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感受性差异这个前提,才能够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应对所有问题

这几天大雨过后是高温天气,不是六月天,胜似六月天,好似“六月天,小孩儿脸,说变就变”。

一早坐公交车上班,没有空调,开着窗子,还是闷热不行。

原本室外走动的凉爽感受,呆在车里一会儿,就感受燥热。

抓紧时机,换了个靠近窗子位置,前面车窗开了一些,不时有风儿吹进来,凉快一些。

即便如此,还是渐渐感受热,额头冒汗,身上出汗,心里难受,这个显然是高温带来的后果。

没有挥汗如雨,但心里异常难受!

尝试闭眼,静心,蓝牙耳机听录音,试着用深呼吸放松自己。

有些效果,不过热气自心里升腾的感受不减。


这是我自己感受,当然是热,问题大家感受都如此吗?

显然不是的。

坐在前面座位的那个姑娘,人家纹丝不动,拿着手机,浏览网页,看视频,悠然自得,由这外显行为看得出,同样环境下,内心感受差别太大!

比较之下,知道自己不耐热,这个当然不是现在才知道,而是很早时候就知晓的。但是对比人家的感受舒适,更让自己感受难受。

大家都在水深火热中,一起遭殃不怕,就怕有人更舒适,这就是人性。

这样我原本清净心多了火烧火燎,不过瞥见站着的那位大哥窘态,似乎释然了些。

这位老兄站立在,位于司机右后侧,一手扶着拉手,一手不停地摸掉脸上汗珠子。尤其后背,已经湿透了衬衫,明显的很。

比较之下,我不由得放松下来,也用手擦拭额头汗珠,感觉好一些。

心里庆幸的是,自己这边不时有风吹进来,还没有“江州司马青衫湿”,还可以保持得斯文一点点。


唠叨这么多,说的就是有人耐热,有人不耐热,这个个体差别很平常,没有人觉得很奇怪。

就好似个子高矮不一,胖瘦不同,习以为常,没啥大不了的。

问题在于,外在的身高、体重、体型、容貌看得见,有不同好接受,一句话“爹娘给的呗”。而耐热与否属于内心感受,机体反应,就会有人不解,“天气有那么热啊”“你这么怕冷吗”,仿佛不可思议。

内心感受差异,会导致理解的难度加大。

我们给个解释,就是“感觉阈限”的差别,即感受性高低,不耐热的人对于温度是敏感的,感受性高,感觉阈限低,这是天生有的差异。

感受性差异问题,是我们理解许多人的起点,因为感觉器官是感受外界刺激的开始,是我们思维工作的最基础信息资料。

比如,孩子学习不好,不要直接扣上不学习大帽子,可能是感受性问题,具体说就是不太适应当下这个学习方式,或者老师教课方法。

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慢慢适应,尝试新的学习方式,接受开始学的慢但学习更牢固这个特点。

要相信任何一个孩子,主观上都是喜欢积极向上,表现优秀,感受性差异会导致入门慢,某个方面反应差,这都是正常现象。

当我们有了“感受性差异”这个理论,就能够尽量心平气和,不急不躁,面对遇到的问题。

有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一个学习学得快的孩子,一学就会,另一个孩子正相反,学习慢,显得吃力,你认为到了期末考试二者有差别吗?

很可能,学习快的孩子考试时候丢三落四,总是错几道,人家学习慢的孩子,做一道对一道,正确率高。

这给了我们启示:想要取得优秀成绩,学习过程快和慢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要持续付出努力,针对感受性低的方面加强训练,对于感受性高的方面保持戒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接受感受性差异这个前提,才能够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应对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