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小阻力之路

今天,我想给介绍大家介绍一本书,名字叫《最小阻力之路》。

初看书名,我想到的最小阻力之路是选择我们最擅长且喜欢的方向。我期待作者在探索这方面有不一样的,更有效的方法。

然而,这本书却不是在讲这个。

作者说:无论如今你走到了怎么样的人生境界里,当初一定是沿着最小阻力之路走出来的。

就像我们过马路,遇到行人或者障碍会绕行,我们其实一直就是选择我们认为最简单的路在走,不会故意往障碍上走。所以,我们走的路,一直就是最小阻力之路。

听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失望呢?也许你也像我一样,期待通过这本书找到一条最小阻力之路。可是,作者却说,我们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

那么,这本书还有什么用呢?

虽然,我们走的是最小阻力之路,但是这条路却未必是通往我们想去的地方之路。所以,我们更想要选择的,其实是能够通往我们目的地的那条最小阻力之路。

我们的选择是由我们生活中的潜藏结构决定的。这个结构就像路上的障碍物,道路的走向决定了我们的行走方向一样。生活中的潜藏结构是由我们的欲望、信念、假设、抱负加上客观事实形成的。这个结构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结构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而不是行为决定了我们的结构。所以如果你总是无法破局,是因为你一直在原有的结构中使劲,却没有改变潜藏结构。

庆幸的是,这个潜藏结构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改变了它,就可以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

第1步:找到你的潜藏结构;

第2步:改变它。

我们的人生有2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分别对应了不同的结构。而这2种结构,一种能够带领我们获得想要生活的,另一种则不能。你是哪一种呢?下面请跟我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一种生活方式是反抗-顺应取向。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这个社会的规则,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危险的,不能做的。小时候要听父母、老师的,长大后要听领导和公司安排。我们都知道要怎样顺应这个社会来生存。而有些人会反抗,不想接受这样那样的安排,不想按照别人的话去做。长期顺应的人,可能会产生无力感,慢慢就会形成积怨,当这种积怨累计到一定的程度爆发,就转向了反抗取向。而在反抗取向中的人,积怨会越来越多,一段时间后,反抗行为并不能达到效果时,就产生了无力感,从而又变回顺应取向。于是,有些人会在反抗-顺应中来来回回。这个时间有长有短,但是短暂的前进后,终归会后退,永远困在这种模式中,无法摆脱。

在这种生活取向中的特点就是状态摇摆不定,你的前进永远只是暂时的,所以你总是会有一种无力感。不管成功或失败,总会觉得不完整,不满足。

另1种趋于稳定的生活取向,叫做创造取向。

生活在这种取向中,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奔着我们想要的成果,一个一个去拿到,这股创造的力量,最终会带我们走到我们想去的地方。

对比这两种生活取向,你可以发现,不管是顺应还是反抗,你都是被动的。而创造取向则是主动的。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之前共读的富人思维:我创造我的人生。一切都是积极主动去做。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或者不接受。

也许你会发现,你好像存在反抗-顺应的行为,但是你也有创造行为。那要怎么判断你是处于哪一种生活取向中呢?

看你在哪一种行为上花的时间更多。

如果你发现自己处于反抗-顺应取向中,请不要太难过。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处于反抗-顺应取向中,过着平凡的人生。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这个取向,转化成创造取向要怎么做呢?

作者说,只要把解决问题的思维换成创造成果的思维,你的潜藏结构就会慢慢改变。

所以,这本书其实是想告诉我们,怎么获得创造成果思维,来改变我们的潜藏结构。

书中讲到了一个基本的系统,叫做张力-舒缓系统。张力总是趋于舒缓的。张力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你的渴望、需求、欲望,当你获得了满足就得到了舒缓。

比如说:我们肚子饿了,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张力,而当我们吃了东西,填饱了肚子,张力就得到了舒缓。

而当我们的结构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张力-舒缓系统,并且他们之间相互矛盾,不能同时趋缓,就会形成冲突,造成一个摇摆的状态。一个系统趋向舒缓,就会进入到了另一个系统的张力状态,这会让人在张力-短暂性的舒缓-又回到张力之间无限循环。就像我们想要通过节食来减肥,但是肚子饿了,就会想要吃东西,当我们肚子饿的张力舒缓了以后,我们又会进入需要节食的张力中,如此循环往复。这样的情况被称为结构性冲突。

当你的结构是充满冲突的时候,你就会困于其中,无法挣脱。

记得上一期读书会活动中,我们一起共读《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这本书时做过一个练习,就是去找到内心中关于金钱的限制性信念。这个限制性信念就是结构性冲突中的其中一个系统。

比如有人会写到:害怕赚到钱以后发生不好的事情。这样的信念在你的脑海中,就会限制你去赚钱。因为你想要赚钱跟你害怕赚钱以后发生不好的事情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时趋缓,于是就形成了结构性冲突。赚钱这个信念的张力在赚到钱后会趋缓,但是当你可能赚到大钱的时候,你内心的信念会说,那样是不好的,它会带来坏事情。这样赚钱很多钱就会变成害怕发生不好事情的张力,阻止你赚到大钱,而只有当你没有达成时才会趋缓,于是你就赚不到很多的钱。

再说一个配得感的情况。我们很多时候可能想要得到某些东西,但是内心深处又会觉得自己不配,不敢去拥有。所以你自然而然就不会得到,因为在这里,你产生了结构性冲突。

如果我们可以把限制性信念去除,你的张力得到舒缓后就不会再回到张力状态,是一条有终点的路,这样的情况被称为结构性张力。

作者说,只要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思维换成创造成果的思维,就会进入这样一个结构性张力的状态,从而去往你想去的地方。

我们不是在解决问题,就是在创造成果。问题是永远存在的,解决完一个问题又会有下一个问题,你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创造成果思维带来的是一个一个你想要的结果。它们的区别在于,解决问题只是舒缓现状而已,只有创造成果才能带来成就。

所以,如果你总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思考,你就无法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想要运用创造成果思维,首先你必须要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当你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以后,就会获得一种力量去达成它。而你积极主动的去到你想去的地方时,就跳出了反抗-顺应的循环。因为在顺应-反抗取向中你是被动的,你只是接受或者不接受环境所给予你的。而在创造取向中,一切都是你主动选择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每年做年目标的时候,永澄老师都会带着我们去找愿景,问我们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目标管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带我们走上创造取向的工具。达成一个目标,就是创造了一个小的成果。像有钱人那本书中说的,运用富人思维主动去创造想要的成果,就能摆脱反抗-顺应取向中的无力感,带来强大的力量。关键在于,把你的视野聚焦在成果上,而不是聚焦在问题上。一旦你的视野聚焦在了解决问题上,你就变成了解决问题思维,很难前进很远。

这本书上半部分对最小阻力之路以及生活中的结构做了诠释。下半部分主要讲述创造的历程,怎么样去运用创造成果思维来改变我们的潜藏结构。

我把这个创造周期画了一张笔记图,分享给大家,有兴趣的伙伴可以自己去找书来看一下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的最小阻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