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教后反思

前言:

今天上午学校有活动,让我们班参加,但是考虑到我们年级课程进度,还是要让三班四班去——这两个班的数学老师上周请假比较多,他们两个班的课,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班。我们抓紧时间赶课吧。

下午我们的老校长到校,领导让我过去,我明白他们的用意,但是我的娃在班里等我改作文,与别的孩子不同的是,我的娃不怕写作文,他们已经等了我两天,答应娃娃的事,要做到呀。心存感谢,但是真的没办法。


因为最近一直在琢磨一些问题,所以今天讲《牧场之国》,就当试手了。

第一课时:完成“写了什么”的任务。

1.解决生字词。

2.读通文章。

3.了解文章写了什么——对于本科课来说,就是课后第二题的第一问,即作者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牧场之国?

问题细化,层层深入:

(1)作者描写了什么画面。

(2)从画面中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牧场之国。


第二课时:完成怎么写的任务。

1.了解动静结合的写法。

2.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牧场之国。

二、学习表达方式

1.品词析句。

(我当时对这个环节设计的问题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后来看了王崧舟老师教学实录,发现他这样问,先问:“这是一个怎样的荷兰?”给学生整体印象,再问“真正的荷兰什么样?”依然指向于品读课文。问法不同,目标一致。)

2.交流指导。

(1)牛群吃草图。

引导学生想像:老牛可能在思考什么,品析拟人写法的好处。感受这片安详、宁静的国度。发出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学生在交流时说到:从动植物的颜色描写中,他发现了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荷兰。还真是,这样一幅明艳的画,被我给忽略了。)

(2)骏马飞驰图

关注句子: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想象骏马飞驰的画面,继而分析到这里的自由自在。再次发出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动物悠闲图

品析:拟人写法,想象黑色的猪群在对什么表示赞许。关注句子“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发出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人们工作图

学习动静结合的写法,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都带给人一种无限的静谧感觉。关注句子:“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品出排比句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沉静,连灯光似乎都不想打扰到这里的宁静,从而又次发出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思考“作者为什么反复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解决课后第二题的第二个问题。

(背课时我从课后题发现了这个反复出现的句式,但是祖庆老师的问法显然是关注到了独一无二的写法,才继而发问的。在解读文本上,我差了许多。)

三、拓展同类文,主题阅读《迷人的天山牧场》。

迷人的天山牧场
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辽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就在群峰环绕中,一片辽阔的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牧场镶上了美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阳光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        当你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尽情驰骋的时候,处处可见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饱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地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儿。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在阳光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有时候,风从远处送过来银铃似的叮当声,那是哈萨克族牧女们坠满衣角的银饰在风中击响。牧女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她们欢笑着跟着嬉戏追逐的马群驰骋,每当停下来,就轻轻地挥动着牧鞭放声歌唱。                        这雪峰、绿林、繁花围绕着的天山千里牧场,在海拔两三千米以上,每当一片乌云飞来,云脚总会扫着草原,洒下阵雨。牧群在雨云中出没,加浓了云意,很难分辨出哪是云头,哪是牧群。阵雨过后,草原更加清新碧绿,远看像一块巨大的绿宝石,近看那缀满草尖上的水珠,又像数不清的金刚钻。                                                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在雪峰的红光映射下,辽阔的牧场变成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点的火光,那是牧民们在准备晚餐。                        当家家蒙古包的吊壶三脚架下的牛粪只剩下一堆灰烬的时候,夜风就会送来冬不拉的弦音和牧女们婉转嘹亮的歌声。这时牧民们齐集到一家比较大的蒙古包里,欢度一天最后的幸福时辰。                                                        如果这时候你披上一件皮衣走出蒙古包,在月光下或者繁星下,你就可以朦胧地看见牧群在夜的草原上轻轻地游荡。夜的草原是这么宁静而安详,只有溪水声引起你对大自然的遐思。

《牧场之国》美在宁静安详,美在和谐自由,是以动写静。《天山牧场》美在热情绚丽,美在富饶奔放,处处释放着活力。


后记:

本次讲课感有了层次,也给了学生主线,但我还是太过于在意自己“做到了没有”,所以不能全情投入,再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牧场之国》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