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分享 | 少儿美术教育坚持自由创作

O今天来聊聊儿美育争论多多的“自由创作”。

这一观念起源于上世纪10年代,由奥地利的儿童美术教育者齐塞克提出。要知道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以写实主义为主的审美标准早已渗透在大众心中。此后绘画培训也大多以传授知识、技能的美术教育思想与教学体系为主,通俗的说也就是教授描绘出酷似的实物来。而齐塞克提出的“自由绘画理念”则是突破传统,鼓励儿童对生活中发生的事物做出反应,并以视觉形式表达。让儿童以玩耍的方式表达自己,使得绘画变成真正是他们感兴趣的时期。传统的素描、技法训练被儿童自己所创造的、独具魅力的自然视觉形象所替代。以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作为美术教育的第一目标,让儿童以独特、具有创造性的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来他们的情感和认知。

简单地说,就是让他耍,边耍边学。那么作为思想基础进步百年以后的我们,能否接受这一育儿理念?家长们心里是否会出现“乱画”、“不成形”、“不美观”等等的经验印象?

《一个值得记忆的梦》Keito Kadoi

(日本,13岁)

O那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而在日本的大正时期,距今也是百余年。一战后民主运动的高涨,从西方输入的推崇个性和创造性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思想,自然地也给了日本教育界以很大的震动。以山本鼎为领导者的“自由画”教育运动被掀起。当时许多教育家对以儿童创造性和陶冶其情操为目标的艺术教育变得非常重视。

那么在国内有没有掀起波动呢?其实是有的,答案在上世纪20、30年代。但是这个时间段里稍有历史常识的学者都了解,在这个时期我国在精神文化层面建设显得有些“先天不足”。

在那个年代,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影响下,中国部分先进的美术教育者就提出过运用“齐塞克”的教育模式于美术实践,开展了一场自由化运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美术教学研究是南京西区实验小学所进行的自由画教学与临摹教学的比较研究,并且实验结果证明了自由画教学的有效性。

但是,当时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授知识、技能的美术教育思想与教学体系,基于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注重引发儿童想像力与创造力的自由画运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一样未能在广泛的范围内顺利进行。

《大自然》Georgia Papaioannou

(希腊, 8岁)

O一些对“自由绘画”的想法

而以我个人观点来说,我始终坚持“自由创作”方向。古往今来没有任何方式可以论证意识、精神层面所发生的改变,这也是许多希望进行儿美育家长没办法理解”自由创作“的一点,通俗地说就是”看不见“。它没办法快速看到收益、或者说这个过程中的不断质疑使你打消了这样的坚持、或者说你被许多所谓”真实“的成功案例所蒙蔽等等太多的疑问。存在一定会有其合理的地方,也许是个人的艺术修养差异、也许是某些攀比心理、也许是社会普遍认知甚至延展到价值观问题上,全都因人而异。

而我希望以这样的方式理解”自由绘画“。

曾经一位挚友问过我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想象出一种事物,你希望用可爱来形容他,但是这种事物没有任何婴儿所特有的特征。“小兔子很可爱,它有婴儿小巧的特征,想象如果这是一只两米的兔子你大概率不会觉得它可爱;头大身体小的动物或IP形象会觉得可爱,符合婴儿身体特征;如考拉树懒等某些动作缓慢笨拙的小动物也会惹人喜欢,也符合婴儿动态特征。

这个例子从遗留性的角度上猜测。在远古时代人类繁衍后代,初生儿需要受到保护。人们对于婴儿的形象需要具有一定的积极印象,在人类的基因中早已将婴儿的特征分类处理成一种积极情绪并被日后的我们翻译成”可爱“。

这个例子引发我思考是否能从遗留、生存角度解释儿童痴迷自由绘画的行为。

来个刺激的旅行,假如把你扔进十万年前一个原始部落里重新出生,庆幸的是你这一睁眼不需要面对过于繁杂的一生,因为这里并没有语言与文化,只需要在部落中学习一身用来应对特殊环境所特有的生存本领。我相信你必然会非常疑惑:

”在山脚下有一只猎物正奄奄一息我们正好可以赶在日落之前过去把它带回来作为未来几天的食物。“你该如何表达?你只能舞动手足力求希望他明白个一星半点。

我将其称之为原始的”表达冲动“,这种”表达冲动“也跟对婴儿的积极印象一样早已刻在我们基因中,我们向来都热衷于表达,并且迫切想要表达。这与正处于婴儿期的孩子舞动、哭闹等行为的内因必然来源于同一种需求。而作为语言早已普及的今日,婴儿长大以后想要准确表达变得更加简便、准确,如果我把这看作是一种直接表达,把想吃的想喝的想看的直接说出来。

而儿童的间接表达,则是我对“自由绘画”的主要观点。文字、音乐、舞蹈、戏剧、摄影、美术等等无数多多元的艺术方式都可以作为一种间接表达。如果您觉得它们离你们的孩子很远,回忆一下它们跟随电视机里表演的舞蹈舞动时、在堆叠雄伟的城堡时、带上塑料桶手持木棍扮演飞行员时、拿起画笔碎碎念时,这无不在表达他所特有的情绪。这比起他直接对你说”妈妈我今天很快乐“来说不是要显得更加深刻而真实吗?

《驴》Selyai Feimova Nazimova

(保加利亚)12岁

我相信”自由绘画“过程中能逐渐增强儿童创造意识、想象力。但是我相信没有人有办法能论证它真的对意识精神层面产生了多大的变化。我所坚持”自由绘画“方向一方面是因为我关注儿童需求本身,绘画既表达,并且每个人基因里都拥有原始的”表达冲动“。而在另一方面是本文所没有论述到的,对儿童”绘画干预“的危害性。此类观点众多,在日后的文章中再与大家详细交流。

期待与各地少儿美术教育者、家长朋友等进行教学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育分享 | 少儿美术教育坚持自由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