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传》┃亲历复杂,成就非凡

托尔斯泰是这样成为一代伟人的。

他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自幼父母双亡,在无人严格管教下长大,不断受到邪恶环境的侵蚀,又终于通过自我调整出淤泥而不染。


.001.

早年:成长,上学,当兵,开始创作,与屠格涅夫。

17岁考入喀山大学,痴恋社交,从东方语系转法律系,独对道德哲学感兴趣,喜卢梭学说,广读文学作品。

兴办农民子弟学校。

随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后往多瑙河战线,参与克里米亚战争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

开始发表《童年》、《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27岁,离开军队回到圣彼得堡,重投娱乐圈,酗酒好赌。个性导致与屠格涅夫从彼此欣赏到决裂最终回归正常。


.002.

创作及人生:创作,结婚,情绪悲观。

24岁,高加索当兵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上陆续发表《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

退役,来到圣彼得堡,结识屠格涅夫和德鲁日宁等作家和批评家,游历欧洲多国。

长兄逝世,加深了他的悲观情绪。差不多中断4年创作,先后又在老家创办20多所农民子弟学校,考察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因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搜查,关闭了学校。

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等教育杂志。

结婚。34岁,托尔斯泰与17岁的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结婚,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 妻子管理庄园,托尔斯泰将全情文学作品的精雕细刻,留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妻子参与誊清和保存文稿的工作。

婚后,他逐渐克服思想上的危机。脱离社交,安居庄园,过着俭朴、和睦而幸福的生活。

开始形成反对法庭和死刑的看法。38岁时托尔斯泰出席军事法庭为士兵辩护,终被枪决。


.003.

探索:思想、哲学探索,创作继续。

阿尔扎马斯的恐怖”。41岁,途经阿尔扎马斯,投宿旅馆,深夜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

开始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

对叔本华哲学发生兴趣。

研读哲学和宗教书,没找到答案,体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

访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结识农民、独立教徒。新的革命形势下,弃绝本阶级,否定官办教会,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忏悔录》等文,详细论述思想转变过程。反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改变了文艺观。认为曾经的艺术作品如《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为“老爷式的游戏”,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宣传自己的社会、哲学、宗教观点,揭示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罪恶。在剧本、中短篇小说以及民间故事中体现。

广泛从事社会活动。迁居莫斯科后,访贫民窟,了解城市下层生活;上书亚历山大三世,请求赦免行刺的革命者。

62岁开始,加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怀疑,反映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

沙皇政府早就对他不满。因《论饥荒》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又因《复活》,指责他反对上帝,不信来世,1901年以俄国东正教至圣宗教院的名义革除他的教籍,引发举世的抗议。沙皇镇压学生运动时他写《致沙皇及其助手们一文》,致函尼古拉二世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

66岁,撰文反对日俄战争。同情革命者,又回避1905年革命。革命失败后,后又反对沙皇杀害革命者写《我不能沉默》。


.004.

晚年:激变

托尔斯泰世界观激变。55岁前后一再想离家出走,在创作中多有反映。

自己的思想情绪和农民的觉醒有距离,他感到悲观失望。

地主庄园的生活方式与他的信念不符合,感到很不安。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痛苦。

在离家之前,与妻子的决裂人人皆知。

最后,82岁,1910年10月28日从老家秘密出走。途中患肺炎,11月7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他的安葬地:不立墓碑和十字架,安息在老家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托尔斯泰传》┃亲历复杂,成就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