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新学习了李老师4.2号的课程,并做了笔记。
个人的能力决定了是锦还是粗布。
学习心理也就是在传授,传授方式有三种也就是三传。
形传靠练
心传靠接
神传靠融
要有足够的练习,通过练习,将原有的知识框架进行扩大和补充,提高。练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心理层面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信不信之分。忌讳去比较,先要学会接,也就是匹配的问题。融是更高的要求,融就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
将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变为大众比较容易接受的浅显的语言,让对方听得懂对方才能接受。把一个深奥的道理通过浅显的语言让对方能够入脑入心,这才是高水平。
认识你自己知道你是谁是非常困难的。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案例来让更多的人去反思,自己监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习老师是如何去举例子?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我自己的体验,举自己的例子是独一无二的,是自己的体验,没有人能够反驳你,也没有人能够把你的例子进行推行,推翻他有他的唯一性。围着自己来举例子。所有的例子都是有原型,但是会进行放大与深入化。与心理学的原理相结合,形成故事讲给受众。
知道和谁说话比知道讲正确的话更重要。
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观点。论据是为论点来服务的。关键就是知道和谁讲话比知道讲正确的话更重要。通过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故事来验证这一个观点。通过一个故事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观点。要让对方能够和自己结合去反思去行动。名言警句只能对心理高度健康的人起作用,对于心理不健康的人知道也做不到。知道做不到的时候反而增加了内心的冲突。如同现在的我。记住观点不重要,如何把观点用鲜活的事例有血有肉的讲呈现出来,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让受众能够结合自己去体验去变成行动,这才是我们将来为社会心理服务师讲课所起的作用。
将来需要的是横联中联互联的能力。也就是说换位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共情的能力。
讲座一定是系列的,要有头有尾自圆其说。
把别人当自己,一切心理问题根源就是把别人当自己。以自我为中心。把孩子当自己,把学生当自己。
把自己当别人,一切心理问题的解决就是学会换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能不能做到把自己当别人,就是首先要把自己当自己。自尊是自信的前提,有了自尊才有了自信。无法共情,是因为无法做到把自己当自己。也就是做有尊严的人。
而马斯洛需求理论中,自尊是属于自第4层。第1层是生理的需要,食,色,睡的需要。第2层是安全需要,生理需要无法满足,便无法满足安全的需要,越是基本的需要越重要。第3层是爱和归属的需要,很多人不合群,没有归属感,感受不到别人对他的好,他也不会去爱别人。安全感的满足才会产生爱和归属感。第4层才是自尊的需要。当一个人有了爱和归属感的时候,才会有尊严的需要,才能会知道拒绝。低自尊。对别人的孩子好,但是对对自己的孩子不好,这是存在着低自尊。
如果能够做到,把自己当自己那么也就可以做到把别人当别人。人只有有了自尊,才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和人交往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有边界感。好成一个头,接下来就会打成一锅粥。婆媳关系不是母女关系,要知道边界在哪里。我知道我是谁,我也知道你是谁,这就是有尊严。
自尊=成功/报复。
无法做到把自己当自己,缺乏自尊。没有自尊便不敢去把自己独立出来。
不要被语言所催眠,而要去提取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就是从论据开始引出,明白自己对谁说话比说正确的话更重要,然后引出了把别人当自己和把自己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意识不到自己正在以自我为中心的。
积累经典的名言警句,唐诗宋词,经典的力量更容易发生供应,这是集体无意识。
《庄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并加以解释。
和一个知了去谈冬天多么冷,那不是知了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知道对方是知了要比你和知了所讲的话更重要。
同样的道理,还有井底之蛙的故事。
心理现象的普及是最难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井底之蛙,要让对方挑出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去才能看得清。
首先我们知道受到了
空间的限制,还有时间的限制。
好的讲者,就要看他是否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了讲者的水平。背后隐藏的心理原理:当我讲对方听的时候,假设对方的心里是健康的,当提出问题的时候假设的是对方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比较低的。心理不健康的人就要反着说,变陈述句为一句。很好的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极为好为人师。一个人要想打败另一个人的时候,就是要拜他为师。拜他为师便把他放在了明处,他的弱点暴露出来,你在暗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让一只青蛙知道井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天的时候,这就是让他产生了自知,让他知道自己是无知的,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便是自知。
青蛙是更愿意待在井底下,还是跳出来?挑出来,便意味着风险与责任。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人更愿意逃避自由。心里的成长注定要在挫折当中前行,没有挫折就一定没有成长,就是要打破现状。这样的提问在现场中讲课的时候,不但要提提到了调节气氛缓解疲劳,更重要的是促使一些人产生思考。
一切的心理问题来自于把别人当自己以自我为中心,有心理问题的人,都是背对的太阳,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心理健康的人前面是一片光明,但是他知道他的背后是黑暗的,心理不健康的人面对着黑暗,背对着阳光,他为什么不想转过身来面对光明?告诉他转过身来是没有用的,因为转过身来面对光明的时候是要刺眼睛的,是不舒服的。跑出第2个问题,人更喜欢黑暗,还是人更更喜欢光明。道理层面的答案和心理层面的答案正好是反着的。当大多数人都说出道理的答案的时候,要勇敢的说,不忍更喜欢黑暗。从动力学上来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黑暗中来的,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都是黑暗的。我们从黑暗中来的,我们更喜欢黑暗。当你不具备心理能力的时候,便更愿意在黑暗中呆着。当无数人都喊着想成功的时候,为什么很多的人都迈不出成功的步伐。
现象学是横着的,动力学是纵着的,经过交叉就可以进行定位。这样听众才能够听得更加明确。
人都是时空下的产物。如何从时间中跳出来?现实意义是挑不出来的,但心理意义上是可以调出来的,通过举例来体验时间的变迁。更重要的是从现在看到未来,人就是为了未来而活着的,那就是希望。视觉冲击更有效果。30年前的春晚的,现在看起来服装是多么的土气。是时间改变了我们的看法。要留意收集一些给人视觉冲击的的视频往往渠道,意想不到的效果。
无论怎么说,此时此刻的我是我一生当中最年轻的时候,我把我余生当中最年轻的时刻献给了在座的各位。为什么很多人过不好当家当下是因为他不去体验。以自己为例子来讲。10年之前的我和现在的我以及10年之后的我看到现在的我。在时间流当中的体验可以打动所有的人,因为我们一直在时间的流中间裹挟着走,却没有去体验。一定要很好的抓好这一天,余生当中最年轻的这一天。用鲜活的例子来,通过对于时空的讲解,让一个人跳出来,因为一个人有了事,心理问题就是在时空里想挑不出来,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在井底下,我们现在是在讲自制这个话题,认识自己。
过时是什么?怎么才能不过失?在讲课中与现实结合,才能有所谓的现实意义。
如何才能不过是越简单的东西越不容易过时。装修中装饰的越复杂,它过时的越快,越简单的越越不容易过时。衣服也是这样的。心理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我们的心里想的太复杂。现在我们的心想得越来越复杂,需要越来越多欲望,越来越多,在物质享受各种各样的呈现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越来越远,这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成了一个没有精神家园的优势,这时候便会出现心理问题。往往不能活在当下,脱离了精神家园。一句话就是不忘初心,你的起点也就是你的终点。生活简单化,物质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安全感越来越高了,还是越来越低了。有些人他的安全部感不足,才肯需要用物质的东西来填充。当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时候,他的安全感反而会越来越低。
一个人无知的时候是不知道自己无知的井底之蛙是不知道自己在井底下的,正因为他自己不知道在井底下,他认为自己整体的世界就是外部的世界,这就是无知,无知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普及心理知识,了解心理现象,我们直接的目的就是让受众知道有,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达到自知状态。只有知道自己不知道才能达到第3个层次,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叫无知,知道自己不知道叫自知,知道自己知道叫绝产,不知道自己知道,这叫习惯。
正因为司空见惯,所以才会熟视无睹,学习就是要打破这种熟视无睹。要知其人,然后要去查一下,知其所以然。
知道自己知道也就是觉察。也就是敏感或者敏锐,就是小刺激产生的大反应。挫折商高的人对于挫折不敏感,所以他就越挫越勇。意识就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也就是觉察。便联系到无意识和前意识。同时联系到梦,就是在非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就让他去感受当下,去想一个原来司空见惯的问题,换一种思路来去思考,也就是说一是扩大线性自我探索,全新的思考。通过安全知识来举例子,一个人是安全知识重要还是安全意识重要?安全事故的责任人他不缺安全知识,是没有安全意识。就是没有对安全的觉察能力。知道很多的大道理,却仍然无法过好自己的生活,是因为缺乏觉察能力,缺乏活在当下的能力。
经过三个月的练习,基本就可以达成习惯,习惯就不再好能,也不会觉得太累了。
4个状态,三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无知状态,知道自己不知道是自制状态,知道自己知道是觉察或觉知状态,不知道自己知道是习惯状态。始于自知,经过觉察,终于习惯习惯成自然。
总结:认识自我核心就是,知道和谁讲话要比知道讲什么话更重要。
知道里边的逻辑关系。
两个四句话: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
不知道不知道,知道不知道,知道知道,不知道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