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方法

一、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二、小说的常见命题要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理解小说标题5.概括探究主题知识储备命题角度一:情节一、情节的结构模式1、基本模式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摇摆式    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欧·亨利式的结尾”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在小说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二、情节的叙述手法    (1)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2)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满足读者的心里期待;符合生活事理/实际;等。    (5)平叙: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故又叫分叙。 三、情节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抒发感情。2.第二人称  严格来说,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述视角。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四、情节结构手法手法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1.悬念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子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人胜。2.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抛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3.照应又叫呼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4.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5.对比 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6.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7.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8.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 “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五、线索1.如何找出线索:小说线索有很多类型,如时间线索、 空间线索、物象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等,有时线索不止一条,还有双线(明暗两条)。一般而言,反复出现的词(人、物)就是线索,有的标题就是线索,有时线索在开头或结尾就已交代出来了2.线索有哪些作用:①从情节的角度回答,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回答,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③从主题的角度回答,使主题更加丰富情节作用1、结构角度: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等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等。(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2、内容角度:对环境的作用:  突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等(2)对人物的作用: 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等(3)对主题的作用:  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等(4)对读者感受的作用: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命题角度二:人物(一)主要人物的作用(1)情节方面:推动情节发展;(2)人物方面:塑造人物性格。(3)主题方面:反应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二)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作用一般有: (1)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2)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3)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或凸显主旨。(4)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婆婆。 (三)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直接描写(正面描写)1.外貌、动作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墓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 人物 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 特点,(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 展现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作用: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的表现人物形象。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借助物象衬托 3.借助环境烘托  (四)物象的作用  1.突出人物性格 ,揭示深化主题。  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与小说的惩恶扬善的主题。 2.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而有使情节更加严谨的作用。  如莫泊桑的《项链》当中的项链。3.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如鲁迅的《祝福》出现四次的“雪”,象征着祥林嫂命运的变化。命题角度三:环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暗示社会环境; 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 ②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 ③暗示人物的命运。(3)情节方面:①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命题角度四:标题小说标题一般有什么作用?1.以人物为题,比如:《桥边的老人》《丹柯》《怪人》《孔乙己》……作用:① 突出人物形象; ② 展开故事情节;③ 紧扣中心,突出主题。2.以物象为题,比如:《面包》《半张纸》《魔盒》《变色龙》《项链》……作用:  ①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象征,寄托某种情感)理解。② 线索,贯穿全文。 ③ 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理解④ 中心,突出文章主题。3. 以事件为题,比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用:① 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② 紧扣中心、突出主旨。4.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比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第9车厢》《晚秋》《祝福》《荷花淀》……小说的标题作用: ① 交待时间、地点、环境。② 线索、悬念。③ 象征、双关。④ 主题、人物、情节 。小结:标题的作用*始终围绕小说的要素,理清思路全面组织答案。1.人物(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表现人物情感)2.情节(是小说的线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3.环境(交代时间、地点、环境,交代故事展开的背景,渲染/烘托环境氛围)4.主题(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感。暗示主题 )5.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暗线)6.悬念(激发阅读兴趣)7.手法(运用一定的手法,如比喻、象征、讽刺等,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暗示/画龙点睛的作用 )命题角度五:主题1.概括主题的基本模式:    这篇……(或文本)通过对……的记叙/描写,反映了/表现了……精神;歌颂了/赞扬了……品质;揭示了/揭露了……实质/罪行/问题。2.作用:反应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给人们带来某种启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说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