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情观

最近刷到这样一个视频:

女生跟男生在交友平台上认识,聊了一段时间后,女生说:“处对象吗?”男生愣了一会,说:“我觉得我们还不太熟,可以先了解了解,之后再考虑。你对对方有什么要求吗?”女生说:“对我好就行。”

看到这里,我内心突然咯噔了一下,也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预想到了这对可能成为情侣的两个人之后极有可能发生的结局:甜蜜——消耗——分手。

我虽然没有谈过恋爱,但对关系中的消耗比较敏感,在读过一些心理学书籍和爱情思维课之后,我“亲身经历”了林林总总的关系,包括共生爱情、原生家庭等等,基本可以下意识就能“感觉”出两个人的关系模式是否健康。这点我后面来讲。

今天是情人节,我来告诉你一个关于爱情的起源。

话说当年古希腊的贤哲在雅典的奥林匹斯山上论道,谈论爱情的本质,为什么会有爱情。那个时候他们当然还不懂生物和化学,这些大脑的生理反应了,因此谈论的大部分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大学问家阿里斯托芬用了这样一个寓言来解释爱情:

从前,人类有四只手、四条腿,强大无比。人类长着前后相反的两个面孔,每个面孔都有眼睛,能前后同时观看,因此什么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这些超凡的能力,都让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忐忑不安。于是,众神之王宙斯决定把人一分为二,他用一根发丝就像切鸡蛋那样把人从中间分开,这样每个人都只是原来的一半,只有两只手、两条腿,以及一个面孔。但是,被分开的两个人都想努力抱住对方,结合成原来的一个人,这种欲望就是爱情。

在我看来,爱情是一个很难抵达的地方,这一点我与陈铭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因为你要穿越两层障碍,可能还不止。

第一层是肉体。双方只有穿越肉体的欲望,才有可能抵达灵魂的部分。

第二层是对共生关系的突破。两个人在一起,不是因为我欣赏你或者我对你感兴趣,而是我身上有一块缺失了,在你的身上,我找到了。

形成共生爱情的两个人,就是两块拼图一样,我这一块缺了,你恰好这一块凸起,我们完美地嵌合在了一起。

文章最前面的那个例子就是我预感到了双方共生爱情的形成,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关系模式,但它是最常见的一种,双方谁也离不开谁,可是又很纠缠很痛苦,或许这样的爱情一开始会很甜蜜,可是时间久了,他们会发现双方的自我都不能进行良好的发展,甚至被限制。

最好、最健康的爱情模式是什么呢?是“自足”的爱情。

我这里来重点解释一下。“自足”的爱情是最难的,因为它要求双方拥有完整的自洽的人格。

处在爱情的双方都有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任何事情都围绕着对方来转,任何乐趣都需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双方的世界并不是只有对方一个人,因为那样的世界很小,失恋的时候也会很痛苦。


在他还没有爱情的时候,他的生活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在晚上他不会孤独,他有自己的兴趣、长处,并且有自己的价值支点,拥有一个自给自足的人生。


当他失恋后,也不会让他的世界崩塌,或许会很伤心,但他能够从其他地方找寻到支撑的力量,不会陷入到彻底的悲伤当中。

这个时候爱情就不是一个拼图嵌合到另一个拼图,而是一个圆碰到了另一个圆,你是自足的人,他也是自足的人,你靠近他不是因为你需要他,而是因为他吸引你。

这样的两个圆走到一起就不是嵌合,而是同心的扩展,扩充彼此的半径,成为一个更大的圆。

这样的爱情是很难的,因为成为一个自足的人都很难,所以陈铭老师在回答“一个人什么时候需要爱情?”时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你的人生已经完全不需要爱情的时候,你就需要一段爱情。在客观上你不需要爱了,主观上你就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

所以很多时候,就像我身边的一些朋友经常喜欢拿“谈恋爱”开玩笑,当然里面有开玩笑的成分,但背后反映出他们可能需要爱情了,这一点或许当事人很难意识到。

我学习、读书的最高目标之一,就是成为一个自足的人,足够的认识自己了解世界,尽管我知道自己身上也存在很多像拼图一样的缺失,但我觉得有足够的理由去让我去追求一个完整自洽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