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风中飞,蜻蜓身边随,又是一年春明媚。作为万物复苏的时节,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听,矫捷的布谷鸟在清彻透亮的田间发出清脆的歌声;看,娇艳的杜鹃花在躁动不安的春风里百般献媚。
春天的天空,是蓝蓝的、亮亮的,不带有一丝杂质,宛若一潭湛蓝清澈的湖水,在耀眼的阳光映衬下,愈发显得晶莹透亮。春天的天空,给风筝提供驰骋遨游的境地,给鸟儿提供自由翱翔的空间。鞠一捧暖阳,放在胸口,感悟春的暖意;怀抱一簇翠绿,闻着花香,倾听鸟的鸣翠。
身处如此曼妙美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宛若打开了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美丽卷轴。难怪许多诗人和作家会赞美春天,画家会以手中的画笔来描绘春天。春天,既给人以新的生命,也给人以新的希望。在这个如花的季节,朝着阳光的方向,随着鸟语花香,心底柴扉之间悄然绽放出一朵静谧的幽兰。幽兰的芳香也让我追溯到3月21日下午,那场热情激烈的读书会现场。
3月21日下午,时隔半个月,与三五好友再次相聚于位于天津市南开区长江道26号融侨假日酒店一楼行政廊的八马茶业。身处嘈杂烦乱的闹市,偏安一隅的静谧茶室,宛若助人们找到一处静谧的栖息港湾。把盏交心,在醉人迷离的现代时光中,身处百年老店,犹如穿梭于历史隧道,古朴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相融合,意犹未尽,缠绵悱恻,余韵回甘。
下午两点整,围绕于一张茶桌,伴着两壶袅袅热气、香味氤氲的茶香,新一期的读书会再次拉开了帷幕。随着茶香徐徐萦绕而起的缕缕青烟,宛若沿着丝丝藤蔓缓缓点亮了明亮眸子一般的视野。沁人心脾的幽香中,大家也开启了关于读书全新一轮的视野拓展。有人讲,最近太忙了,没有多少时间去读书,希望可以多弥补一下;有人讲,自己第一次参加,平时交流不多,期待这次可以收获满满;有人讲,自己平时看书不多,喜欢看电影、画画,期待这次交流分享;有人讲,自己平时看一些电子书,看得也比较杂,更多帮助拓展思维。简短介绍完毕,读书分享也正式开始。
分享一 《思考,快与慢》
分享人 程广斌
《思考,快与慢》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创作出版于2011年的经典巨著,被誉为“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研究领域的圣经。作为心理学家,丹尼尔. 卡尼曼却在2002年10月8日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给予丹尼尔.卡尼曼诺贝尔经济学奖,曾称赞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
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何为“快思考”,又何为“慢思考”?半个月前第一次分享《思考,快与慢》时,我重点分享了快思考与慢思考的定义与误区。所谓快思考,即“系统1”,指我们在做决策思考时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仅凭自我直觉的感性思考,思考决策上却无意识、消耗脑力少。而慢思考,即“系统2”,指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是一种出于主动控制做出的有意识且专注理性的思考决策,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如“1+1=2”我们可以迅速给出答案,这就是系统1的快思考,然而“243*526=?”,没有经过训练的我们,很难快速给出答案,这便是系统2的慢思考。
系统1仅凭主观感受的感性直觉的快思考,与系统2出于主动控制做出的有意识且专注理性的慢思考,给人们带来一种,系统1犹如三国时期冲锋陷阵的张飞一般——“快、猛”,系统2犹如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一般——“慢、懒”。看似没有任何共性的系统1与系统2,在我们日常决策生活中却互通有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日常决策的重要系统,系统1与系统2更是可以相互转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系统1与系统2,一个快,一个慢,一个迅速,一个懒惰,致使我们在决策生活中,通常不愿意采纳系统2给大家带来的慢思考,反而习惯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让系统1在决策生活中先入为主,决策判断结果占据主导地位。正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系统1做出的决策判断,渐渐让我们在日常决策判断,陷入一种仅有系统1快思考构成的七个误区中。即误区一,典型性偏好;误区二,可得性偏好;误区三,因果性偏好;误区四,光环效应;误区五,锚定效应;误区六,框架效应;误区七,禀赋效应。
对于《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假若仅仅分享了何为快思考与慢思考,以及单独陷入某一种决策思考而引起的误区,只能证明此书刚刚分享了一部分。这次读书会,我继续上期《思考,快与慢》的分享,开始分享本书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即如何规避单独由某一方面所引起的误区,进而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决策中实现思考平衡发展。
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卡尼曼告诉读者,我们每人大脑中受峰终效应影响存在两个“自我”,一个是“经验自我”,一个是“记忆自我”。当我们过分沉浸于系统1带来的误区中,便会逐渐习惯于固守“眼见为实”、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的原则,让我们在决策生活任由这些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我们通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然而缺少了自我独立判断的事物,仅仅凭借我们的眼睛去观察,最后往往差强人意。前几年股市有一段时间疯涨,结果绝大多数都忘记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告诫。疯狂将自己的养老钱、买菜钱、买车买房钱、子女教育钱等均投入股市,那段疯狂时间里,连对股市毫无经验的大爷大妈也纷纷投入,菜市场上人们不在讨论什么菜便宜、什么肉优惠,而是更多在议论买什么股票可以挣钱。结果短短三个月,股市风云突变,致使人们的钱几乎血本无归。“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所有人都知道的至理名言,仅仅因为看到对方挣钱,道听途说,缺乏独立判断,便陷入自我决策的误区。
简单股市疯狂,完全可以看出我们自己内在的记忆自我与经验自我二者的不均衡。因为记忆自我,让我们仅仅看到了系统1做出的决策判断,而忽视了经验自我;同样恰恰因为经验自我,让我们重新正视系统2给出的决策判断,让我们决策判断得以均衡发展。系统1与系统2,一个快思考,一个慢思考,一个既快且猛,一个既慢且懒。如何规避系统1的误区,让我们做出在决策判断中平衡发展,关键取决于如何调动我们自己内在的系统2。形象比喻一下,即如何将我们自我内在的系统1“猛张飞”,去唤醒那个系统2“懒诸葛”,成为了我们重点需要关注的问题。针对唤醒“懒诸葛”,我分享了五种方法。
方法一,树立批判思维。所谓批判思维,指颠覆式创新,敢于突破,勇于变革,不按常理出牌,跳出传统。正如著名哲学家卡尔. 波普尔所说:“真正的无知不是知识的缺乏,而且拒绝获取知识。”跳出无知,只有带着一种对于知识的渴求,不断去颠覆创新,不断对知识去演绎、去挑战。
方法二,时刻承认“我错了”。著名投资人查理. 芒格曾说:“如果哪年你没有破坏至少一个你最爱的观念,那么你这一年就算白过了。”正因此,如今已经九十多岁的查理.芒格依然坚持每天读书、写作、交流、学习,老爷子不断推翻自己几年前的论断、思维。查理.芒格甚至认为自己的思维、学识还在增长,自己曾经的学识、思维太low,实在太怕了。反观我们自己,通常情况下,陷入一个区域便不愿出来,不愿再次读书、学习、交流,更不愿承认自己曾经的错误。其实承认“我错了”,并不丢人,相反不愿意颠覆自己最爱的观念,这才是丢人的事情。突破无知,挑战自我,时刻承认“我错了”,不断反思。
方法三,始终怀着一颗好奇心。古语曾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让我们自我内心怀有一颗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可以启发我们不断追寻自我好奇心的脚步始终承认自我的无知。众所周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绘制的世界地图就是一团乱麻———各大洲混乱在一起。而当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再次绘制的世界地图,已然与现今的世界地图相似许多。正向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尤瓦尔. 赫拉利所说:“科学革命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始终怀抱一颗好奇心,是我们时代进步的标志,更是我们突破无知的前沿阵地。
方法四,破“从众效应”。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会陷入一种“人云亦云”的误区,即其他人都说“对”的时候,我们也会说“对”。殊不知,真理恰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正如著名哲学家伯特兰. 罗素所说:“很多人宁可死,也不愿独立思考。”其实在群体中,我们个体不再是原本的那个我们自己,而是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识支配、不再拥有独立思想意识的傀儡。只有突破人云亦云的“从众效应”,才可以让我们自我重新成为一个拥有独特思想意识的“人”。
方法五,不断刻意练习。所谓刻意练习,指不断练习,与高手对话,受高手指点,不断反馈。刻意练习最重要在于高手指点反馈。与刻意练习对应的“一万小时定律”,仅谈论了练习,却没有重要的反馈指点环节。不断刻意练习,让我们树立一种全新的思维学习方式。正如查理.芒格所说:“不断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道理,让学习成为思维方式的一种习惯。”科学的学习,关键在于不断反馈指点,通过反馈指点,不断刻意练习,循环往复,行程一种思维习惯。
当我们深陷系统1所带来的眼见为实、损失厌恶、乐观偏见的误区时,唯有树立批判思维,时刻承认“我错了”,始终怀着一颗好奇心,破“从众效应”,并不断刻意练习,方能“唤醒”我们内心中那个沉睡许久的“懒诸葛”。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理智会抵制蒙蔽,判断能警惕热情。”我们只有放下自我内心的无知,走出眼见为实、损失厌恶、乐观偏见的快思考误区,带着批判思维,去学习、去接纳、去宽怀,方能唤起我们内心的慢思考,方能让我们自我判断决策得以均衡发展。
分享二 《娱乐至死》
分享人 Alpha
《娱乐至死》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 波兹曼出版于1985年的名著,与其《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并称为媒介批评三部曲。尽管时刻多年,但书籍知识并未过时,时至今日依然引起人们的深思。此次读书会,Alpha给大家带来了《娱乐至死》的详细拆解,结合实际帮助深度理解这本书的深刻内涵。
正式分享前,Alpha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若现在让大家对自己人生做出全新的选择,是愿意选择一个约束性强且快乐的环境生存,还是愿意选择一个没有任何约束性却相对快乐的环境生存。顺着Alpha思路,大家不约而同给出了自己选择的答案。看似与《娱乐至死》毫无相干的问题,却隐藏着巨大书籍中作者向读者传达的最核心道理。一个约束性强且快乐的环境,一个没有任何约束性却相对快乐的环境,从不同角度出发,两个环境恰恰也是我们遵从的内在核心理念。
Alpha向大家介绍,《娱乐至死》向读者详细解析了文化传播由口语统治向印刷统治,再由印刷统治转向电视统治的社会状况。尽管已愈三十年,但尼尔. 波兹曼在书中借用媒介向读者展示社会的价值、隐忧却远未过时。其实早于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出版之前,乔治.奥威尔的《1984》与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同样对人类社会的价值、隐忧提出了独特的论断。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预言人类将会遭遇外来压迫,失去自由;而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则表达了另一种隐忧,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而Alpha开始之前给大家列出的问题———“假若现在让大家对自己人生做出全新的选择,是愿意选择一个约束性强且快乐的环境生存,还是愿意选择一个没有任何约束性却相对快乐的环境生存”,恰恰是《1984》与《美丽新世界》两本书重点向人们揭示的核心内涵、未来隐忧。
在《娱乐至死》书中,尼尔.波兹曼告诉大家,即将成为现实的,不是乔治.奥威尔的预言,而赫胥黎的预言则逐步成为现实,即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随后Alpha向大家介绍,书中作者重点告诫人们,当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向电视统治时,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进而来告诫公众要警惕技术的垄断。在书中,尼尔.波兹曼深入剖析了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体对人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向的影响,发人深省,并让读者认识到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娱乐得以达到至死的目的;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出版于1985年的《娱乐至死》,在那个互联网尚不知为何物、电视刚刚起步的年代,书中作者关于未来的隐忧,时至今日依然没有过时。众所周知20世纪后半叶,伴随着电视媒体的异军突起,印刷媒介逐渐式微,甚至逐渐淡出普通大众的视野。随着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便是我们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时至今日,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大部分人认为电视、互联网等娱乐媒介可以帮助人思考,甚至可以承担学校的教育任务。Alpha在分享中告诉大家,尽管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深受诸如微信、抖音、头条、淘宝等互联网的影响,人们更是愈发感觉到离不开互联网。然而我们更应该知晓,电视、互联网等娱乐媒介并不能助人思考,同样不能承担学校的教育任务,电视、互联网等娱乐媒介让人们过于在意表面的东西。
随着时代的演变,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然不能完全做到脱离电视、互联网等娱乐媒介,而简单独立生存于世上。同样饱受电视、互联网等娱乐媒介影响的我们,更应该深刻明白尼尔.波兹曼在书中告诉我们的道理———“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对于电视、互联网等娱乐媒介,我们既不能完全脱离,更不能全然沉浸其中,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分享、阅读,不断探寻到冰山最底层的知识逻辑。切勿因我们过分沉浸其中,而让“娱乐至死”演变成“娱乐致死”。
伴随着Alpha关于《娱乐至死》书籍分享的结束,读书会分享也渐渐落下序幕。但并不意味着读书会至此结束,生动鲜活的《思考,快与慢》与《娱乐至死》两本书的分享,逐步打开了大家尘封许久的思路。针对《思考,快与慢》与《娱乐至死》两本书,有人结合自我实际生活,给出判断依据;有人根据各种媒介获取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信息抉择;有人遵从过往经历,讲出特色决策事迹;有人按照经验媒介,选择独具一格的判断信息。大家各抒己见,给原本紧张的读书会徒增了些许欢愉的色彩。沉浸于读书会欢快且丰富的讨论交流环节,全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恍然发现时间悄然已远去,而读书会也落下了帷幕。
三月如歌,万物齐吟。南风暖窗,樱树花开,犹似粉蝶翩翩舞,烂若云霞;玉兰绽放,天女散花,满树堆雪,如棉似絮。连翘簇簇,满枝挂金,熙熙攘攘,皆为春开。长路寂寂,终需一些美好来支撑,也许生命的美,就在于心存希望。我们会在繁花盛开的春天里,期待秋的成熟,也会在秋的沉静中,向往春的姹紫嫣红。
春天来了,感恩大家在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再次参加此次读书会!春天已至,灿烂的阳光照耀着你与我,无论何种阴霾,也终将过去。阳光璀璨的步伐,唤醒了沉睡的一切。春天已至,一切均会美好的走来,期待下次读书会再聚!
最后奉上此次读书会延伸书籍:《战争与和平》、《阿特拉斯耸耸肩》、《如何独立思考》、《终身学习》、《次第花开》、《红楼梦》、《美丽新世界》;以及延伸影视作品:《许知远十三邀》、《锵锵行天下》、《4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