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让我恍然大悟

本文来自读书的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01.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有同感的:我女儿今年5岁半了,在去年与今年之间我带她去体验过很多的兴趣班,但最终她感兴趣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同时我在这个过程中暗地观察并总结发现女儿最终选择的兴趣班有一个有迹可循的规律:这几个兴趣班的老师都很温柔可爱有耐心。

有一次我与女儿聊天,我纳闷地问道:“宝贝,你是喜欢画画多一点还是喜欢画画的老师多一点呀?”女儿竟然脱口而出:“当然是喜欢画画老师啦。”

我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闺蜜,闺蜜回复道你要跟宝宝说不可以挑老师的,我想着孩子还小这件事暂时就被搁置了起来。

今日在阅读一本教育书籍,书中有一句话突然让我解开了女儿的行为之谜,原来儿童对科目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儿童是否喜欢该科目的老师

其次作为妈妈,她是唤起儿童兴趣的第一人,因此妈妈有责任把儿童的兴趣引向健康的渠道。

所以当你的孩子出现与我家类似的情况,不要担心,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我们需要耐心地静待花开。

002.我身边有不少老师朋友,与他们交流时会从他们口中得知:爷爷奶奶带的孩子与自己父母带的孩子在学校很容易区分,但我却很少继续追问如何区分,我以为大概就是老年人与年轻人带孩子的习惯差异。

今天书中的知识让我涨见识了,其区分在于:爷爷奶奶大多数都会宠溺孩子,被宠溺的孩子一方面入学的时候没有专注能力,因为他只关注自己是否受到宠爱,而不是学校的课堂;另一方面当这种儿童换了学校或老师,甚至他在某一科目上没有取得进步,他就会突然停滞不前,因为他习惯了在家里不费力气就获得一切,也没有人教他奋斗,他也就不知道如何奋斗。

我在此还是真挚地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孩子尽量父母自己带。

003.儿童在学校感觉自己是处于个人竞争的环境,这点特别需要老师与家长合体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儿童的精力从竞争转向合作。

还有些儿童自负心理较重,会觉得“我永远也赶不上别人”,这可能与他的原生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老师需要足够地了解学生,比如分数对于每个家庭的意义是不同的,有些暴力家庭,老师可以用个人的同情和理解缓解系统的冷漠无情。

其实这些来自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有三个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一、对学校班级人数的限制需要再缩减,这样可以更有利于老师对儿童方方面面的深入了解,当然这离不开国家增加学校和相应老师的数量,可能是个长远的愿景;二、老师尽量跟班上,不要经常调换老师,这样老师有机会深入了解每一个儿童,就能够找到每个学生生活方式中的错误所在,并更正这些错误,这也是对儿童的心理保护有利因素;三、建议学校增设心理咨询诊所,目的在于帮助老师,家长,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让儿童更好地在校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始终坚信办法总比问题多,也始终坚信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现在这个儿童很糟糕,请相信一定有方法让他变得越来越好,让我们一起耐心地去寻找~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书让我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