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束手无策吗?

有的学生可能对你的教学不适应,有的学生可能感到学习有难度,而又始终得不到帮助——其实任何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感到爱莫能助,鞭长莫及,束手无策,这几个词教师们都会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断遇到,不管怎么去思考总有不足,有的只能采取逃避主义,明知如此无能为力,只有逃避,有的则采取中庸的方式承认现实,理解现实,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的使命》

班里有位小姑娘,她上课不捣乱,不说话,作业不会就空着,上课时她也真实的表现自我,当我说“听懂了的同学请坐下,还没听懂的请再站一会儿”的时候,她一定是那个坚定的再站一会儿的那一个。我特别想知道这个孩子的底线在哪里,她的基础知识薄弱到底会薄弱贫瘠到什么地步?当我提问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她依然沉默。我知道了,她不只是能力有限,而是彻底放弃自我了。

课间这个小姑娘来办公室找我确认她期中考试的目标,没说几句她竟然哭了,我的眼睛也被她带得湿润了。小姑娘的名字和我13级的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同名,拿出那个女孩给我留的一幅字给她看,告诉她当我见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多希望再次遇到遇见一位贴心可人的孩子呀!小姑娘的眼泪也许表达出一种她也想好好表现,也想做优秀的学生,但是她的能力达不到,久而久之,她就完全自我放弃了。

班里还有一个小男孩,长得特别好,下午放学后,我和他最后一起离开教室。我发现男孩非常细心,他把同学忘关的窗户关上,然后关灯、锁门。我问他每天都这样做吗?他点点头。下楼的楼梯很陡。我说你扶着老师一起下楼好吗?于是我挎着他的胳膊,我们俩一起下楼,真好,我们就以这种姿势一直走到了校门口。一路上我问他爸爸妈妈分别做什么工作,家里还有兄弟姐妹吗?为什么总喜欢趴在课桌上,不学习不听课?“有时候也想学,但是学不进去。”我说“我看到你今天也掰着手指头和同学们一起在找中位数,说明你听懂了。”我能够看出这个孩子绝不是那种一点都听不懂的孩子,他说不上特别聪明,但是亮闪闪的大眼睛代表着他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孩子。可是为什么这样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如此厌倦学习,每天以如此颓废的状态艰难地度过他在学校的日子呢?

我给这个男孩加油鼓劲,让他在课上的时候能听尽量听,实在听不懂、不愿听的的时候可以趴一会儿。我也跟小姑娘约定要尽自己所能去听课,可以听不懂,但是要听课。

今天的课堂,我观察这两个孩子,都有改进,也都回答了问题,还都答对了。多希望每天的知识都能简单到,让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正确回答问题的机会,让这些许久都没有体会到成就感的孩子,能够有一点点成就感。

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我是不是应该把台阶放的再低一点?让这些学生有一点成就感,这样他们坐在教室里就不会虚度时光。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的专心致志的学习啊!

第一遍读,我觉得这不可能,昨天看一份文件要求过关率在80%,我也觉得不可能。是今天,昨天和今天两堂比较轻松的课堂下来,我问自己:为什么不可能?为什么我不能把这份不可能转化为可能?我要做一下尝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的束手无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