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兰溪

   

兰溪西门城楼

    “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这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兰溪棹歌》,一首渔歌般的清新吟唱,使得兰溪的山水之美和渔家的欢乐劳作,全都生动地跃然纸上。据记载,公元780年5月至次年春,戴叔伦曾在浙江任东阳令,他这首诗大约就在这期间途经或游历兰溪时写成的。兰溪于唐咸亨五年即公元674年建县,离此时刚好已翻过了106年的历史。

        兰溪位于浙江省中西部,自古以来,兰溪与兰花融为一体,溪以兰名,邑以溪名。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载有:“兰溪兰荫山多兰蕙”的辞句,唐代兰溪更因盛产兰花而闻名遐迩, “兰花十里照春水,山鸟无声香自幽。”《兰阴春馥》便是兰溪最美的八景之一。兰花成了兰溪的绿色文物和文化符号,千年悠长的兰溪文化,丝丝缕缕镌刻着兰花飘逸清幽的风情,兰溪因此拥有了“中国兰花之乡”的美名。

       

兰江夜景

      兰溪素有“三江之汇,七省省通衢”之称。由婺江、衢江汇聚而成的兰江,历来就是钱塘江中上游的黄金水道,为浙中的交通枢纽,商埠贸易繁华,物丰民殷,元代时期有一对门联:“日对千舟竞发,夜照万户明灯。”为当时的真实写照。南来北往的商贾文人在这座古城经商、会友、定居,不断的思想碰撞和意识交融,赋予了这座移民城市特有的古商埠文化。兰溪古城东依大云山,西邻兰江,略呈半月形。古城墙始建于北宋年间,因历遭战祸,年久失修,古城城墙已大部分毁,现沿江尚存的600米城墙为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重筑,依稀散发出历史的气息。

        以古城天福山地块而得名的天福山街区,是古时商埠码头、名人居所的主要集中地。据1940年兰溪县城区街巷分布地图,兰溪沿江共有水运码头13个,城区有各类公所会馆18个。其中天福山街区内就占了张家码头、朱家码头、柳家码头、西门码头、水门码头、官码头等6个码头;还有绍兴会馆、东阳会馆和稠州公所等3个会馆公所。这里的民居群落,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呈东西向布局,有起有伏,于自然环境相协调。民居多采用“三间二过厢一天井”的典型平面单元形式,一般为两层,木结构为主,灰瓦白墙,室内雕刻精美华丽,有高出墙面的风火墙,这种平面布局形成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且排列有序,显现了典型的皖南建筑特色。屹立在天福山至高点的标志性建筑称为告天台,是明代隆庆元年赵氏后裔为纪念其远祖赵抃而建。赵抃,字阅道,号清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官殿中侍御史,生性刚直,为官清廉,举贤不避布衣,弹劾不畏权贵,人称“铁面御史”。因其“日所为事,夜必冠衣焚香以告于天”,故名告天台。其大殿内部的递角梁结构,在建筑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清末时期,兰溪古城内建筑密度极高,有大小街道21条,巷87条,现尚遗存的风筝巷、忠锡巷、绣衣巷、彩衣巷、曲巷、探花巷、小巷等七条古巷弄仍保存明清街巷的特色风貌。这些小巷窄而幽长,每条巷长80——120米,宽仅0.8——1.2米,巷道两侧以夯墙相连,加强了两侧山墙的坚固性,并起到消防的作用。在这些古巷斑驳的身影中,都演绎着一个个曲折传奇的故事。探花巷,因明隆庆年间居于此处的赵志皋殿试探花及第而命名;绣衣巷,是因明嘉靖时南京江西道御史、福建按查司佥事赵时齐,为官清廉,在朝着绣衣声讨奸倭,敕赐建绣衣坊于其故居巷口,故得其名。另一条小弄堂,是纪念宋时汪氏母应诏治元佑孟太后疾,赐封安国夫人,故名封君巷,后因谐音称为风筝巷……

        兰溪作为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以来,人文蔚盛,才俊如云,在《二十四史》中列传的就有16位。历代共出文武进士228人,状元1人,探花1人;共出宰相3人。现代当代,同样群星灿烂。五代时期名僧贯休,其诗《禅月集》收入与《全唐诗》,水墨罗汉画闻名于世,书法更是别创一体,善狂草可于怀素相比,其一生独到的书诗画的造诣,一直受到后人的景仰、传诵和效法。理学鸿儒金履祥学富五车,博通理学,以大儒身份钦定从祁曲阜孔庙。还拥有70拜相的赵志皋,明代文豪胡应鳞,现代著名作家曹聚仁,世界十大摄影家朗静山等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特别是中国清代戏曲家、戏剧理论大师李渔生长在兰溪,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在欧美、俄国、亚洲许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7”。李渔才高八斗,一生著作600多万字,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浸润了他半生的心血,《闲情偶寄》正是闲闲中说来简明而透彻的道理沁人心扉,著名的芥子园至今还传唱着李渔《十种曲》缱绻的柔情。惟情至善的张学良夫人赵四小姐,也是兰溪的女儿,她父祖世代均居住在兰溪六洞山下。走进洞源村绮霞园,仿佛就能听到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

气贯长虹

          作为一座江南小城,兰溪还是黄大仙的故里,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居住地。也许正因蕴含着兰花的香气,黄大仙的“仙气”、诸葛亮的“灵气”、李渔的“才气”,赵四小姐的“秀气”,兰溪声名远播。无论是古代萨都刺的“越船一叶兰江上,载得金华一半秋。”还是现代郁达夫的“红叶清溪水急流,兰江风物最易宜秋”。在绿水青山之间,在白墙黛瓦之上,在民俗风情之中,兰溪13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名胜,时常会不经意地提醒人们:兰溪,是一座文化之城、诗意之城、气质之城。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城兰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