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古代也有程序员?

什么?古代也有程序员?_第1张图片

每年的10月24日是中国程序员节。在信息技术领域,1024是二进制计数的基本计量单位,所以1024是程序员们最为敏感的数字,10月24日也因此被定为中国的程序员节。

这是一个兴起于21世纪的节日,但其实在中国古代,就存在着一批伟大的“程序员”,他们创造出种种农耕时代的“人工智能”与编程思维,不仅为古人的衣食住行提供了便利,也为后世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什么?古代也有程序员?_第2张图片

陈寿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其中的“木牛”“流马”就是诸葛亮发明的粮草运输工具,相传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在北伐时为蜀汉十万大军运输粮食。

《南齐书·祖冲之传》有言:“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宋《太平御览》将木牛流马相关内容归于“巧部”而非“车部”,说明该书编篡者也有将木牛流马视为我国早期“人工智能”的倾向。

然而,木牛流马的实物和图像均未留存下来,导致后世众说纷纭。其实,无论历史真相中的木牛流马是何种面貌,诸葛亮的这一发明都突破了当时的技术局限,大大降低了民夫徭役之苦,提高运输效率,是我国机械史、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

类似的自动化装置还有很多,世界上第一台测验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司南车、堪称现代计程车始祖的记里鼓车……

什么?古代也有程序员?_第3张图片

什么?古代也有程序员?_第4张图片

此外,早在汉代的织机上,“二进制”思维便有了雏形。

为了织出复杂的纹饰,先民们发明了挑花结本的技术。在图案纸样上画出若干方格,纵线对应经,横线对应纬,这就是“挑花”。上万根经线与纬线的交叠有不同的排列组合,如果把经纬线的上下交叠翻译为两种代码,经线在纬线上方视作1,纬线在经线上方视作0,那么,整幅织物的图案就会变成这样一幅只由0和1组成的图像。在经纬线按照事先计算好的排列组合在织机上穿梭交叠时,才能编织出一副精美的图案。

而这种以0和1为载体的“二进制”思维,是冯诺依曼指令集的基础,也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竟在中国几千年前的织布机上就得以萌芽。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文化传承领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与智慧物联网实验室参与了宁波天一阁古文典籍识别项目;字节跳动与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等机构合作,以文字识别技术(OCR)实现古籍的数字化;自然语言处理(NLP)、3D建模等技术也为建立一个可供阅读检索的古籍线上平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计算机技术是拓宽人类生存空间的钥匙,程序员们就是真实存在的神笔马良,以一串串代码勾勒出虚拟世界的蓝图。如果说诸葛亮和织工们是古代以技术创造方寸乾坤的“程序员”,那么今天的程序员就是现代社会里的诸葛亮,为人类文明发展编织出灿烂的经纬线。

10月24日,我们向每一位从事计算机行业的诸葛亮致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