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明 [涂鸦居](javascript:void(0);) 2022-03-22 06:15
前几天,某小学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题在网上流传很广。这作业是:让小学生每天在家磨铁杵,拍照上传,坚持到月底。这位老师布置这个作业,大概是教了那篇课文《铁杵磨针》之后,自作主张给学生设置的。
读过《铁杵磨针》,就要给学生布置铁杵磨针的作业,这很荒唐。幸亏课文只选了李白学铁杵磨针老太婆的故事,倘若改天学习李白的名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或者学习《将进酒》,老师岂不要给学生布置杀人或喝酒的作业?
这个磨针作业在网上受到很多家长和网友的批评,引发了我的深思。这件事透露出语文作业环节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语文的课后作业普遍缺乏科学性,缺乏适用性,缺乏思辨性。这问题不仅在小学有,初高中更严重。
就以我现在所教的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中的前几篇课文后面作业为例。第一课是鲁迅的《社戏》,课后作业是这样的:
第二课是贺敬之的《回延安》,课后作业如下:
从这两篇课后设置的作业内容,可以看出,编者非常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对文章内容的背诵识记,要求学生学习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编者在文章前面没有介绍写作的社会环境、作者意图,在课文后的作业中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课文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特别重视所谓知识点或考点。这些课后作业,等于把课文当高考阅读题来看,用作业的形式对其中所涉及的考点进行强调。这种作业,只着眼于阅读理解,而不在乎学生学习它从中会得到什么生活智慧、人生领悟,不在乎它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回延安》是一首四页长诗,长达670字,诗歌思想性艺术性都很普通,编者却要求学生全部背诵,这作业不符合当今的“双减”政策,严重增加学生课后负担。这样的作业,没有拓展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少智慧含量,只是一种在精神上“铁杵磨针”的苦差事罢了。
文言文课后的作业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例如《桃花源记》课后作业: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课后作业:
这两篇古文后设置的问题,没有任何思辨性和挑战性,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写作背景,也没有启发学生思考这文章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没有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方面进行挖掘分析。编者所设置的问题,跟应付高考的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样,千篇一律。背诵,为应对高考中的默写题;分析理解课文题目,应对简答题;解释字词题,也是为了应对高考卷中的相应题目。
这些课后作业的设置,几乎全部围绕高考指挥棒转,为考试服务,而不是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作家的思想,不是欣赏和学习他们的思想高度以及语言艺术,不是着眼于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传统。这种作业,跟铁杵磨针式的课后作业并无不同,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买椟还珠,实在配不上这两篇散文精品。
为了说明这类课后作业的落后,我把手边的《美国语文》中的课后设置的思考作业题贴出来,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其实美国中小学并无《语文》这一门课,也没有全国统一的语文教材,《美国语文》是出版社自拟的书名。书中介绍,美国的语文教育分为三门课程:一门《拼写》,专教孩子拼写训练;一门《英语》,专教学生语法知识;一门《阅读》,学习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现在就贴两篇《美国语文》中的课后思考作业题。
第一篇《富兰克林自传节选》,它的课后作业有六个部分:文学和生活、阅读理解、思考、文学聚焦、点子库、微型写作课。课后习题从课文拓展到课外,从思考到写作实践,作业题占了三页纸。围绕课文,编辑设置了大量的思考和作业题让学生深入学习。
这些作业题,有考察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题目,还有要求学生为富兰克林的书写一则广告,写一篇评论富兰克林的短论文,还要为宣传富兰克林的成就草拟一份海报和旅游指南。要求学生仿照文章中富兰克林所列的美德准则和个人时间安排计划,要求学生也写一份《个人改进计划》。这样的课后练习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写作、道德修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要完成这样的作业,仅仅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要开动脑筋,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这不是铁杵磨针式的作业,而是健美身心的高强度体操。语文教学,就应该这样富有挑战性、思辨性和实践性,学生才能有长足的进步成长。
点击此处 了解详情
再如,《美国语文》将托马斯▪杰弗逊的《独立宣言》(节选)和托马斯▪潘恩的《美国的危机》(节选)编为一篇课文,课后的作业题是这样的:
这课后的作业也有三页,内容丰富多彩,颇有思辨强度和实践意义。
这些作业题,不仅有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还要求学生想象“一个一直对英国忠心耿耿的殖民地居民对潘恩的论证会做出什么回应”,让学生学会站在反对者的角度审视课文中的观点。这作业特别重视学生的思考和写作实践,给学生设置了四个写作练习题:1、作为读者给当时的华盛顿写一封信谈读了潘恩的文章有什么感想;2、作为当时的一名记者写一篇签署《独立宣言》的新闻报道;3、根据潘恩文中的观点写一份征兵海报;4、运用课文中呈现的劝说文的写作技巧,给校长写一份建议书。这样的作业题,富有挑战性、思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教出来的学生,绝不可能只是一个只会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动手的书呆子。
翻看《美国语文》,再看我们的《语文》教材,两者差距甚大。《美国语文》每一篇文章前都有大量的篇幅介绍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我们的《语文》课文前只有寥寥几行“预习提示”;《美国语文》每篇课文思想和知识容量大,我们的《语文》内容单薄,篇数又少,没有连贯性不成系统;《美国语文》的课后作业题设计很用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成长、性格养成和能力培养,而我们的《语文》重视死记硬背、斟词酌句和对原文的理解,围绕考试打转,不惜将学生大量的时间投入在深究文章的枝末小节上面,忽视了学生的思考思想、写作能力的锻炼。大量无效重复的作业题,占用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让学生成为知识面狭窄、思想幼稚、思维僵化、精神痛苦的所谓“考生”。
我认为,语文这门课程非常重要,担负着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优良文化的继承人的重任,要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切不可只让学生做“寻章摘句老雕虫”,只做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小镇做题家”。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要差距甚大,从语文课文后面习题的布置上面,我们可以窥见教育落后之一斑。这次小学生收到的“铁杵磨针”作业题,是语文作业中最典型的代表。
我们的语文教学和课后作业,必须有大的改观,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的人才来。鄙人在此抛砖引玉,寄希望于广大的语文同行,寄希望于语文教材的编辑们。
“铁杵磨针”式的作业,到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涂鸦居”,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