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回忆—朴素

1

中国地处世界上气候最多变的地方—亚洲。亚洲是世界人口密集的一个洲,这向我们说明了在亚洲的土地上人类是无处不在,也隐含了亚洲是受人为影响最严重的地方。这里透着一股诡异的安全感,安全感是破坏带来的,也只有破坏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感到安心。在废墟中建造出只有人才会拥有的东西,那是我们曾经的样子,而现在依然是曾经。

2

从远古时代先民进行放火烧林后之后,耕种的时代就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农耕文明的到来,使得我们不用在以自然界的动物为食物的主要来源。我们也由此开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古罗马作家加图在他的《农业志》中这样赞美农民:“利益来得最清廉、最稳妥、最不为人所疾视,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绝不心怀恶念。”士农工商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地位最好的总结,农能占据第二可见其重要地位,而在中国土地也是唯一衡量一个人是否富有的证明。(虽现在土地没有了其神圣性,但依然是地位的体现。)

3

在耕种的时代里,先民们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而二十四节气令人叫绝的不仅仅是它时令的准确,还有它出色的语言美、表意美,在这个时代使用它是使人神往的。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里,那是能唯一把握农作物播种、生长发育和收获的方法。是经验于艰苦中生下的子女。

通过对种子的不断筛选使我们对食物认知泛围更广了。比如:水稻、谷子、大豆、荞麦、黍(黄米)、稷(粟,小麦)、麦、豆(菽)、花生等。这也导致一场关于食物的战争开始了,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没有一次战争和食物无关。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在温饱不存的年代里,一袋粮食就是一条人命,中国的历史从宏观上看就粮食争夺的历史、是饥饿的历史。

我看着桌上的苹果,我想知道它的味道,于是,手从不断玩弄它,抚过它红润的肌体,我能感受到它内在蕴含的甜蜜。为了证实,我把它洗净咬了一口。当我咬破它单薄的外衣,吮吸它的汁液,细品它的滋味。它并没有我想像的那样甜蜜。甚至我的舌头还向我反应,它有些微微的苦涩感。在富足的年代里,高颜值的农作物反而丧失了其本味,让我失望的是那些‘丑陋不堪’的农作物,已经退出了正规食物的舞台。只有忽然闪现的记忆,向我昭示着什么?

4

我看《寂静的春天》时看到这样的话“原始的农业社会,农夫耕作时,鲜有昆虫问题。农业发展以后,也就是在大面积地耕作同一种谷物时,问题随之而来。这种耕作方法,使得一些昆虫的数量迅速增长。仅仅耕作一种谷物,这其实有悖于自然规律,它不过是工程师们想象出来的农业形式。"农业的发展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但要发现其中的规律,大自然定下的铁律是发展到何种程度都要遵守的。

农业于我们从生产食物让人活下去到现在变成生产富裕到浪费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团队在这其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他们使粮食之危不再出现。(也只限在中国和和平的国家)这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这使我们的挥霍变得‘理直气壮’起来。用一句玩笑话,还是吃的太饱了!

对于粮食的生产我己无话可说,但对于自然界里其它的植物,我想到一个比喻“就像一头被抑制的大象,只能在放满瓷器的小房里散步”,大象是人盲目时的样子,这是一种无法区分野生植物是否有害的行为。(大部分农民都是如此)他们是抱着“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原则。在农民的眼里不能产出粮食的植物都应该被消灭,他们在还不清楚其他植物对土壤的益处,却在过去残忍的杀害了它们。土壤的状况究竟如何是可以通过一些植物来显示的,也就是我们称之为野草的自然植物群落。

现代农业里化肥也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土壤肥沃起来,使得原始的耕作变得频繁。我绝没有反对现代农业的意思。我只是对这种快速生长快速种植感到悲哀,对被奴役的土地深深地同情。我们应该对所有土地都保有基本的尊重。我们可能永远也回不到民风淳朴的时代了,但是要时长回想自己的来历和归途。

5

我曾不止一次的想过农民的以后,他们以后应该如何自处。城市里的高度繁荣,在各个方面都使人望而却步,农村里依然残存着落后的病根,迁居城市的人逐年增加,这个消息使得本就逐渐消失的农村加快消亡。国家政策的帮扶并没有留住所有人的心。就像我同学说的那样春风吹向偏远的小地方,总是吹不透。我也只能就此打住,我已经逾距了。

6

到了五月中旬,田野里变了一副样子,风吹皱了麦海,使它一阵的欢腾、跳跃。麦子由此从深绿色蜕变成金黄色。这是比艺术更艺术的景象。你看,远方是一群喜鹊,它们们飞行的姿态是人类所学不来的。它们落地是挺着胸脯的,收起的双翅使它头颅抑得很高。它们的样子像是嘲笑我们一般,但它们是有资格嘲笑我们。放弃土地是我们的选择,土地只会包容,它等着我们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幡然醒悟。

大自然,不是属于人类的,人类却完全是属于大自然的。我们应该记住哪里是你的根,那里适合扎根下去。

知识于大爆炸中不断增加不断丢失,处于爆炸中心的青年们,已丧失了冷静的头脑。知识不等于金钱,平凡不代表平庸。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变得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拜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我喜欢这句话。他道出了真理,他强调了劳动,那最根本的劳动。人因为欲望过于旺盛,而忘记了自己其实需要的不多。难怪叔本华会说"人是一团欲望”这种极度悲观的话。现在看来也不无道理。

苇岸先生曾经在他散文《大地上的事情》里写过他对于人的看法“人类仿佛是火,它的存在便伴随着欲与求的光焰。它无论处在什么状态,都会释放那潜伏于它灵魂中的欲求,它永远意识不到幸福,除了那曾伴随过它的幸福逝去之后。它的幻觉使他相信幸福在于它的欲求的获得与满足,但他得到的永远是伴随着意想不到的使他懊悔的东西,于是他开始回顾、缅怀往昔,向往原态的恢复。那永远处于这万劫不复的悖理之中。这是动物的悲剧,植物的胜利。”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7

到了油菜籽成熟的时节,我看见一个老人用镰刀开始收割,收割那些灿烂了一春的油菜。挥动镰刀,收取菜杆,整个动作一气呵成,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此时,太阳只能见到残留的影子。而我与老农方位形成了两个交点,就像是两个极点,这样看田里的老农与校园小道上的我都模糊乎了。

油菜籽的脱落需要经过太阳的冼礼,之后油菜籽就需要通过甩打而脱落,脱落的油菜籽像芝麻一般,一粒一粒的很小,但它们的样子却绝对不同。芝麻像缩小的葵花籽,油菜籽则是像缩小的大豆。这两者绝不相同,至少从形态上是的。这两者又都相同,至少从食用上都可榨油。

用我们从前的榨油都需要用一根粗壮的木头,通过相互作用挤压油菜籽,油就会流出,刚榨过的油里浮着一些杂质的,但正是这原生质的样子使我相信它是无害的。

在以前,我们担心食物有无,现在我们担心食物健康否。

8

行走在人类最后的自由上,眼前一片绿色,这绿色像没有画框的油画,一直延伸到天的那一头。一顶明黄的草帽盖在大地的头上。思绪纷飞之际,眼前重新浮现,远古的先民劳作的身影,那时,土地是人最大的幸福。

人使土地成了农民,土地使人成了稻麦。几千年了,我们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我们放弃了自己最后的自由。去到一个狭小的箱子。最广阔的地方,成了最空旷的地方,最光荣的身份,成了最卑微的人。

放弃了土地,麦子、水稻也失去了改变‘脸色’的能力,低下了头颅。我的邻居(麻雀),已经开始嫌弃我了。它降落于我的房前已经越来越少了。曾经,我们是最好的邻居,它经常向我倾诉丰收,我静静的看着它满足,我亦是很满足。

我坐在自由的田埂上,我放下了一切,只愿此刻,成为每一刻

9

我注意到村里没有多少高大的树木了。而这只是我们村子而已。为此事我骑车转遍了整个镇子,好像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人们的贪婪,就像我们曾经的笑脸已无法寻回。但是所有人都像是目光狭窄从而自信的人。人们相信这样就会获得所谓的幸福。但是幸福提前的获得是有利息的。

当人造出工具砍伐它们那天起,共生便意味着解体,这是他们同时也是人类走向末日的开端。他们在地球的表面上正像残雪一样在一点点缩小、融化,土地挽留不住他们。没有森林的世界如同无雪的冬天一样,令人哀叹的是,那个时代似乎已经不远。

10

我观察过喜鹊筑巢的样子,它们在春天的时候把树枝衔下,那时树的枝条还未感春的来临,一切都还透着未知。我站在树下,抱着谦虚的态度向自然的建筑师学习,这朴素的建筑,比高楼大厦还要令我心折。没有经过计算的房屋,挺立于树干与树干之间。

它们的房屋是由树枝构成,它整体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但也可能会见到碗状的。这是它们最好的婚房。他们还保持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古朴状态。

我漫溯于生机盎然的田野,见到了令我惊心的一幕。一大群喜鹊,不再居住于高大的树木上。他们数量庞大,全都聚集在田野上。(本来我是有看到一只喜鹊在筑巢,可惜这个工程废弃了。)它们好像已经忘记了还有人类的存在。我每天在田野与我的家之间来回往返,我好像忘记了,哪里是田野,哪里是我的家。这成为了我一种习惯。一种受于神的意志而主导的习惯。我看着西去的太阳,它果然就像苇岸说的那样"如圣者临暮”这使人有不舍感觉但只能无奈接受。我眼睛里这最后一丝落日余光不仅撒向我,撒向一切对他眷恋的万物。这是我最后收到它信,“田野上的一切,都顺着光向上生长”。

11

对于农业而言,山林是它所无法触及的地方。空旷的山林里依然拥有着劳动者。打猎就是所有生活在山林里人的选择之一。通过猎杀动物使人活下来,他们绝非是为了杀戮而杀戮,他们遵守自然的法则,对于动物,猎人抱着和农民对土地一样多的感情。

我与同学讨论猎人合法持证的问题,他认为,没有猎人真的可以合法持证,因为持枪就意味着不合法,而猎枪在中国已经意味着绝迹。从法的角度上来讲,他并没有说错什么。但从职业多样化角度来讲,他阻止猎人这个职业的延续性,他认为,在当代没有人再愿意成为猎人,他绝对没有想到没有猎人意味着什么?失去了什么?

对于某些极端猎人,奉守着古老的、不科学的方法,我持反对态度,对于这些应该扬弃。

但这绝非是结束这一职业的决定性因素,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合理的就必须存在”。

12

在林密的地方,总会有果实闪着光,那些光泽是经过成长所带来的。树林在还只能依靠采集的时代里,是我们的救星,那个远古时代树木上的果实是我们唯一的生机。

你能想象这是何等的幸运,那个遍地是凶禽猛兽的世界,我们依靠树林存活,我们由此得到的喘息之机,这是多么宝贵,有多少生物在那一段时间里消失,有多少星光在那一段时间里陨灭。

对于我们那时而言,没有文化、没有规则,也没有讨论生死的时间,有的只是饿就吃东西。

对于自然界所有结过果实的树木都应保持基本的尊重。

13

樵夫是一群以搬运树木遗体而活的古老职业者,他们早己消失在这个现代化的世界里了。

所以这是一个不再需要樵夫的世界,这成为一个‘烟火气的世界’。我还记得我家那口被推倒土灶,它在被推倒之前就已经荒废。因为没有人理它了,所以它背的那口黑锅都生了锈,这在当时谁都没有发现,锅也一样。最后发现时,它已经被推倒了,那口它曾经的黑锅已经被母亲刷的透亮,黑的透亮。

现在总能听见,人们对于土灶的怀念,他都说用以前土灶煮的饭比现在电饭煲煮的香,总是感觉少了一种特殊的东西。我们可以想象;一梱干燥的柴在火中发出的声息,那是一种轻微而响亮的声音。不管谁听到它都会认为那是一种美妙的事情。

14

放蜂人是追逐花的流浪者,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追赶花期的路上。在自然与人关系中,他们与蜂是最为密切的。

从蜂箱里取出蜜寸来,是自然对两者的甜蜜馈赠,合上蜂箱,蜜蜂还在忙碌。他们不知道命运的线已经交织。

与放蜂人不同的是采蜜人,他们是一群追随蜜蜂的人。野生蜂没有人养的蜂温顺,充满了攻击性。雨果在他的著作《悲惨世界》里说“城市会使人变得凶残,因为它使人腐化堕落。山、海和森林,使人变得粗野。它们只发展这种野性,却不毁灭人性。”现在看来蜜蜂也逃不过这一命运。

15

麦客是一种有时间性质的工作,在现代化生产的社会里,他们用双手挑战机械化的竞争,劳动的‘价值’大打折扣,而麦客们似乎也只是为狭窄山坡这样无法机械化收割而存在。

他们踩着麦子成熟的节奏,用双手挑战现代化机械。田野上因成熟而弯下腰的谷物,让他们露出真心的笑容。这笑容是质朴、单纯、满足的。他们工作的间隙,你可以发现一种色彩上的变化,从金黄一色到土黄色的转变很慢但是持久,割过的麦地你可以发现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景,鸟儿与蚂蚁也在忙碌不停,它们收集被遗留的谷粒。这是我们共同的丰收。

朴实的麦客们面对辛劳的生活,只是简单的生活需求,但处在这个时代里,他们的存在似乎变成了一符号。

16

自行车的铃声从清晨的薄雾里传出,一个挎着包手拿信封的人走向一户人家。随后一声清亮的声音响起“你好,有人在家吗?你的信到了,请签收”那声音透过清晨的空气,明示来意。

他的包在我看来永远都装满“家书”,在离他不远的时候好像还能从信封上嗅出墨香,嗅出温度,信纸上的家长里短联系着离家游子与家的温暖。一张纸或许写不完所有想说的话,但它足以抚慰心灵。信使就在一条寂静的路上默默送信,他们懂得路长纸短,诉不完一生的事!

17

儿童节,一个独属于儿童的节日。这一天是属于儿童们的狂欢,欢声笑语是今天节日唯一的背景音乐。

今天游乐园里,旋转的木马不再空空,缓慢转动的摩天轮上死了浪漫却升起一双望向远方的清澈眸光,就在今天欢快童谣终于打败了忧郁沉闷的流行歌。

我突然想到我那走了许久的童年,流下泪水。我的童年长大了,它消失在我忙着长大的时间里。童年,在我的生长中不断失去。成年迫使我变得浑浊,使我懂得将一切都要隐藏起来,老练的不再发出一点声响。我终于还是有了城府,学会了虚伪,从表面你猜不出我要做什么。

长大了,我们还是逃不过长大的命运。

18

行商,一种将要消失或者己经消失的商业形式。这是一群没有固定地方的行脚商人。在我的认知中这个世界有两种商人,一种在一个地方呆着不动等人上门,(叫做店铺)一种是主动找客人去卖东西的。(叫做行商)每一次行商都是一种辛苦的迁徙活动,他们出现在什么地方就会使这个物资稀少地方得以生活,在偏远的农村或山区的人们为了获得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会在村口或大山的入口等着他们的到来。当我年幼时还能遇见很多行商的,但随着进步发展现在已经很少遇到了。

在经济的漩涡里,我们都难以脱身。但我仍然希望,每一种职业都可以存在传承。

19

护林员,一生都为树木、动物、昆虫,而不断努力的人。他们的一生或许除了自己的家人就没人在意了,但他们也无所谓有没有人在意。他们真正在意的或许只是某棵树下多落下的树叶,某棵倒下且不知名的植物,一只受伤的鸟类或动物。

他们对于自然的关怀,经过时间成为他们的一种本能;一种非血缘的亲人关系。

我们应该时常去大自然看一下,不是为了别的,只为了我们的心情愉快!

20

采药人,是古老职业里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他们从诞生开始就与山林建立起共生关系。一名真正的采药人会在药材完全成熟后采摘,并把采摘后药材上的种子种回原位。在山谷峭壁上也有药材存在,为了采摘峭壁上的药材需要他们掌握“飞檐走壁”的技能。但不是每次都能有惊无险的把药采走。山腰间的风会把它们的绳索吹的荡起来,一个不小心就会丧命。活着,就能带走自然孕育的精华。

当自然与我面对面时,我选择遵守它的规则。大自然并不需要人类,人类却要依靠大自然。

21

旅者,一群自愿的流浪者,一群为了寻找新鲜感的冒险者。

我是一个惫懒的人,但我依然有出走的想法。我想要自我放逐一下,我想要在一条路上孤单的走一次。在人堆里呆着良久也有些厌烦了,人总会离家,那就去远游一次好了。

路上的一切风景都像是为我而生的一样,我还未穿过密林就能隐约听到鸟的叽喳声、树叶的飒飒声。我还未穿过沙漠就能隐约听到沙子的欢呼声、骆驼的驼铃声……

去旅行,不要有选择,要出发了。

22

我看纪寻片冈仁波齐,被其中的朝圣所感动。在现代化的公路上可以看到一群人用最古老的方式表达信抑,真是非常幸运。我看的见信抑的伟力在这条路上得以又一次重显。

他们的每一次扣首都是与大地距离最近的时候,他们扣首时,额头紧贴着大地,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大地所赋予的福报,山路弯延,心灵充盈。

神灵在心中,路在脚下。在繁荣的背后,不该是一片空空。

23

在破损的自然环境里,没有人能说,对它没有过一丝伤害。对于天气而言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地球大气层就会增如百分之七的水分,这会使天气变得更加莫测。森林里的树木大量消失,地球上碳排放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而森林在减排碳这一方面很有帮助,我为人类所做下的恶事羞愧,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或者现在仍然是。而在海洋内,生物消失的很快,如果把消失的生物换成人类你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可怕。这是可以同世界上发生过的任何一次大屠杀事件同等性质的,而这样的事情海洋每天都在进行。只有你亲眼见到捕鱼船的效率,你就会知道为何海洋会变得死气沉沉。

大自然不需要人类,是人类需要大自然。

24

今天是惊蛰后的第一天,与昨天不同,今天没有感到如昨日般的温柔,一阵阵风吹打在身上使人不住发抖。春天里的风就是这样会不时发些小脾气,就像我舍友的小女友一样,既让他无奈又幸福,而这也是要让你注意它已到来。

25

我看见附近的邻居们,正在松土。我由此想到土地之所以连成一片,正是因每一粒土都紧紧的抱住对方,使他们不逾距。听邻居他们拍打土块,那声音有一种奇妙的韵律感。它能使你想到一个叛逆少年的成长,成长中他所经历的摔打会使他知道自己的渺小。在人所站立的土地上,这样的摔打每天都在进行,而我也坚信,无论过去多久这样的摔打必不可少。(不论是对人还是对土地)

26

上学前最后一次漫溯在田野上,心里难免会不舍难过。这使我想起了《悲惨世界》的作者维克多雨果在其作品中所说“城市会使人变得凶残,因为它使人腐化堕落。山、海和森林,使人变得粗野。它们只发展这种野性,却不毁灭人性。”

而去某个地方我喜欢提前出发,等待其它人的到来。等待是一种美德。可坐在候车厅里心情总是莫名烦躁,时间一点点从眼前走过,像右侧的履带一样缓慢却一刻不停。

27

窗外叶芽展露了新叶,生机由此才明晰起来。我没有想到的是事都春天了,还能见到树叶凋零。这打破了我原有对树叶的某些观念。

那片树叶是突然凋零的,而我也是无意见到的。这是一个偶然吗?这并非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只是因为我的偶然造成了它也成了偶然。

所以到底是我主导了叶子,还是叶子主导我的认知。对于叶子而言,这只是因为它到了必须落的时候了,对于我而言,这片叶子引起我的思索改变了我的一个观念。它从未想过这些,而我因它而想到这些是我所未想过的。

从我这个方向看叶片很厚实,应该有些分量。它看似落入了现实的土里,但其实也落入我贫瘠的世界。为大地增肥的同时,也为我贡献了它最后的一支舞。

28

生日,我们通常认为是自己的出生之日,只为自己庆生,其实不然我们因为母亲而来到世间,我们也需要为母亲庆生。我们的一切感受都是母亲赐予的,而母亲在我们的出生之日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对我们而言,过生日只是请客吃饭,而对母亲而言,我们还是一个婴孩,她重新见证了我们的诞生。

我说起这些并非是为了博人眼球,而是确有存在的,对母亲应该有的感情。

旧的事物,正在死去,它们仅剩的一丝痕迹,也会消失在时间里。而我写东西就是为了使人们有一天对失去的东西感到缅怀。1

中国地处世界上气候最多变的地方—亚洲。亚洲是世界人口密集的一个洲,这向我们说明了在亚洲的土地上人类是无处不在,也隐含了亚洲是受人为影响最严重的地方。这里透着一股诡异的安全感,安全感是破坏带来的,也只有破坏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感到安心。在废墟中建造出只有人才会拥有的东西,那是我们曾经的样子,而现在依然是曾经。


2

从远古时代先民进行放火烧林后之后,耕种的时代就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农耕文明的到来,使得我们不用在以自然界的动物为食物的主要来源。我们也由此开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古罗马作家加图在他的《农业志》中这样赞美农民:“利益来得最清廉、最稳妥、最不为人所疾视,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绝不心怀恶念。”士农工商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地位最好的总结,农能占据第二可见其重要地位,而在中国土地也是唯一衡量一个人是否富有的证明。(虽现在土地没

有了其神圣性,但依然是地位的体现。)


3

在耕种的时代里,先民们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而二十四节气令人叫绝的不仅仅是它时令的准确,还有它出色的语言美、表意美,在这个时代使用它是使人神往的。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里,那是能唯一把握农作物播种、生长发育和收获的方法。是经验于艰苦中生下的子女。

通过对种子的不断筛选使我们对食物认知泛围更广了。比如:水稻、谷子、大豆、荞麦、黍(黄米)、稷(粟,小麦)、麦、豆(菽)、花生等。这也导致一场关于食物的战争开始了,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没有一次战争和食物无关。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在温饱不存的年代里,一袋粮食就是一条人命,中国的历史从宏观上看就粮食争夺的历史、是饥饿的历史。

我看着桌上的苹果,我想知道它的味道,于是,手从不断玩弄它,抚过它红润的肌体,我能感受到它内在蕴含的甜蜜。为了证实,我把它洗净咬了一口。当我咬破它单薄的外衣,吮吸它的汁液,细品它的滋味。它并没有我想像的那样甜蜜。甚至我的舌头还向我反应,它有些微微的苦涩感。在富足的年代里,高颜值的农作物反而丧失了其本味,让我失望的是那些‘丑陋不堪’的农作物,已经退出了正规食物的舞台。只有忽然闪现的记忆,向我昭示着什么?


4

我看《寂静的春天》时看到这样的话“原始的农业社会,农夫耕作时,鲜有昆虫问题。农业发展以后,也就是在大面积地耕作同一种谷物时,问题随之而来。这种耕作方法,使得一些昆虫的数量迅速增长。仅仅耕作一种谷物,这其实有悖于自然规律,它不过是工程师们想象出来的农业形式。"农业的发展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但要发现其中的规律,大自然定下的铁律是发展到何种程度都要遵守的。

农业于我们从生产食物让人活下去到现在变成生产富裕到浪费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团队在这其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他们使粮食之危不再出现。(也只限在中国和和平的国家)这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这使我们的挥霍变得‘理直气壮’起来。用一句玩笑话,还是吃的太饱了!

对于粮食的生产我己无话可说,但对于自然界里其它的植物,我想到一个比喻“就像一头被抑制的大象,只能在放满瓷器的小房里散步”,大象是人盲目时的样子,这是一种无法区分野生植物是否有害的行为。(大部分农民都是如此)他们是抱着“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原则。在农民的眼里不能产出粮食的植物都应该被消灭,他们在还不清楚其他植物对土壤的益处,却在过去残忍的杀害了它们。土壤的状况究竟如何是可以通过一些植物来显示的,也就是我们称之为野草的自然植物群落。

现代农业里化肥也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土壤肥沃起来,使得原始的耕作变得频繁。我绝没有反对现代农业的意思。我只是对这种快速生长快速种植感到悲哀,对被奴役的土地深深地同情。我们应该对所有土地都保有基本的尊重。我们可能永远也回不到民风淳朴的时代了,但是要时长回想自己的来历和归途。


5

我曾不止一次的想过农民的以后,他们以后应该如何自处。城市里的高度繁荣,在各个方面都使人望而却步,农村里依然残存着落后的病根,迁居城市的人逐年增加,这个消息使得本就逐渐消失的农村加快消亡。国家政策的帮扶并没有留住所有人的心。就像我同学说的那样春风吹向偏远的小地方,总是吹不透。我也只能就此打住,我已经逾距了。


6

到了五月中旬,田野里变了一副样子,风吹皱了麦海,使它一阵的欢腾、跳跃。麦子由此从深绿色蜕变成金黄色。这是比艺术更艺术的景象。你看,远方是一群喜鹊,它们们飞行的姿态是人类所学不来的。它们落地是挺着胸脯的,收起的双翅使它头颅抑得很高。它们的样子像是嘲笑我们一般,但它们是有资格嘲笑我们。放弃土地是我们的选择,土地只会包容,它等着我们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幡然醒悟。

大自然,不是属于人类的,人类却完全是属于大自然的。我们应该记住哪里是你的根,那里适合扎根下去。

知识于大爆炸中不断增加不断丢失,处于爆炸中心的青年们,已丧失了冷静的头脑。知识不等于金钱,平凡不代表平庸。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变得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拜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我喜欢这句话。他道出了真理,他强调了劳动,那最根本的劳动。人因为欲望过于旺盛,而忘记了自己其实需要的不多。难怪叔本华会说"人是一团欲望”这种极度悲观的话。现在看来也不无道理。

苇岸先生曾经在他散文《大地上的事情》里写过他对于人的看法“人类仿佛是火,它的存在便伴随着欲与求的光焰。它无论处在什么状态,都会释放那潜伏于它灵魂中的欲求,它永远意识不到幸福,除了那曾伴随过它的幸福逝去之后。它的幻觉使他相信幸福在于它的欲求的获得与满足,但他得到的永远是伴随着意想不到的使他懊悔的东西,于是他开始回顾、缅怀往昔,向往原态的恢复。那永远处于这万劫不复的悖理之中。这是动物的悲剧,植物的胜利。”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7

到了油菜籽成熟的时节,我看见一个老人用镰刀开始收割,收割那些灿烂了一春的油菜。挥动镰刀,收取菜杆,整个动作一气呵成,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此时,太阳只能见到残留的影子。而我与老农方位形成了两个交点,就像是两个极点,这样看田里的老农与校园小道上的我都模糊乎了。

油菜籽的脱落需要经过太阳的冼礼,之后油菜籽就需要通过甩打而脱落,脱落的油菜籽像芝麻一般,一粒一粒的很小,但它们的样子却绝对不同。芝麻像缩小的葵花籽,油菜籽则是像缩小的大豆。这两者绝不相同,至少从形态上是的。这两者又都相同,至少从食用上都可榨油。

用我们从前的榨油都需要用一根粗壮的木头,通过相互作用挤压油菜籽,油就会流出,刚榨过的油里浮着一些杂质的,但正是这原生质的样子使我相信它是无害的。

在以前,我们担心食物有无,现在我们担心食物健康否。


8

行走在人类最后的自由上,眼前一片绿色,这绿色像没有画框的油画,一直延伸到天的那一头。一顶明黄的草帽盖在大地的头上。思绪纷飞之际,眼前重新浮现,远古的先民劳作的身影,那时,土地是人最大的幸福。

人使土地成了农民,土地使人成了稻麦。几千年了,我们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我们放弃了自己最后的自由。去到一个狭小的箱子。最广阔的地方,成了最空旷的地方,最光荣的身份,成了最卑微的人。

放弃了土地,麦子、水稻也失去了改变‘脸色’的能力,低下了头颅。我的邻居(麻雀),已经开始嫌弃我了。它降落于我的房前已经越来越少了。曾经,我们是最好的邻居,它经常向我倾诉丰收,我静静的看着它满足,我亦是很满足。

我坐在自由的田埂上,我放下了一切,只愿此刻,成为每一刻


9

我注意到村里没有多少高大的树木了。而这只是我们村子而已。为此事我骑车转遍了整个镇子,好像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人们的贪婪,就像我们曾经的笑脸已无法寻回。但是所有人都像是目光狭窄从而自信的人。人们相信这样就会获得所谓的幸福。但是幸福提前的获得是有利息的。

当人造出工具砍伐它们那天起,共生便意味着解体,这是他们同时也是人类走向末日的开端。他们在地球的表面上正像残雪一样在一点点缩小、融化,土地挽留不住他们。没有森林的世界如同无雪的冬天一样,令人哀叹的是,那个时代似乎已经不远。


10

我观察过喜鹊筑巢的样子,它们在春天的时候把树枝衔下,那时树的枝条还未感春的来临,一切都还透着未知。我站在树下,抱着谦虚的态度向自然的建筑师学习,这朴素的建筑,比高楼大厦还要令我心折。没有经过计算的房屋,挺立于树干与树干之间。

它们的房屋是由树枝构成,它整体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但也可能会见到碗状的。这是它们最好的婚房。他们还保持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古朴状态。

我漫溯于生机盎然的田野,见到了令我惊心的一幕。一大群喜鹊,不再居住于高大的树木上。他们数量庞大,全都聚集在田野上。(本来我是有看到一只喜鹊在筑巢,可惜这个工程废弃了。)它们好像已经忘记了还有人类的存在。我每天在田野与我的家之间来回往返,我好像忘记了,哪里是田野,哪里是我的家。这成为了我一种习惯。一种受于神的意志而主导的习惯。我看着西去的太阳,它果然就像苇岸说的那样"如圣者临暮”这使人有不舍感觉但只能无奈接受。我眼睛里这最后一丝落日余光不仅撒向我,撒向一切对他眷恋的万物。这是我最后收到它信,“田野上的一切,都顺着光向上生长”。


11

对于农业而言,山林是它所无法触及的地方。空旷的山林里依然拥有着劳动者。打猎就是所有生活在山林里人的选择之一。通过猎杀动物使人活下来,他们绝非是为了杀戮而杀戮,他们遵守自然的法则,对于动物,猎人抱着和农民对土地一样多的感情。

我与同学讨论猎人合法持证的问题,他认为,没有猎人真的可以合法持证,因为持枪就意味着不合法,而猎枪在中国已经意味着绝迹。从法的角度上来讲,他并没有说错什么。但从职业多样化角度来讲,他阻止猎人这个职业的延续性,他认为,在当代没有人再愿意成为猎人,他绝对没有想到没有猎人意味着什么?失去了什么?

对于某些极端猎人,奉守着古老的、不科学的方法,我持反对态度,对于这些应该扬弃。

但这绝非是结束这一职业的决定性因素,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合理的就必须存在”。


12

在林密的地方,总会有果实闪着光,那些光泽是经过成长所带来的。树林在还只能依靠采集的时代里,是我们的救星,那个远古时代树木上的果实是我们唯一的生机。

你能想象这是何等的幸运,那个遍地是凶禽猛兽的世界,我们依靠树林存活,我们由此得到的喘息之机,这是多么宝贵,有多少生物在那一段时间里消失,有多少星光在那一段时间里陨灭。

对于我们那时而言,没有文化、没有规则,也没有讨论生死的时间,有的只是饿就吃东西。

对于自然界所有结过果实的树木都应保持基本的尊重。


13

樵夫是一群以搬运树木遗体而活的古老职业者,他们早己消失在这个现代化的世界里了。

所以这是一个不再需要樵夫的世界,这成为一个‘烟火气的世界’。我还记得我家那口被推倒土灶,它在被推倒之前就已经荒废。因为没有人理它了,所以它背的那口黑锅都生了锈,这在当时谁都没有发现,锅也一样。最后发现时,它已经被推倒了,那口它曾经的黑锅已经被母亲刷的透亮,黑的透亮。

现在总能听见,人们对于土灶的怀念,他都说用以前土灶煮的饭比现在电饭煲煮的香,总是感觉少了一种特殊的东西。我们可以想象;一梱干燥的柴在火中发出的声息,那是一种轻微而响亮的声音。不管谁听到它都会认为那是一种美妙的事情。


14

放蜂人是追逐花的流浪者,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追赶花期的路上。在自然与人关系中,他们与蜂是最为密切的。

从蜂箱里取出蜜寸来,是自然对两者的甜蜜馈赠,合上蜂箱,蜜蜂还在忙碌。他们不知道命运的线已经交织。

与放蜂人不同的是采蜜人,他们是一群追随蜜蜂的人。野生蜂没有人养的蜂温顺,充满了攻击性。雨果在他的著作《悲惨世界》里说“城市会使人变得凶残,因为它使人腐化堕落。山、海和森林,使人变得粗野。它们只发展这种野性,却不毁灭人性。”现在看来蜜蜂也逃不过这一命运。


15

麦客是一种有时间性质的工作,在现代化生产的社会里,他们用双手挑战机械化的竞争,劳动的‘价值’大打折扣,而麦客们似乎也只是为狭窄山坡这样无法机械化收割而存在。

他们踩着麦子成熟的节奏,用双手挑战现代化机械。田野上因成熟而弯下腰的谷物,让他们露出真心的笑容。这笑容是质朴、单纯、满足的。他们工作的间隙,你可以发现一种色彩上的变化,从金黄一色到土黄色的转变很慢但是持久,割过的麦地你可以发现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景,鸟儿与蚂蚁也在忙碌不停,它们收集被遗留的谷粒。这是我们共同的丰收。

朴实的麦客们面对辛劳的生活,只是简单的生活需求,但处在这个时代里,他们的存在似乎变成了一符号。


16

自行车的铃声从清晨的薄雾里传出,一个挎着包手拿信封的人走向一户人家。随后一声清亮的声音响起“你好,有人在家吗?你的信到了,请签收”那声音透过清晨的空气,明示来意。

他的包在我看来永远都装满“家书”,在离他不远的时候好像还能从信封上嗅出墨香,嗅出温度,信纸上的家长里短联系着离家游子与家的温暖。一张纸或许写不完所有想说的话,但它足以抚慰心灵。信使就在一条寂静的路上默默送信,他们懂得路长纸短,诉不完一生的事!


17

儿童节,一个独属于儿童的节日。这一天是属于儿童们的狂欢,欢声笑语是今天节日唯一的背景音乐。

今天游乐园里,旋转的木马不再空空,缓慢转动的摩天轮上死了浪漫却升起一双望向远方的清澈眸光,就在今天欢快童谣终于打败了忧郁沉闷的流行歌。

我突然想到我那走了许久的童年,流下泪水。我的童年长大了,它消失在我忙着长大的时间里。童年,在我的生长中不断失去。成年迫使我变得浑浊,使我懂得将一切都要隐藏起来,老练的不再发出一点声响。我终于还是有了城府,学会了虚伪,从表面你猜不出我要做什么。

长大了,我们还是逃不过长大的命运。


18

行商,一种将要消失或者己经消失的商业形式。这是一群没有固定地方的行脚商人。在我的认知中这个世界有两种商人,一种在一个地方呆着不动等人上门,(叫做店铺)一种是主动找客人去卖东西的。(叫做行商)每一次行商都是一种辛苦的迁徙活动,他们出现在什么地方就会使这个物资稀少地方得以生活,在偏远的农村或山区的人们为了获得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会在村口或大山的入口等着他们的到来。当我年幼时还能遇见很多行商的,但随着进步发展现在已经很少遇到了。

在经济的漩涡里,我们都难以脱身。但我仍然希望,每一种职业都可以存在传承。


19

护林员,一生都为树木、动物、昆虫,而不断努力的人。他们的一生或许除了自己的家人就没人在意了,但他们也无所谓有没有人在意。他们真正在意的或许只是某棵树下多落下的树叶,某棵倒下且不知名的植物,一只受伤的鸟类或动物。

他们对于自然的关怀,经过时间成为他们的一种本能;一种非血缘的亲人关系。

我们应该时常去大自然看一下,不是为了别的,只为了我们的心情愉快!


20

采药人,是古老职业里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他们从诞生开始就与山林建立起共生关系。一名真正的采药人会在药材完全成熟后采摘,并把采摘后药材上的种子种回原位。在山谷峭壁上也有药材存在,为了采摘峭壁上的药材需要他们掌握“飞檐走壁”的技能。但不是每次都能有惊无险的把药采走。山腰间的风会把它们的绳索吹的荡起来,一个不小心就会丧命。活着,就能带走自然孕育的精华。

当自然与我面对面时,我选择遵守它的规则。大自然并不需要人类,人类却要依靠大自然。


21

旅者,一群自愿的流浪者,一群为了寻找新鲜感的冒险者。

我是一个惫懒的人,但我依然有出走的想法。我想要自我放逐一下,我想要在一条路上孤单的走一次。在人堆里呆着良久也有些厌烦了,人总会离家,那就去远游一次好了。

路上的一切风景都像是为我而生的一样,我还未穿过密林就能隐约听到鸟的叽喳声、树叶的飒飒声。我还未穿过沙漠就能隐约听到沙子的欢呼声、骆驼的驼铃声……

去旅行,不要有选择,要出发了。


22

我看纪寻片冈仁波齐,被其中的朝圣所感动。在现代化的公路上可以看到一群人用最古老的方式表达信抑,真是非常幸运。我看的见信抑的伟力在这条路上得以又一次重显。

他们的每一次扣首都是与大地距离最近的时候,他们扣首时,额头紧贴着大地,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大地所赋予的福报,山路弯延,心灵充盈。

神灵在心中,路在脚下。在繁荣的背后,不该是一片空空。


23

在破损的自然环境里,没有人能说,对它没有过一丝伤害。对于天气而言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地球大气层就会增如百分之七的水分,这会使天气变得更加莫测。森林里的树木大量消失,地球上碳排放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而森林在减排碳这一方面很有帮助,我为人类所做下的恶事羞愧,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或者现在仍然是。而在海洋内,生物消失的很快,如果把消失的生物换成人类你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可怕。这是可以同世界上发生过的任何一次大屠杀事件同等性质的,而这样的事情海洋每天都在进行。只有你亲眼见到捕鱼船的效率,你就会知道为何海洋会变得死气沉沉。

大自然不需要人类,是人类需要大自然。


24

今天是惊蛰后的第一天,与昨天不同,今天没有感到如昨日般的温柔,一阵阵风吹打在身上使人不住发抖。春天里的风就是这样会不时发些小脾气,就像我舍友的小女友一样,既让他无奈又幸福,而这也是要让你注意它已到来。


25

我看见附近的邻居们,正在松土。我由此想到土地之所以连成一片,正是因每一粒土都紧紧的抱住对方,使他们不逾距。听邻居他们拍打土块,那声音有一种奇妙的韵律感。它能使你想到一个叛逆少年的成长,成长中他所经历的摔打会使他知道自己的渺小。在人所站立的土地上,这样的摔打每天都在进行,而我也坚信,无论过去多久这样的摔打必不可少。(不论是对人还是对土地)


26

上学前最后一次漫溯在田野上,心里难免会不舍难过。这使我想起了《悲惨世界》的作者维克多雨果在其作品中所说“城市会使人变得凶残,因为它使人腐化堕落。山、海和森林,使人变得粗野。它们只发展这种野性,却不毁灭人性。”

而去某个地方我喜欢提前出发,等待其它人的到来。等待是一种美德。可坐在候车厅里心情总是莫名烦躁,时间一点点从眼前走过,像右侧的履带一样缓慢却一刻不停。


27

窗外叶芽展露了新叶,生机由此才明晰起来。我没有想到的是事都春天了,还能见到树叶凋零。这打破了我原有对树叶的某些观念。

那片树叶是突然凋零的,而我也是无意见到的。这是一个偶然吗?这并非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只是因为我的偶然造成了它也成了偶然。

所以到底是我主导了叶子,还是叶子主导我的认知。对于叶子而言,这只是因为它到了必须落的时候了,对于我而言,这片叶子引起我的思索改变了我的一个观念。它从未想过这些,而我因它而想到这些是我所未想过的。

从我这个方向看叶片很厚实,应该有些分量。它看似落入了现实的土里,但其实也落入我贫瘠的世界。为大地增肥的同时,也为我贡献了它最后的一支舞。


28

生日,我们通常认为是自己的出生之日,只为自己庆生,其实不然我们因为母亲而来到世间,我们也需要为母亲庆生。我们的一切感受都是母亲赐予的,而母亲在我们的出生之日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对我们而言,过生日只是请客吃饭,而对母亲而言,我们还是一个婴孩,她重新见证了我们的诞生。

我说起这些并非是为了博人眼球,而是确有存在的对母亲应有之情。


旧的事物,正在死去,它们仅剩的一丝痕迹,也会消失在时间里。而我写东西就是为了使人们有一天对失去的东西感到缅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地上的回忆—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