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的味道》//生长性,语文共生教学的本质特征

“共生教学”较之传统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鲜明的生成性,而较之一般的生成丰富的语文课堂,它又具有很强的生长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结论性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常常是寻找答案的过程,常常是印证教师预设结论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不断被灌输知识、思维不断被限制的学习状态。

的课改理念,提倡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主张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这样的改变让原来沉闷的课堂热闹了起来,让原来老师讲的多,变成了学生说的多。

学生说的多,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就证明课堂教学效果达成了吗?

其实不然,据我观察,很多学生生成丰富的课堂,其实无非是把传统课堂里教师要讲的话,通过学生转述出来而已,实际上就是教师课前预设的一次演习,是变相的“结论教学”。

即使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很有价值的课堂生成,却又因为不在教师的预设范围之内,常常被教师无意识的摒弃了。

感悟:今天看到了对黄厚江老师作文课评价的这段话。我顿时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课改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浮于形式。

我们的课堂并没有真正的关注学生的思维,老师一味的想着怎样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怎样把学生引到自己的学习结论上来。

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的打开,学生的想法也没有真正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也不敢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

老师只是变相地把自己的学习结论灌输给学生。根本的原因还是老师自己的学识基础不够深厚,害怕自己不能够把控课堂。

学生对知识、对这个作文题目思考出来多少,我们老师其实心里并不知道。这样的教学,就是忽视了学生的真正学情。怎能取得真正的实效呢?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关注学生课堂思想的生成。在此基础上,老师的引导教学才能真正有效。

这会儿,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了解学情,什么是真正的课改,我为什么不敢放开?我怎样才能放开?

唯有多读多思。

方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文课的味道》//生长性,语文共生教学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