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歌剧音乐剧,我到底在看什么

我相信不同的人去看剧一定有不同的理由,追星,审美,聆听故事,欣赏表达方式,都值得赞赏,而我到底在看什么呢?我想我是去认识自己。

为什么认识自己要这么麻烦?我一直觉得人是坠入尘间的天使,落地角度不佳,导致着陆的那一瞬间,分崩离析,自我散落在各处。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拼装自己,试图变回那个完整的我。明星们有幸进入各种角色,从那万千体验中寻寻觅觅,但他们收到的反馈太多,经历过于丰富,拼装速度过快,导致他们的生活和精神极不稳定,一会儿离婚了,一会儿抑郁了。那平凡如我们,没有那么多维度的生活,但也有追寻自我的诉求,又怎么进入各种故事呢?电影是经济快速地方式,但毕竟隔着荧幕。离舞台咫尺的剧场才能更好地满足我们的要求吧。开场时,我们迅速浸入,曲终人散,抽身离去,既安全又能实现丰富人生的目的。诚然,大部分的故事都不能扣动你内心深处那根弦,但不正反衬出当心弦剧烈震颤那一刻的可贵吗?

那晚,狂风暴雨,犹豫再三,我还是去了那部音乐剧的showcase,只因剧场离地铁口不远。主创一开嗓,我几乎就后悔冒雨前来了。这个当真是音乐剧的演员?歌唱功底能不能再烂一点。可是当第二首曲子开唱,我真的体验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撞开了我的心门,情绪不由随着歌曲起伏,眼泪夺眶而出,我忙看看周围的人,一如既往地平静,确认过眼神,那是属于我的人生脚本没错了。短短几分钟的唱曲,竟在脑中回现了那些我以为自己早已遗忘的人生片段。

剧中女主孤儿院长大,因受人资助进入大学深造。到了新的地方,才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非常大。别人在谈论的文学作品,作家,科学家她一概不知,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希望能跟大家一样有见识。这不也是我的故事吗?

似乎从小我就觉得自己懂得不如别人多,拼命地想努力就为了融入大家。我小学时曾崇拜过一个知道很多动物种类的男孩子,也仰慕过认识校园里每种植物的同学。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性的认知已不再是一个人骄傲的资本了,但我还是会暗暗比较其他方面。虽然这些想法和行为断断续续一直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但在那晚之前我都没有注意到这个脚本在我的生活中持续且反复地上演。一下子这些事件和画面如珍珠般被这根故事线串联了起来,我的脚本清晰无比,闪闪发亮,一块碎片又拼装到了我身上。

认识即疗愈。多么神奇而又奇妙的经历啊,感谢那个暴雨的晚上,感谢那个常常出现在剧院的我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剧歌剧音乐剧,我到底在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