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3

二圣临朝:木偶背后的女人

主讲:姜鹏

       随着国舅长孙无忌退出政治舞台,皇帝李治终于把皇权夺回到自己的手中,皇后武则天也终于巩固了自己的位置,但当李治和武则天共同的敌人消失之后,这两个人之间的权力争夺战,开始初现端倪。这种争夺,我们可以从显庆五年(660)开始说起。

       这一年,李治犯了头疼的毛病,严重到看不清东西,他就把政事交给皇后武则天去处理。武则天真是有天赋,她把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所以就导致如《资治通鉴》里面说的情况,(后)权与人主侔矣。这是李治不愿意看到的。

       李治生性懦弱,但懦弱不等于昏庸。李治在处理长孙无忌等大臣的时候,那可是毫不手软,而且经过这么多年苦苦斗争才夺回来的皇权,李治一定不愿意再把它让给别人。所以随着武则天对处理政治越来越得心应手,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之间,也逐渐出现了裂痕。

       终于,发生在麟德元年(664年)的一个事件,让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间的微妙关系发生了变化。这件事,我们可以称之为上官仪事件。上官仪,是唐朝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而且他还有一个身份,他是唐朝第一批由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然后一步一步做到宰相的官员,很有文人气质。

       上官仪事件得从压胜这个词说起。麟德元年,武则天在后宫大搞厌胜之术,结果被一个宦官告发。李治得知以后,非常愤怒,就召来宰相上官仪,和他商量该怎么办。上官仪面对皇帝的询问,非常大胆地说,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

       我们后人去看这段历史,对上官仪的这个回答可能感到有些诧异,武则天当时可是皇后,而且是手握重权,上官仪身为一个宰相,怎么就敢直接向皇帝建议,把皇后给废了呢。当时上官仪建议李治废掉武则天的理由不是她搞什么压胜,而是皇后专恣,再结合我们之前说的,上官仪有很强烈的文人气质,他自幼接受的就是儒家教育,对于女人参政这件事他一定是不赞同的。换句话说,上官仪对这个掌握朝政的武皇后早就看得不顺眼了,压胜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现在皇帝问到他身上了,他身上文人那股率真的特性又显示出来了,想什么就说什么,这才直接建议,废黜皇后。

       而上官仪的一句皇后专恣肯定也说到李治心坎里面去了,因为李治身为皇帝,皇后武则天的专权行为也让他很不开心,所以两个人讨论了一下,就决定按照上官仪的建议去操作,废黜武则天,而且马上起草诏书。俩人打算等诏书拟好之后,立刻生效施行。

        这可以说是武则天人生当中的一个危机时刻了,因为一旦诏书生效,武则天将直接从高高的政治舞台上跌落,从皇后变成庶民,结果这个危机被她化解了,而她化解的方式,出乎我们的意料。史书上说,当时左右奔告于后。什么意思,就是说皇宫内部的这些宦官,宫女,很多人都被武则天拉拢为眼线,上官仪和李治这边刚把诏书草拟好,宫殿当中的这些宫女宦官就人头攒动,东奔西跑,去给武则天报信。

       这得是多么发达,多么庞大的情报集团,真是做到了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在武则天的掌握之中,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李治这个皇帝做得挺悲哀的,宫廷里面养了那么多仆人,居然有好多都是皇后用来监视自己的。

       当消息传到武则天那里以后,武则天和李治这对夫妻在性格上的差异就显示出来了,武则天想都没想,马上找到李治,速度快到当时起草的那份诏书还在李治的桌子上,墨迹未干。武则天就问李治为什么要把自己给废了,而李治懦弱犹豫的一面又显示出来了。面对武则天的质问,他是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这还不算完,他担心武则天怨恨、生气,就骗武则天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李治这个人的人品真是差,一点担当都没有,明明是自己想要把武则天排挤出政治中心,现在又甩锅给上官仪。那以武则天的性格,上官佼本人下狱再处死,整个家族也被重罚。

       这件事导致了两个后果,第一,从李治的角度来说,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本来他是警惕、甚至有些反感武则天的,结果这事儿一出,他又念起武则天的好了,又想起两个人一起扳倒长孙无忌那段日子了,所以心里面是后悔加愧疚,第二,从武则天的角度来说,她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她本来以为,自己的皇后位子那是坐的稳稳当当,结果她发现根本不是这样,谁说的算,那还是皇帝说的算。只要李治想,她被废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情,这种不安全感也为她日后正式称帝埋下了伏笔。

       上官仪事件之后,《资治通鉴》对这件事有一段结语性的叙述,说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但是大家觉得,二圣这种情况合理吗,肯定不合理,一个国家怎么可以有两个人说就算呢,怎么能有两个权力核心呢。而且二圣这种格局,完全是武则天个人欲望的具体展现,它没有任何法理基础,所以当武则天权势熏天的时候,大家为了自保,可能不会展现出太激烈的反抗情绪,但是一旦找到合适的机会,就一定有人会向武则天那不合理的权威地位发起挑战。这个机会,在咸亨三年(672)到来了。

       这一年,许敬宗死了。许敬宗我们之前介绍过,人品很差,他又是武则天的头号心腹,所以他的死就被一些大臣利用起来了。当时大家要给许敬宗评一个谥号,选来选去,选给许敬宗的谥号是谬,谬是什么意思,"名与实爽",名实不副,这个谥号可太难听了,但是大家为什么给许敬宗选这个谥号,单单为了抨击他的为人吗,没那么简单,否定许敬宗的同时也在否定武则天,大家是在借这个机会向武皇后的权威发起挑战。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两件事让武则天感到了不安。第一,随着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去世,武则天的一些政敌开始进入到权力中枢,朝廷上多了一批站在武则天对立面的大臣。第二,李治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这原本是武则天掌握权力的一个借口,但是如果李治的身体差到极点,因病去世了呢,我们知道当时的太子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儿子李弘,如果李治去世,那么按照一般原则,李弘将取代李治成为皇帝,到了那个时候,武则天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交出权力还是不交出权力,交出权力,自己将会有怎样的后果,不交出权力,自己将会遭到怎样的挑战,这些都是未知数。那么在这样紧张而又不稳定的局势下,唐朝的历史会走上一条什么道路呢,我们下一讲再来介绍。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