人的诗文而作的游戏文字或讽刺诗文,及将既成的、传统的东西打碎加以重新组合,赋予新的内涵。

      4.拼贴。指对前文本加以改造,甚至扭曲,再拼合融入新的文本之中。

      二、互文性文本解读策略

      互文性解读就是运用互文性理论通过研究互文本来更准确、更科学地解读主文本,获取文本的意义和内蕴。

      如果要对主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找准主文本和互文本之间的链接点。具体来说这些链接点包括主题、引言、结构、意象、语言、典故、原型,等等。

      总之,互文性理论为我们的文本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视野,为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要传达的思想与意义提供了方式方法。但互文性解读作为一种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此一线教师在面对主文本时,要选择合适的解读方法对主文本进行解读。

    【我的思考:互文性解读是一种运用比较思维,比较适合群文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读书笔记(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