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天: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每天三件事儿,第541天#

韩愈的《师说》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老先生开篇就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习就需要老师,老师可以是比自己学识渊博、比自己经验丰富的人,也可以是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书籍。在信息化时代,老师还可以是各种视频影像资料,各种网站……

总之一句话,能够让你掌握知识、技能,促进你提升能力,改变你思考和行为模式的,都可以称之为老师。

农耕时代的小作坊,就是典型的师傅带徒弟,一代一代传承。为了留住能力更强的徒弟,师傅的作法就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徒弟。既留住了人才,还能为我所用。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员工成长的很快,但是没过多久他来找你:老板,我不干了,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公司。你瞬间心灰意冷,明明干的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就不干了呢?到底是什么问题呢?公司哪里不适合你了呢,你怎么会不适合公司呢?

然后,他会给你说一堆问题:什么工作太繁杂,没有成长的机会,寻找公司的资源支持势如登天,部门间协调过于冗长……他总算给你说了实话,你想了想发现这些问题还真的从在。那为什么平时问的时候,他们总会说“还行还行,挺好挺好”呢?

其实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就像两只刺猬,靠的太近会刺痛对方,离得太远又感觉很冷。因为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不同角色定位,就决定了“被管理者”肯定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管理者”。想要深入洞察员工的内心,作为管理者,永远都不可能!

怎么办呢?你自己做不了,就安排其他人去做吧。普通员工之间可以谈心,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角色相同——都是“被管理者”。相同的角色也会增加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安排什么样的人好呢?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有一种新型的导师制。导师制就是在每个新员工入职后,指定一位导师。新员工的成长由导师负责,公司统一进行考核。导师的职责是负责答疑解惑,让新员工快速融入工作、胜任工作。而学徒的指责就是听从导师的教诲,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并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导师和员工接触的时间长,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新员工的一举一动。新员工之间彼此会无话不谈,导师不仅能知道自己学徒的动向,还有机会了解整个新员工的行为动向。

如果导师不负责怎么办?

在导师制的系统中,导师也是要精挑细选的。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有意愿为学徒的成长付出,能够成为学徒的榜样。通过层层筛选出来的导师,就是员工中一颗耀眼的星星。当然再配合适当的激励机制,导师制的推行和实施就比较完美了。学徒的成长和成绩直接和导师的业绩挂钩,没有几个人不想自己带的学徒能够出人头地吧?

具体怎么开展导师制的工作呢?

搞一个简洁而隆重的拜师仪式!对导师进行专业的辅导培训!辅以必要的激励制度!

师者,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

你可能感兴趣的:(541天: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