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5


2021年5月的一天,突然接到了存贵的电话。说他已经完成书稿《戏剧人生路漫漫》,嘱咐为本书写几句话。说实话,我已进入耄耋之年,近两年因身体原因已很少执笔,但闻听他写的晋剧名演员刘嫦娥的书已完成,还是感觉很兴奋,于是欣然答应。

与存贵好多年前相识于宁武,当时同为宁武剧团的演职人员。他1961年毕业于雁北艺校,次年我从山西艺术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宁武剧团。当时他是青年演员,我是团里的年轻编导,后来他的爱人鲍小飞也供职于宁武剧团,因此彼此之间非常熟稔。又因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读书,我和存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还爱上了写作,就走得更近了,在一起共事长达七、八年之久。后来虽因各自工作调动分开,他调回原平,我调回忻州,但仍保持着密切联系,后来退休后各自安享晚年。

他的岳母——刘嫦娥——也是本书的叙述者,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晋北一代有名的晋剧青衣演员。本书就是以刘嫦娥的口吻讲述她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一生。当我一口气读完书稿后,非常激动。一个演员,天资聪慧,27岁才走上艺术道路,却取得当时很高的艺术成就;一个普通女子,经历婚姻的几番挫折,却依然自信从容;一个母亲,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并养育并了众多品德优秀独立自信的孩子,能做到这些属实不易。本书也给我们呈现了那个年代的一幅市井图,也描绘出跨越20世纪近80年的社会生活情景,非常有价值。

但最有价值的还是,用自传体的方式写了刘嫦娥的从艺经历,给后人从事地方戏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刘嫦娥作为上世纪与北路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贾桂林同时代的名演员,还于1952年参与了忻县专署晋剧一分团的筹建工作,1959年又因忻县与雁北合并为雁北专署,她又与团里的李素琴、小桂香等演员被分配到雁北专署一团,成为台柱子演员。新的工作环境下频繁的演员之间的交流,她的艺术成就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怎耐当时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为生活所迫,她又于1962年选择参加定襄县级剧团。虽然当时担任县级剧团的业务团长,但在一个北路梆子流布的区域,晋剧影响本身有限,而且从一个地级市剧团的主演降格为县级剧团的演员,平台决定影响力,一个很有前途的演员就很快被淹没在众多演员中。以至于后人都熟知同时代的贾桂林、董福、安秉琪等演员,但对同时代刘嫦娥这样当时小有名气的演员反倒很陌生。当时曾涌现出一批这样的优秀演员,但很快流逝在时间的长河中,而且至今能看到的对这些演员生活的记录资料寥寥无几。

其实,刘嫦娥当时在观众中很有影响。留下的戏谚足可说明观众对其热爱程度。“不怕路远坡多,就怕看不上嫦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她在观众中的影响。本书还写了过去演员成长之路的一般规律——多是环境熏陶,自小生活在晋剧戏窝子的介休,后来走上戏曲道路也是歪打正着,为生活所迫。比她晚一段时期的北路梆子著名须生演员孙一清是19岁才开始学戏,而刘嫦娥更晚,27岁才走上艺术道路,28岁压腿、踢腿、甩腰,认真学习多个剧目,完全颠覆了今人对艺术学习年龄的认知。更难能可贵的是,虽起步晚,却起点高,取得的成就高,这也实属罕见。但是也给我们揭示了只要怀揣对艺术的热爱,只要是有心人,只要肯吃苦,照样能大器晚成。

常年频繁的演出实践,刘嫦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表演上说,注重从精巧细微处入手来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善于“移位”于生活环境中融会贯通,最终呈现出自然真实的形象;演唱擅于“巧唱”,传达出不同心境下的不同心情。一个好演员不仅要有好天赋,还要有较高的艺术悟性。刘嫦娥就是这样的一个好演员。过去曾观看过她的演出,很有特点,这也是我曾经建议存贵要好好写刘嫦娥的动因。一个时代的演员的演出活动轨迹能够被真实记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事。

这本书还自述了刘嫦娥的个人生活经历,甚至是很大篇幅的生活经历挟裹着她的艺术生涯。这样的内容没冲淡本书的价值,反倒给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演员舞台下的生活。书里记录流传下来的10个趣闻轶事,全方位展现了刘嫦娥的人品、艺品。作为一个剧团领导,她发扬先人后己、甘于奉献、乐于培养年轻晚辈的可贵品质,与某些“戏霸”形成鲜明对比。作为一位母亲,她慈爱有加,关爱后生晚辈,为后人留下了好的榜样。作为生活中的大姐,她善待同事,与人为善,最终收获了温暖的回报。虽然刘嫦娥经历多次婚姻打击,但一点没减弱对生活的热情追求,可以说,她在台上扮演多少丰富的人物形象,在台下经历多少让人意想不到的各种生活和打击,最终春暖花开收获满满的幸福晚年。

如今,上世纪让晋北观众着迷的刘嫦娥老人先逝十年有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所幸她的贤婿存贵耗费心血向读者奉献此书,为我们呈现了老人的生平。而且还记述了贾桂林、董福等演员的一星半点足迹,可以说弥足珍贵。这对有志于地方戏剧的研究者来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我深表敬意和钦佩。


赵国蔺

2021年7月25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