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7 虚拟机类加载机制

1.类加载的时机

类的生命周期:加载->连接[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卸载

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的5种情况(有且仅有),这5种情况是对类的主动引用:

1)遇到new /getstatic/putstatic/invokestatic这四条字节码指令时,对应到java中,即,使用new实例化对象、读取或设置静态变量(被final修饰的除外,已在编译期写入常量池)、调用静态方法

2)使用java.lang.reflect包的方法对类进行反射调用时

3)对类进行初始化时,若其父类还未初始化,则先触发对父类的初始化

4)虚拟机启动时,会对主类(含有main函数的类)进行初始化

5)使用动态语言时,若解析结果是ref_getstatic/res_putstatic/ref_invokestatic的方法句柄时,则方法句柄对应的类需被初始化

对类的被动引用时,不触发类的初始化,如

1)通过子类引用父类的静态字段,不会导致子类初始化(super中有static value, 通过subclass.value调用)。

2)通过数组引用类(A[] a=new A[10],A不会被初始化,而是会有newArray指令触发 [A 类的初始化)。

3)被final修饰的常量,在编译阶段会存入常量池,因此访问的时候不会触发其类的初始化。

4)初始化接口类时不要求接口的父类被初始化,只有在真正使用到父类接口时才会初始化父类。

2.类加载的过程

2.1加载

加载过程中,虚拟机需完成:1)通过类的全限定名获取类的二进制字节流。2)将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换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我的理解是类的元数据)。3)在内存中生成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class对象是在方法区而非堆中,作为程序访问方法区数据的外部接口)

2.2验证

为了确保class文件符合虚拟机的要求,且不会危害虚拟机的安全。

1.文件格式验证:魔数、主次版本号、常量池中的常量是否有不被支持的常量类型、。。

2.元数据验证:对字节码的语义分析,以符合java规范,主要是类的元数据信息是否符合java规范。类是否有父类、类中的字段和方法是否与父类产生矛盾(如覆盖被final修饰的字段、不规范的方法重载)等

3.字节码验证:主要对类的方法体进行校验分析。如类型转换是否合法等

4.符号引用验证:发生在虚拟机将符号引用转化为直接引用的时候,这个转化发生在解析阶段。校验内容:符号引用中通过字符串描述的全限定名是否能够找到对应的类,符号引用的类、字段、方法的访问性是否可被当前类访问......

验证是重要但非必须阶段,若可以代码已经被反复使用和验证过,可通过关闭验证来缩短虚拟机的类加载时间。

2.3准备

准备阶段是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的初始值(默认初始值0值,初始化时才会被赋值,除了final常量)。注意:仅仅是类变量,实例变量在实例化对象的时候分配在java堆中。

2.4解析

解析是将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符号引用与内存布局无关,是定义在class文件格式中的。直接引用则与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相关,可以是指向目标的指针、相对偏移量或能够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

2.5初始化

准备阶段是对变量分配内存和赋0值,初始化阶段则是为变量赋值为程序指定的值。初始化实际上是执行类构造器()方法的过程。

()方法是由类变量和静态语句块生成的,子类的()方法执行之前,会保证父类的()方法先执行完,因此父类的中定义的静态语句块是先于子类的变量赋值操作的。

3.类加载器

类加载器这个模块的代码是放在虚拟机之外的,用户可自定义的(可以自定义指定从不同的源获取class文件)。类加载器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描述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任意一个类,由加载它的类加载器和这个类本身一同确立其在虚拟机中的唯一性。(若一个类被不同加载器加载,则其实例的类型是不同的)

双亲委派模型:

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loader)<-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classloader)<-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lication classloader)<-自定义类加载器(user classloader),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类加载请求,则会请求委派给其父类加载器,只有当父类加载器反馈自己无法加载请求时(它的搜索范围内没有找到所需的类),子类才会尝试自己加载。

- 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Loader):这个类加载器负责装载Java API(java 核心类库) 。将存放在\lib 目录中的或者被-Xbootclasspath参数所指定的路径中的,并且是被虚拟机识别的类库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这个类加载器是在JVM启动的时候创建的,和其他的类装载器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装载器是通过native code来实现的,而不是用Java代码。

-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classLoader):它负责加载\lib\ext目录中,或者被java.ext.dirs系统变量所指定的路径中的所有类库,开发者可用直接使用扩展类加载器。

-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lication ClassLoader):也称为系统类加载器,它负责加载类路径(ClassPath) 上所指定的类库,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这个类加载器,如果应用程序中没有自定义过自己的类加载器,一般情况下这个就是程序中默认的类加载器。

我们的应用程序都是由这3种类加载器互相配合进行加载的,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加入自己定义的类加载器

类加载器命名空间:

JAVA中,由不同类加载器加载的类在虚拟机中位于不同的命名空间下,不同命名空间下的类相互不可见。

通常会有一些疑问:如果有一个类A使用了java.util.List类,为什么在运行时会没有错误。因为按照类加载的双亲委派机制,自己写的类A一般由系统类加载器加载,而java.util.List肯定是由启动类加载器(也叫Root类加载器)加载的,所以这两个类应该不在一个命名空间下。那在运行时为什么类A还 是能访问到java.util.List?

如果类A被AppClassLoader加载,那么AppClassLoader就是此A在虚拟机中对应类型的初始类加载器。

所说的“命名空间”,是指jvm为每个类加载器维护的一个“表”,这个表记录了所有以此类加载器为“初始类加载器”(而不是定义类加载器,所以一个类可以存在于很多的命名空间中)加载的类的列表。

根据Java虚拟机规范规定,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类加载器–即从AppClassLoader到Bootstrap ClassLoader间,参与过加载的,都被标记为该类型的初始类加载器。实际加载的称为定义类加载器。

所以

再回到刚到A使用java.util.List的例子,当A被加载后,解析到A使用了List,就会请求加载java.util.List。根据类的加载原理及双亲委派机制。会先请类A的类加载器,即AppClassLoader加载java.util.List,AppClassLoader当然加载不了这个List,所以它会委派给自己的父加载器,即ExtClassLoader;同理,最终会由Bootstrap ClassLoader加载这个java.util.List,并成功返回。 所以对于List来说,AppClassLoader是初始类加载器,bootstrap是定义类加载器。List在AppClassloader的命名空间中,所以类A可以访问List。

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

双亲委派模型很好地解决了个各类加载器的基础类的统一问题(越基础的类由越上层的加载器进行加载),基础类之所以称为”基础”,是因为他们总是作为被用户代码调用的API,但如果基础类又要调用回用户的代码,那怎么办呢?

比如rt.jar中的spi服务,比如JDBC。它存在的包rt.jar是由BootStrapClassLoader加载的,但是在它的DriverManager中会调用spi具体的实现类,而DriverManager是由BootStrapClassLoader定义的,所以也会用BootStrapClassLoader 来加载实现类 ,但BootStrapClassLoader加载器无法加载这些代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设计团队只好引入了一个不太优雅的设计: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Thread Context ClassLoader),有了线程上下文加载器,spi服务就可以使用contextClassLoader加载器去加载所需要的spi实现类的代码,所以BootStrapClassLoader就是spi实现类的初始加载器,contextClassLoader是spi实现类的定义类加载器,这样的话,在BootStrapClassLoader命名空间中就会有spi实现类,所以DriverManager里面就可以直接访问mysql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chap7 虚拟机类加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