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闹情绪时,家长该怎么办?

笔者:深柳读书

面对孩子哭闹、发脾气等负面情绪时,家长该如何引导?

不能压抑孩子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哭闹时,家长就会威胁孩子:“憋住!不许哭!你再哭就不要你了!”少大一点的孩子:“看你这孩子,一天天的死犟死犟的!再哭!你给我滚出去”我们家长万万不可这样!

因为负面情绪如果不抒发出来,它永远在那里,会累积在孩子心里,日积月累,他就会用更加严重的形式爆发出来。另外负面情绪长期积压在孩子身体内,会对孩子的身心都会造成伤害,有的表现为胆小懦弱,有的则表现为乖张暴戾。

不给孩子贴标签

很多父母特别受不了孩子大哭大闹,会训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皮?“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你这孩子脾气怎么这么倔?”会让孩子觉得哭、伤心、难过、愤怒都是不对的。孩子会更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或者更容易有失控感。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人有情绪是正常而且必要的,没有情绪的人是没有感情的,也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乐趣。即使你当下情绪不好,乱发脾气了,这也不意味是你不是好孩子。

我常常给儿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天使’和‘小怪兽’,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那就是被‘小怪兽’控制了,你就让你的“天使”把‘小怪兽’打败!”

在这样状态下,孩子会认为并不是孩子本身不好,而是他身体里的‘小怪兽’在作祟。他就会很快冷静下来调整心态,让他的“天使”打败“小怪兽”。

不和孩子谈条件

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不应该是孩子乖了,我们就喜欢。孩子不听话了,我们就讨厌。

这样会让孩子认为:原来只有自己乖、听话的时候,才配得上父母的爱。这种认知是特别危险的,容易形成所谓的“讨好型人格”,因为我们在对孩子的情绪谈条件、讲价格。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

情绪管理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共情。

共情,就是我们能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先接纳孩子负面情绪,然后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让他把负面的情绪和引发的事件也给我们表述出来,让他的情绪得以释放,然后肯定他情绪存在是正确的,然后再帮他描述出,他内心的感受。

可以这样跟孩子说:

“如果你难过,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妈妈在旁边陪着你。”

“需要的话到妈妈怀抱里哭,我等你平静下来。”

“你真的好难过,我如果是你也会特别难过。”

当我们自然、真诚地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传递给孩子的才是真接纳。

等孩子情绪发泄完以后,他会自我调整,他还会自嘲的说:“嗯,我刚才真的是被小怪兽控制了,现在已经把小怪兽打跑了!”

这样不仅疏散了孩子心里边情绪的郁结,还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小时沟通良好,他对父母就会产生很深的情感的信任和依赖,即使等孩子长大了以后出现问题父母批评指正,孩子也不会出现青春期的叛逆。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孩子闹情绪时,家长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