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房子”义工手记:没有错过的高峰记录

题记:自2018年12月26日山东的首个“绿房子”落户烟台东山街道东花园社区以来,已经N多次去做义工了,居然没有特别为之留下点文字,是懒惰还是因为过于谨慎?那一次次飘过思考、困惑和感动就这样从手边溜走,真是有些遗憾!好在此刻觉醒,为时未晚。

01

可能是前日晚餐饮食不当,整个夜晚都被肠胃闹腾得不得安眠。早晨挣扎着起了床,未敢吃东西,收拾东西准备出发。

因为,今天是周三,上午是绿房子的固定接待时间。

同组的一个伙伴在几周之前就打好了招呼,因事缺席一次,需要我顶上。虽说被列为替补,但为了积累经验,增加感受,在没有特别安排的情况下,我都尽量到岗,这次就更加不能例外了。

忍着时不时涌上来的反胃感,以比平时早半个小时的节奏出现在绿房子,只为暗许的承诺。

另两位伙伴早我一步到了绿房子,正在做清洁,我加入了她们的行列。细心的伙伴看出我的脸色不好,说我们的另一位优秀的替补队员今天也会到场,劝我回去休息。

人已经来了,怎么呢轻易撤退呢?况且根据上一次的接待量,我预估今天可能迎来一个新的人流高峰,于是果断留下。还笑说,等孩子们来了我就精神了。

02

果不其然,还没到正式开放的9点钟,我们的忠粉yy小朋友乐颠颠地跑进来。她可是我们绿房子的首位接待对象,现在已经是老熟人了。

其他常来的小朋友也像YY一样,带喜悦进门,打招呼(大多数还需要提醒)、脱外套,换鞋套,熟门熟路的,再径直奔向自己喜欢的玩具,或小车,或滑梯,或毛绒玩具,像个小主人一样,把家长远远甩在身后。

这不,前后脚的功夫,又来了四五个小朋友,绿房子一下子热闹起来。

QQ的奶奶照例打车从幸福来到绿房子。QQ进来便盯上了小车,在外间绕着梁柱熟练地绕开了圈。其他后来的小朋友受到影响,也都骑上了小车。你来我往,一会儿对撞,一会儿跟踪,原本冷清的外间此刻变成了主场。家长们则站在一边或观注孩子,或三三两两地闲聊。小车的音乐声、家长的聊天声充满着空间的每一个角落。

可能是因为工作日的缘故,陪伴孩子的大多是奶奶,而这些孩子还多半是二孩。这些为下一代贡献了一次又一次余温的夕阳红们在这里一下子找到了同伴和知音,聊孩子、聊健康、聊儿女,几次下来,就由陌生人变成了朋友。

03

最闲不住的是小孩子们。小车玩够了,就跑到里间玩滑梯;看到别的小朋友在钻帐篷,再去凑个热闹;帐篷太挤了,又去大白板前涂鸦,还有手枪,还有橡皮泥,还有画报……。

摔了一跤?没关系,旁边的妈妈、奶奶立马过来,摸一摸、抱一抱再继续玩。

抢玩具了?没关系,接待员就在旁边。

“**,你是喜欢这个玩具还是想和这个小朋友一起玩啊?”

“**,你的玩具好漂亮,你看某某小朋友也非常喜欢呢,他也想摸一摸,摸完之后再还给你,你看行不行?”

“**,这个玩具是**先拿到的,他还没玩够,我们等他玩一会儿之后再给你玩好吗?”……

用语言来调节和处理孩子们遇到的冲突,是接待员们力争要做到的。

对于接待员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毕竟每个孩子的理解水平、脾气秉性、性格差异还挺大的,有时候这种方法会很管用,有时候碰上个性比较极端或孩子情绪不在状态的时候,语言也往往失灵,我们只好再想他法。

但总的来说,语言是这里所倡导的相处工具,孩子们的语言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比较大的发展。

正是借助一个个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冲突和对冲突的应对,孩子们的认识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逐步建立与外部世界的适恰连接,从而促进孩子心理和社会化水平的发展。

绿房子给这些尚未去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提供一个和家人之外的陌生人打交道的空间。一方面小朋友需要突破自我限制,去接触陌生的环境、接待员、其他小朋友及小朋友的家长们,同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又有家长在旁边陪伴支持,可以让孩子在建立安全感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外部的人际社会。

过渡空间是绿房子的关键特征吧。

04

不知不觉,登录孩子姓名的白板已经写满。也有一些家长看着室内空间太挤,呆一会后,就领孩子去户外活动了。空间有限,实属无奈。

真希望绿房子能有一个更大的带院子的空间,这样就可以容纳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们在户外享受这样带设置的自由玩耍了。

我正在里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一位伙伴抽空走过来逗趣地和我说,看来孩子真有治愈作用呢,看你的精神好多了。可不是嘛,陪着孩子玩耍,确实分散了不少注意力,忘记胃部的不适。

随着另两位伙伴的到来,接待压力变小,我提前1小时撤出,回家安抚安抚疲惫的身体。

后来伙伴们在群里说,我们今天一上午共接待了20位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们,想想第一天我们只接待了一位小朋友和家长,那种冷清和今日的热闹,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看到绿房子这么快被小朋友和家长接纳和认同,真是有莫大的欣慰和感慨!

我知道,这里边有伙伴们的辛苦付出。为了做一名更专业的接待员,伙伴们在各自繁忙的工作之余,除了要抽出一个上午的时间做接待,还要拿出两个晚上的时间来集体阅读、集中督导。两位发起人心心念念关乎绿房子整体及细节思量更是贯穿于整个团队工作的始终。

我更知道,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绿房子成败的另一方关键力量。

绿房子得到了东山办事处及东花园社区的大力支持,提供场所、提供设施、提供日常开销,只为能给社区居民提供又一个获得福利的机会,而这机会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的,政府领导这种远见确实这得点赞!

绿房子刚刚起步,小苗还需要各方的精心守护,很庆幸我是其中的一员;也很庆幸,今天我没有请假,见证了新接待记录的诞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绿房子”义工手记:没有错过的高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