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十五)“小牛奶”的是是非非

异丙酚又名丙泊酚,为乳白色液体,俗称“小牛奶”。

图片发自App

此图与药物无关,真的是杯牛奶

异丙酚静注后起效快,无蓄积作用,且持续时间短,可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结束后苏醒快,但无显著的镇痛作用,对呼吸循环可有抑制作用,麻醉期间血压下降幅度与静脉注射剂量和速度呈正比,对呼吸抑制表现为潮气量减少。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较高,个别情况下也可发生惊厥、肌阵挛和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兴奋表现,偶有急性喉水肿者,其机制不明。

【案例回顾】

例1:女,31岁,50kg,因停经45天,诊断早孕,在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开放静脉缓慢持续推注异丙酚160mg,注药后约6分钟,病人面部出现潮红,随之全身出现荨麻疹,此时病人心率、血压在正常范围。即刻静注地塞米松10mg,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5%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10分钟后面部潮红消失,手术完毕病人清醒,荨麻疹也已消退,病人无不良感觉,继续观察1小时,无异常情况。

例2:女,28岁,60kg,因停经46天,诊断为早孕,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术前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无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病史。入手术室后测血压、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开放静脉通路,缓慢静注芬太尼与异丙酚合剂,在注入异丙酚100mg、芬太尼0.05mg时病人意识与睫毛反射消失,此时手术操作刚两分钟,病人突然出现恶心反射、躁动、头颈后仰、四肢痉挛性抽搐、牙关紧闭及呼吸暂停。迅速面罩供氧辅助呼吸,并静注安定与地塞米松各10mg,约1分钟后病人逐渐恢复正常,手术后半小时病人神志清醒,继续观察1小时,无异常情况让其家属护送回家。

例3:男,7岁,21kg,因右侧腮腺肿块性质待查在全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前一般情况良好,既往无药物过敏及哮喘病史,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术前30分钟肌注异丙嗪10mg、阿托品0.25mg。20分钟入睡后推进手术室,测血压11.6/7.5kPa(87/56mmHg)、心率102次/分、SpO297%。

静注异丙酚35mg,瞬间SpO2开始下降面罩加压给氧可维持在81%,给予潘库溴铵1.5mg后,SpO2上升至86%,继续静注异丙酚15mg,则SpO2再次下降为72%,心率147次/分、血压7.7/4.3kPa(58/32mmHg),并出现吸气性喉鸣及明显三凹征,紧急行气管插管,窥喉所见喉头明显水肿、苍白,只能插入3.5ID气管导管,听诊呼吸音时见胸部皮肤布满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红斑,考虑过敏所致,即可静注地塞米松与喉头局部喷洒麻黄碱等抗过敏处理,6分钟后SpO2逐渐上升至96%,心率及血压也逐渐恢复至麻醉诱导前水平,红斑于25分钟后全部消失。术中以安氟醚氧气吸入,间断静注潘库溴铵、异丙酚维持麻醉。术毕患儿苏醒,未发生其它并发症。

【分析与讨论】

异丙酚用于临床麻醉出现过敏者较少见,其产生过敏的机制尚未明了,主要发生在某些特异质的病人,过敏反应大多为一过性。例1、例3的表现均似过敏反应,经抗过敏处理效果好。例3入手术室前曾用过异丙嗪和阿托品,但距过敏反应发生间隔时间已达35分钟,两次SpO2下降均在使用异丙酚时,故考虑为异丙酚所致。但引起过敏反应尤其是急性喉头水肿实属罕见。

异丙酚引起痉挛抽搐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异丙酚导致抑制性神经受体和甘氨酸受体脱敏感阻滞及增加兴奋性氨基酸作用有关。

例2术中使用芬太尼可抑制甘氨酸的作用,可加重异丙酚引起的痉挛抽搐。

痉挛抽搐大多发生在异丙酚麻醉恢复期,少数发生在诱导期和单以异丙酚维持麻醉中。

发生痉挛抽搐后,多数病人在意识清醒后感觉异常惊恐,不能说话,无法进行自主活动。异丙酚引起痉挛抽搐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1,有家族性或患有癫痫的病人使用异丙酚发生率更高。

【防范与教训】

异丙酚引起过敏反应者较少见,一旦发生大多为一过性,给予较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效果良好,尤其急性喉水肿者。

由于异丙酚可起引痉挛抽搐,因此对曾有过其他麻醉药所致的痉挛抽搐及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异丙酚。

应用异丙酚麻醉期间,尤其是恢复期,应注意有无焦虑、烦躁、痛苦表情、眼球震颤和意识恢复延迟等情况。

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避免对病人的过度刺激,可给予静注小剂量地西泮或咪唑安定镇静。阿片类药可抑制甘氨酸的作用,可增加异丙酚引起的角弓反张,也应高度重视。

上述病例来源于:

2001年出版的《麻醉意外》一书,主编为王世泉,王世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一句广告语:

“问:手术开始了?答:手术已经结束了!”

专为短小的手术设计,比如:无痛人流,上取环,无痛胃镜检查......等。

这些手术通常单纯使用丙泊酚,或者适当联合一些镇疼药物,为丙泊酚静脉麻醉的适应症。

但是,时间比较长的手术......单纯丙泊酚为主的静脉麻醉方式,是相对不安全的,不可取的。

医学科普;与您同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医学科普芳草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病例分享(十五)“小牛奶”的是是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