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

  • 历史最早出现——》《孟子.尽心上》
  • 广义的教育
    • 泛指能够增加人们知识技能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 狭义的教育
    • 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构成要素

  • 教育者
  • 受教育者
  • 教育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中一切中介的综合
    • 教育内容
    • 教育方法
    • 组织形式
    • 教育手段

(二)教育的属性及功能

教育的属性

  • 本质属性
    •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社会属性
    • 永恒性
    • 历史性
    • 相对独立性
      •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 教育具有继承性
        2.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 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

  • 分类方式 功能类型
    从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

    个体功能(本体)

    社会功能(派生)

    从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

    正向功能(积极)

    负向功能(消极)

    从表面属性和外部特征

    显性功能

    隐性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教育的起源

学说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神话起源说 宗教、朱熹 最古老的观点
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沛西。能、桑代克 教育来自动物本能,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心理起源说 孟禄 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 米丁斯基凯洛夫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经验传递

教育的发展

  • 原始社会的教育
    1. 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的不分化性
    2. 教育的平等性
    3. 教育具有原始性
  • 古代社会的教育
    1. 古代中国的教育
      • 夏朝:已有学校的设置
      • 西周:学在官府、六艺
      •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百家争鸣
      • 两汉:独尊儒术、官学体系
      • 隋唐:科举制、六学二馆
      • 宋元明清:程朱理学、四书五经、八股文
    2. 古代西方的教育
      • 古印度——教育与宗教
      • 古埃及——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 古希腊
        • 雅典——德智体美和谐发展、重视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 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政治道德灌输
      • 古罗马——家庭教育、培养雄辩家
  • 中世纪
    1. 骑士教育
      1. 教育对象:封建骑士
      2. 教育内容:骑士七技
    2. 教会教育
      1. 教育对象:教士和僧侣
      2. 教育内容:七艺
  •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1. 近代社会:
      1. 公立教育崛起
      2. 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德国(原名普鲁士))
      3. 世俗化
      4. 法制化
    2. 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
      1. 生产劳动相结合
      2. 民主化、多元化、终身化、全民化、现代化

(四)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五)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人物 著作 观点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 泛智“教育
  2.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3. ”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观
  4. 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首次全面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卢梭 《爱弥儿》
  1. 倡导 自然教育
  2. 儿童本位教育观——尊重儿童
康德 《康德论教育》
  1.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2.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3. 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裴斯泰洛奇 《林哈德和葛杜德》
  1. 教育目的: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2. 首位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首位付诸实践)
  4. 提出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洛克 《教育漫话》
  1. 白板说
  2. 绅士教育
斯宾塞 《教育论》
  1. 为未来”完美生活”做准备
  2. 主张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人物 著作 观点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现在教育学之父,科学教学第一人
  1. 教育性教学原则
  2. 教育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 传统教育三中学:”课堂中学“、”教材中学“、”教师中学“
  4. 教学四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5. 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1. 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学(学生中学)”、“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2.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3. 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
  4. 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六)教育学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

教育家 作品 内容
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
加里宁 《论共产主义教育》 深刻分析教师作用
凯洛夫 《教育学》 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 《教育诗》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我国第一部马克思教育学著作


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人物 著作 观点
布鲁纳 《教育过程》 结构教学论”发展教学法
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 发展教学论”,五条发展性教学原则
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理论》 倡导“范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教育学概述

二、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广义——总要求

        狭义——具体化 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总要求、总目标)——》培养目标(具体做法)——》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 教育目的意义
    1. 起点归宿
    2. 基本方向
    3. 健康成长
  • 教育目的作用——导向、激励、评价、选择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

个人本位论

  • 个人发展的需要,个人价值 > 社会价值。卢梭、康德、孟子、裴斯泰洛奇

社会本位论

  • 个人依赖社会,满足社会需要,社会价值> 个人价值。纳托普、荀子、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

教育无目的论

  • 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杜威

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 把个体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马克思

(三)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社会依据

  1.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 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人的依据

  1.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
  2. 人的发展需要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及确立依据

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确立的理论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五育 意义
德育 灵魂和核心,保证方向和动力
智育 前提和支持
体育 基础
美育 动力
劳动技术教育 综合其他各育的作用

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 “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2. “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3. “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内涵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

  • 单因素论
    • 遗传决定论——孟子
    • 环境决定论——荀子、洛克、华生
    • 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
  • 多因素论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

  • 人的发展的前提
  • 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 成熟程度制约着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 个别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环境

  • 提供发展的可能性与限制性
  • 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教育(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 原因
    •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 专门教师
    • 有效控制、协调
  • 表现
    • 社会性规范
    • 开发才能、发展个性
    • 即时、延时
    • 加速发展

个体主观能动性

  • 内在动力
  • 决定性因素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生产力

  • 生产力制约教育:规模、速度、培养规格、结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
  • 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性质、领导权、受教育权、目的、内容
  •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政治社会化、政治人才、政治民主化、社会舆论、参与政治活动

教育与文化

  •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观念、目的、内容、管理体制
  •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筛选整理、传递保存、传播交流、更新创造

教育与科学技术

  •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制约:观念、数量、质量、内容、方法、技术
  •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知识再生产、体制化、研究功能、成果的开发利用

教育与人口

  •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数量、质量、结构
  • 教育对人口的影响: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结构合理化

五、教育制度概述及学校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概述 ——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 广义的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
  • 狭义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

  • 双轨制——特点:不衔接也不对应,西欧
  • 单轨制——主要指美国(我国建国前)
  • 分支制——苏联和中国

3、学制确立的依据

  •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
  • 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
  • 人口发展状况
  •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
  • 国内外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六、我国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的学制

  • 1902年,壬寅学制——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 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开始推行班级授课制,首次确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首次把小学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将学堂改为学校
  • 1922年,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我国当前的学制

  • 我国现行学制是分支型学制
    • 基础教育
      • 普通类学校
      • 职业学校

重点

  • 教育的属性
  • 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 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 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阶互补差
  •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教育与社会
  • 教育制度概述及学校教育制度
  • 我国学制的沿革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