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来,给合府上下增添了不少欢乐。这一回贾母也见到了,一起说话,一起吃饭,还带着刘姥姥游赏了大观园,差不多就是全年最开心的两天了。
不过,贾母由于太开心了,平常进大观园是只走一两处坐坐就回的,这一次陪刘姥姥游园,几乎走了大半个,超限太多,身体却出了点问题,“被风吹病了,睡着说不好过”。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儿(后来由刘姥姥起名巧姐)也因为进园找她,吃了王夫人给的一块糕,站在风地里吃,着了凉,在那里发热了。
刘姥姥从凤姐那儿听到这两样事情后,还挺不好意思,不过,她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里就说说她指出的病因和疗治之法;别说,挺对症,包含着朴素的养生之道,恐怕还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呢。
01多活动
关于贾母“被风吹病了”,刘姥姥说:“老太太有年纪的人,不惯十分劳乏的。”
这句话挺客观,也就是挺一般,不像什么养生之道,其实刘姥姥是不好直接说“老太太要多运动运动”的,这句话要与她与贾母一起活动的情况对照起来看。
贾母是有年纪的人了,而刘姥姥岂不也是,她今年75岁了,比贾母还大了好几岁。但她眼睛牙齿等标志着人的衰老程度的器官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而贾母则“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这是她自己说的,可能略有夸张,但基本也应该是实情。
游大观园,进林黛玉所居潇湘馆,因“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就把中间的石子路让出来给贾母等人走,要随行的姑娘们别沾脏了绣鞋,她自己去走边上“苍苔布满”的土地,结果脚底下一滑,咕咚摔了一跤。换作贾母那还了得,但刘姥姥还未等人去扶,自己已经爬了起来。贾母关心她,问她有没有扭了腰,要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却说:“哪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哪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
当然不可能每天都跌两下,她的意思是在他们庄稼人的生活中,这种碰碰跌跌的事多了,根本不在话下。
所以,她说老太太不惯劳乏,言下之意是老太太平常活动得太少,一旦活动强度大了一点,多走了几脚路,身体就吃不消了。
“生命在于运动”,没错的。
02少宠爱
关于巧姐发热,刘姥姥给出两条,“一则风扑了也是有的,二则只怕他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凤姐再问为什么巧姐时常生病,刘姥姥说:“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曲,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
愚以为,除了“遇见什么神了”是封建迷信,要修正一下之外,其他都值得学习。
对巧姐这次发热,刘姥姥判断是小姐儿平常不太进大观园,到了生疏地方,就不适应了,被冷风一吹,就感冒发烧了。说“生地方儿,小人儿家原不该去”,其实这话也要反过来理解,其实她是委婉地告诉凤姐,小姐儿实在应该到处多去去,适应各种环境。像他们庄稼人的孩子,比如板儿,只要会走了,“哪个坟圈子里不跑去”,就是说任何地方都自由来去,包括带着点忌讳的地方。
跑的地方多了,心里自然就实了,身体也自然适应了。也就是说,还得多活动。
她说到可能遇了神了,要给巧姐“瞧瞧祟书本子”,凤姐叫人来查了书一看果然是遇了花神了,按书所示操作送祟,“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云云,那是不好作数的。你看,当凤姐儿一看刘姥姥的话有道理,肯定“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请教她为什么女儿经常生病,她的“处方”是“少疼她就好了”,就是不要太宠爱孩子,不要养得太娇嫩、太尊贵,多一些自由活动,少一些这个不能碰那里不能去,增强体质,身体自然就好了。
是不是也适合我们现在呢?
于此,我倒想起多年前的一个亲身经历。那时家里小孩三四岁,胃口不好,带去省儿保看医生,那时专家号很难挂的,都是通过黄牛才好不容易挂到一个。坐在去医院的出租车上,聊起这个事,那师傅说,其实孩子不吃饭这个情况根本不用去看专家,依我的话只要饿上两顿就好了;如果你不相信,看看医生怎么说。结果还真是,专家跟那位出租车师傅的话一样。一实践,果真如此。
可见,真的不要太疼爱、太怜惜。
03常喜乐
要保持好心情。
你看刘姥姥在上面提到游园时说自己走惯了土路没问题,结果摔了一跤,她马上自嘲说“才说嘴就打了嘴”,非常乐观,又化解了尴尬。
下面重点讲一讲贾母安排的宴席上的事。
刘姥姥到荣国府,那是明人不说暗话,就是来“打抽丰”(书面解释是凭着某种关系向官府或富户分润财物)的。荣国府合府上下都知道,所以不同程度上的“看不起”也是明摆着的。
这不,贾母要安排宴席招待刘姥姥,贾母最贴心的丫鬟鸳鸯就存心要用刘姥姥来给贾母逗乐,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与凤姐合伙商量要在吃饭时拿刘姥姥取笑;并且跟刘姥姥嘱咐了,要她配合演出。
而刘姥姥呢,也确实非常配合,并且是非常自然地用她带着泥土气息的庄稼人的朴素幽默,贡献了不少“金句”,成功地让贾母等人享受了“开心宴会”。比如:
凤姐、鸳鸯给刘姥姥故意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刘姥姥说:“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哪里犟的过他。”
贾母说声“请”表示开宴,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这句话的“笑果”非常强,书中写得特别精彩,限于篇幅,此处不引。)
凤姐故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刘姥姥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
那刘姥姥想夹个凤姐口里一两银子一个的“小鸡蛋”吃,那筷子太沉,“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很惋惜地说:“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贾母发现筷子的问题,要凤姐给换一双,凤姐给她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说:“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说如果菜里有毒,这银筷子可以试出来,刘姥姥说:“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一席尽欢,而我们从中读出的,尽管有捉弄,却又并没有屈辱。这是为什么呢?
要看刘姥姥怎么看待。
饭后,凤姐和鸳鸯都跟刘姥姥来赔不是,表示刚才是大家开开玩笑,要她别恼。看刘姥姥怎么回答的:
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这个笑不是“尬笑”,而是真心坦率的笑。因为刘姥姥很清楚,自己在席上出洋相(有未见过世面造成的,也有刻意夸张的),只不过是为了让贾母开心开心而已。贾母对自己这个“八竿子再加一竿子”才够得着的穷亲戚和善可亲,逗她开开心又有什么委屈呢?自己又没少了什么。
事实上她还“多了很多”,包括贾府物质上的不菲回报,还有精神上的尊重。
她原是被当作纯粹的取笑对象的,但她在此中表现出来的出乎本色的幽默感,和那种毫不做作的开朗达观性格,以及对豪门巨富羡慕而不嫉妒的态度,却赢得了大家尊重。就像王熙凤这样明显势利眼的人,也对她产生了相当的信任,女儿的名字也让刘姥姥来取。当然,她大难的时候,还是刘姥姥知恩还报呢,不过这是后话了。
这就保证了刘姥姥健康的心理。
以上浅见,欢迎朋友们批评!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