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伯温临死前执意要咬一口烧饼?

01

相信大家都知道刘伯温的来历,他就是明朝的开国军师,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建立了赫赫功勋。

刘伯温能发达,是由于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他是被人引荐给朱元璋的,朱元璋见到刘伯温之后,觉得刘伯温仪表堂堂且言论不凡。

于是便重用了刘伯温。而刘伯温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在其后与元朝的战争当中,刘伯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就当上了皇帝。

虽然说朱元璋爱民如子,但是看待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倒是不怎么样了。

而刘伯温在跟随朱元璋的这些年里,也深知他是什么样的人,于是自行放权。

到最后刘伯温缠绵病榻大限将至的时候,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那便是想吃烧饼。

02

这就令人奇怪了,为什么刘伯温临死之前还要吃烧饼呢?

其实这是和一个八百多年的预言有关的。

大家都晓得刘伯温有一本预言书名字叫做《烧饼歌》,这本书写了明朝开始之后的八百年所要发生的大事件。

这也或许解释了刘伯温临死之前,为何要吃上一口烧饼,可能与其精准语言《烧饼歌》有关,同样充满着神奇,给后世以无限的猜测和遐想!

对于《烧饼歌》的来源也是一个很好玩的小故事,有一日朱元璋咬了一口烧饼之后将其用碗扣住,再问刘伯温这碗里是什么东西。

刘伯温乃捏指一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

打开一看,果然是被朱元璋咬了一口的烧饼。

这事之后,朱元璋对刘伯温更为叹服!

其后朱元璋要求刘伯温为明朝的江山卜卦象,问明朝能否能不断兴旺下去?

刘伯温在求了朱元璋的免死金牌之后做了《烧饼歌》预言了之后八百年会发生的重大事件。

而朱元璋看了之后也没有再说什么。

03

刘伯温终极享年六十五岁,其后被明武宗追封成了太师,也算是记得他为明朝所做的功绩。

《烧饼歌》中的预言,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一直说到清王朝被推翻以后。

但由于牵扯到王朝更替这样的大事,刘伯温不敢过于明言。

不过仅仅过了二十多年,明朝政局的发展便替人解读了刘伯温的预言。

基曰:“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帝曰:“朕今都城筑坚守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见都城虽属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随作歌三首日:“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灵明日月振边疆。”

帝曰:“此时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大乱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基曰:“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禁宫阅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老拣金精尤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帝曰:“八千女鬼乱朕天下若何?”

基曰:“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救得蛟龙真骨肉,可怜父子难顺当。”

帝曰:“莫非父子争国乎?”

基曰:“非也。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帝曰:“何谓未已?”

基曰:“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卦日木下一了头,目上一刀一戊丁。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戊子己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守好桂花。”

帝曰:“偶遭饥荒,平常小丑,天下已乎?”

基曰:“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喜见子孙耻见日,衰颓气运早升天。月缺两二吉在中,奸人机发走西东。黄河涉过闹金阙,奔走梅花上九重。”

帝曰:“莫非梅花山作乱乎?从今命人看守,何如?”

基曰:“非也。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王有牛星。运至六百半,梦奇有字得心惊。”

帝曰:“有六百年之国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

从摘录的几段文字中看出,《烧饼歌》预言了明代的靖难之役、土木之变、英宗复辟、宦官之祸、李自成起兵、崇祯自缢煤山、吴三桂出关降清等一系列重大事变。

有些诗句指名道姓,如“八千女鬼”合成一个“魏”,指魏忠贤陷害忠良,使朝政大乱;“木下一头了,目上一刀一戊丁”可以凑成“李自成”三字;“平安镇守好桂花”是吴三桂的“桂”字。

有些诗句涉及皇帝的年号或诸侯王的封号,如明成祖朱棣最初封为燕王,起兵靖难,故有“燕子飞来”之说,而“一院山河永乐平”大概是指成祖的“永乐”年号,“祖宗山上贝衣行”可能是“崇祯”二字了。

还有些诗句暗喻时间的结局,如“相传昆玉继龙堂”指英宗复辟,“奔走梅花上九重”指崇祯吊死在煤山,“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恐怕是说朱姓政权到顺治皇帝时最终完结。

《烧饼歌》的后半部分也是对话的形式,预言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刘伯温临死前执意要咬一口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