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知识的民族才有明天

厦门大学在读研究生田佳良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激起网民愤怒继而惨遭“人肉”。有网友认为,田佳良从辽宁师范大学保送至厦门大学,或得益于她在本科阶段发表了数篇论文。但细心的网民发现,田佳良读本科时发表的几篇论文涉嫌抄袭。目前,有关方面或正在对此展开调查。

作为一名老教师,笔者对此感触颇多。在当下的中国,代人写论文、花钱发论文,都是深不见底的暴利行当。为了前途,为了利益,从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生,再到业已工作而急于晋职者,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会走此捷径。不必讳言,代写代发论文早已成了一个危害深远的顽疾。虽然论文剽窃、学术失范是人人皆知的“雷区”,但铤而走险者大有人在,何故?大学本是神圣的知识殿堂,但部分师生对知识的敬畏之心缺缺。“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都成了某些人合法化其不光彩行为的卑劣借口。

除了请人捉刀代笔、花钱买版面发论文,还有跑职称、跑课题、跑结项、跑头衔、跑官帽,是谓“跑步前进”。更有互相站台、投桃报李,皆大欢喜式的“共谋发展”。再往深里说,还有以官致学、以官制学、劣币驱良币等厚黑乱象。高校水很深,这早已成社会共识。在某些高校,一方面教师得不到尊重,另一方面教师不敬畏知识,学生又怎能独善其身?当然,学生论文抄袭,是多种因素所致。

鲁迅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但眼看同学、同事走捷径如愿保送,晋了职称,涨了工资,洋洋自喜,效仿者便趋之若趋。而那些老老实实做学问的,却有可能被远远地甩在后面,知识的无力感和失落感便油然而生。常言道,一个没有知识的民族是野蛮的民族,而一个不敬畏知识的民族是走向自我毁灭的民族。但那些走捷径者却认为,只要老子得愿以偿,民族复兴与我何干?真可谓“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何谓小人?就是这些为了私利而损公德、败坏风气者。何谓不知天命?就是不去或不愿思考其后果,不愿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如何守住对知识的敬畏之心?简言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产权,尊重苦苦求索而不得者。当下,为了刹住剽窃之风,很多大学与科研机构已强制要求“查重”(查论文的相似度),于是查重便成了又一个新行当。近日笔者发现,如何降重竟也成了课题。如此兴师动众、损耗科研资源,着实让笔者哭笑不得。本月中旬,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我国中兴通讯实行断“芯”制裁,这让部分国人惊醒: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何以突围?老老实实从基础做起,从敬畏知识做起。这点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抓起。不敬畏知识,就不会尊重科学,又怎会尊重人才?

古人有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在知识的王国里,投机取巧无异于自损根基,不尊重知识(产权)就是对民族的背叛。这样的民族还会有明天吗?

(作者毕研韬系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初稿于2019年4月28日;定稿于2021年9月1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敬畏知识的民族才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