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致每一个工作者的心灵毒鸡汤。
毕业以来,走出象牙塔,正式踏入社会,每天挤公交赶时间,被安排一堆又一堆的工作,累死累活完成工作后,拖着行尸走肉般的躯体回到自己狭小的空间,这是多少上班族的现状?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白领们。
大家都是被逼无奈吗?《纽约客》的专栏作家Surowiecki(2014)指出,大部分人的持续忙碌,其实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这种自发性的忙碌背后,隐藏着深深的焦虑,一旦停止忙碌,人们就会被它吞噬,陷入一种无边的黑暗漩涡。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预言,2028年每个人都不再需要为赚钱烦恼,每天只需工作3小时,在不惜一切进行原始积累的阶段过去之后,人们终将从疯狂的工作劳动中解放出来,获得大把空闲时间。这样的2028,会到来吗?
一项美国调查显示,以投行、资讯、IT和律师等高薪领域中,94%的人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超过半数的人每周工作65小时以上,当然,这还不包括办公室以外的地方用手机处理公务的时间。
一、为什么停止忙碌就焦虑?
焦虑,可以看做一枚情绪的通用货币,在焦虑的表象背后,可能包含了千差万别的认知想法与情感需求。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A.对被需要的渴望
被需要,能让人从中获取价值感与满足感,从而觉得自己的人生升华了。“我受他人重视和感激”、“我能帮助他人实现愿望”,也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与世上其他个体的联结。
但也许你没有意识到的是,其实你需要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给你带来的被他人需要的人际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恰恰弥补了在家庭和感情生活中不被需要的所带来的失落与空虚。
他们害怕一旦停止忙碌,就会陷入莫名的焦虑,用焦虑掩藏了内心深处的恐惧。他们怀疑自己在工作以外的世界里,不被需要、不会被爱,失去自己的价值,被他人和世界遗忘。
真正的死亡不是肉体的毁灭,而是被世界所遗忘。
B.误把成功与忙碌划等号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工作变得便捷和“永远在线”,在周末或者度假的时候收发邮件,随时随地处理工作已成常态。不知大家还能不能回想起来自己上一次“完全不用处理任何工作”是什么时候了?
这种职场文化是正确的吗?逐渐人们对“忙碌”和“休息”的看法改变了,“休息就是消极懈怠”、“越是忙碌的人,对公司价值越高”等。在这里,忙碌与“尽职”、“成功”画上了等号。
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随之而来。如果不让自己忙起来,是不是就变成失败者了呢?就算悠闲下来,也可能被老板和他人评价为“懒惰”、“不够优秀”。
社会对人们忙碌程度的要求已经不再合理。
C.深刻的存在主义绝望
生活的意义,工作的目标,他人的期待等等,使我们保持忙碌的事物,无论多么世俗,都令我们“存在感/生命意义感”得以延续。
当这些事物消失的时候,人们很容易陷入对自我有限性的思考当中,怀疑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继而陷入一种巨大的、难以承受的绝望。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这个类型与对人际温暖的需求相似又略有区别,这是用忙碌逃避停下来就笼罩在身上的无意义感,从而产生负面情绪,陷入虚无感之中。“瞎忙”是很多人的自我保护手段,忙工作忙朋友聚餐忙四处旅行。
越来越多的人把办公室当做情感寄托,他们不寻找生活伴侣,或者不投入太多精力在家庭中。办公室对他们来说是更舒服的场景,对于情绪无能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二、被焦虑支配的忙碌,所带来的持续后果
A. 情绪瘫痪
有研究发现,那些工作时间更长的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从紧张的状态中真正放松下来,让身心得到修复。
在身体与心理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下,人们很容易陷入情感瘫痪,即在人际间解读情绪的能力急剧下降,不能觉察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需求,甚至也很容易误读他人的情绪,与他人产生误会与摩擦。
B.变胖、变笨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会试图吃点什么来给自己安慰。又因为我们正被这种焦虑感支配的忙不迭,我们往往只能选择一些方便易得的外卖或快餐来满足口欲。于是,肥胖,就成为了忙碌的另一个代价。
不仅如此,还有研究发现,连续5年处于忙碌状态(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人,他们的大脑认知功能可能会下降,即他们在词汇、推理、记忆与运算速度上都比5年前有明显的下降;对照组中不那么忙碌的被试,在5年前后的区别远没有这么明显(Virtanen, 2009)。也就是说,过度忙碌还会让人变笨。
C.大脑切换任务时消耗的认知成本增加
一个人明明可以先完成A项任务,再进行B任务。但Ta为了逃避焦虑感,就可能会在完成A任务的过程中,给自己穿插着安排B任务一起做,让自己处于不必要的多线程工作中。
这种不必要的多线程工作,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虚假的效能感”——自我感觉良好,感到自己很努力——但往往实际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也受到影响。
每一次转换任务,都是有成本的(shifting cost),是对一个人认知资源与注意力的消耗。每当人们从A任务转换到B任务中时,他们的注意力都仍有一部分被“残留”(attention residue)在了A任务之中。
三.如何走出“一不忙碌就焦虑”的恶性循环
首先呢,需要认清自己属于上述哪一种焦虑类型,你用工作在逃避什么,人际交往的孤独感?别人对你的评价?亦或是停下来之后的空虚感?不被人真心所爱,不被人保护,不被人需要?
其次,你需要明白,忙碌只不过是暂缓了焦虑感,治标不治本会带来更长期的不良后果,如情感瘫痪、人际关系失和等。
最后,要明白我们都得面对自己真实的、全面的需要,只有当你的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来源时(工作、家庭、爱好、朋友等等),你的幸福才不是高空走丝般如履薄冰,也不会在一方面出问题时就能让你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