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参加写作训练营

上上周末开始参加了S的写作训练营,用了一周的时间,以“我为什么参加写作训练营”为题写了一篇文章,修改了两次,成稿后果然自己还是感觉很纠结,但开始写总是一个好的开始。我就把这篇文章贴在这里吧。

一、始于好奇心

看到S要办写作训练营,我感觉很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中,S的写作风格是很硬核的,一般人没有一些积淀可能很难学得会。而且S还在推文里说,这个写作训练营有“三个不教”:一不教如何用写作变现,二不教如何用写作打造个人品牌,三不教如何用写作打造个人影响力。这和我见过的其他写作训练营也太不一样了吧!别的写作训练营巴不得把“变现”、“个人品牌”、“个人影响力”这种词语大写加粗写入广告语。回想我之前看过的某个广告,一位打扮知性的女性站在放满书的书架前,自信满满地说:“点击下方链接,来我的训练营,教你如何在家里轻轻松松写作变现。”这不才是写作训练营该有的广告吗?“三个不教”是啥,免责声明吗?那应该用小字写在文末不起眼的地方,然后再把字体颜色调浅一点吧。S居然生怕点进来的人看不到,不仅用大写加粗还用鲜艳的红字摆在文章开头最显眼的地方。这是赤裸裸的劝退!这种写作训练营真的是,太令人好奇了!

二、“明心见性”的需求

那这个写作训练营的目的是什么呢?S说,是“明心见性”,即发现自己的真实内心,见到自己本来的属性。

看到这句话,我一下子百感交集。这些年我渐渐地迷失了自我,说的很多话,做的很多事似乎都不是出自于自己的本心,而是一直在试图去扮演一个别人眼中的人。比如在父母眼中,好工作就是稳定的、旱涝保收的,所以我就努力地去考编制,成为一个工作稳定的人;朋友说某人靠投资赚了钱,我又开始思考我是不是也要去投资些什么,赶上别人的步伐;其他家长说孩子要学大语文,要学奥数,要学英语,要学编程,还要学乐器,不然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我又开始给娃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好像花了钱就是学到。但是这样一直做着别人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扮演着别人眼中应该如何如何的人,我似乎并不开心,而且还变得更加焦虑和迷茫。而我发现,最可怕的是,我甚至不知道焦虑的真正来源。

今年上半年,我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取关了一些制造焦虑的公众号,比如多花时间陪伴孩子而不是只交给培训班,比如增加了运动的时间,使自己看起来不再那么臃肿,但是内心的焦虑却还是没有明显地退去过。于是我干脆破罐破摔了——既然焦虑无法解决,那我就逃避吧,躺平吧,沉迷于刷小视频,玩小游戏,看无聊的小说,这样就能不给自己焦虑的时间,像动物一样活着。但结果是,像动物一样活着,就很容易像动物一样被宰割。大脑不主动思考,就很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影响,落入别人的套路当中。不仅如此,由于妈妈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当我躺平一阵子之后,孩子学习的动力明显减弱了。当我刷小视频、玩小游戏、看无聊的小说,孩子也想做同样的事情,毕竟这些事情可比学习要有吸引力多了。

所以躺平是不可行的,我想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焦虑的根源,对症下药,然后重新开启下一段征程。我想找到自己最初想成为的模样,而不是别人希望我成为的模样,真正为自己而活。

三、现实中对写作能力的需要。

(一)工作需要。

今年以来,由于之前负责写材料的同事被抽调去其他单位,领导有意想把我培养成下一个负责写材料的人。所以我的工作内容中,写作占据了越来越大的部分,而且写作的内容主要是上行文,所以结构、词句要求都比较严格。而我感觉自己的写作能力明显是不够用的,每次都写得很痛苦,比生娃还痛苦,所以急需训练写作的能力。

(二)观点梳理和表达的需要。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沟通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而观点的梳理和表达是沟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观点没有理顺,在沟通中就可能存在阻碍,导致自己的意思被曲解,可能会影响工作的开展,或者影响人际关系。而S在第一节课中就讲到,写作是理顺思维的途径,所以学习写作也是提升自己梳理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方式。

(三)教育的需要。

对于一个妈妈来讲,教育可能才是真正的事业。如果我的写作能力非常差,那么在孩子写作遇到困难时就很难提出有用的建议。虽然父母并不完全是孩子的天花板,但是父母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我如果经常练习写作,孩子就不会对写作这件事存在很大的排斥。我如果为了练习写作而每日读书学习,孩子也会将读书学习作为日常必做的事情。我希望多做正确的事,带给孩子正面的影响。

此外,上半年,由于我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所以希望自己从写作训练营开始,跟上大家的步伐,和大家一起行动,在行动中逐渐明确自己的想法,度过学习的平台期,进入学习的下一个阶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什么参加写作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