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人,往往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太追求完美。凡事吹毛求疵,力求做到做好。做不好就会自责,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殊不知自己也许比别人还优秀。
与自卑相反的另一个极端,便是自负。他们认为自己太过优秀,凡事都比别人做得好,事事都要和别人争个长短高低,听不得任何批评建议。如果听到不喜的言论,便认为是别人嫉妒使然。
不管是自卑还是自负,都不是让自己幸福快乐的良好品质,它会蒙蔽你的双眼,扭曲你的自我认知,像是用哈哈镜照镜子,看到的是变形的自己和周遭的世界。
曾经我也是用哈哈镜照镜子的人,明明知道眼里的世界是扭曲的,明明知道看到的不是真实的自己,可就是无法摆脱,眼睛像是蒙上了一层雾,任凭怎么努力,都无法看清楚一切。
于是抑郁寡欢、焦躁不安,内心犹如一头困兽,在黑暗的屋子里横冲直撞,就是找不到出口。
我早该想到读书是认清和治愈不安与焦躁的最好的途径的。没有书的日子,像是一个人在茫茫沙漠里独自踽踽而行,自从读书以来,我觉得自己变了,变得很安心淡定,更优雅从容,更自信快乐。
书,像是无数的知心朋友,伤心难过时抚慰你的心灵;书,像是指引人生之路的导师,在你困惑时指明方向;书,像是永不抛弃你的恋人,在你孤独寂寞时默默陪伴。
读书使人聪慧,读史使人明智。从此,一日不可无书,书是我最忠诚的朋友、伴侣。
有些人自卑的根源在于,总觉得自己与周遭的人格格不入,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怕自己做事情让别人鄙夷和笑话。于是谨小慎微,畏手畏脚,怕自己一不小心,成为别人的笑料。
读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不论是性格还是生活,都有其不足的一面,没有必要羡慕任何人。
即使是贵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即使是万人敬仰的首辅大人,即使是抗击倭寇扬名立万的大将军。他们都和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是非对错。
在外人看来,皇帝是天之骄子,高高在上,江山美人都是他一个人的,好像可以为所欲为,自在极了。
其实不然,皇帝的一生其实并不如我们所见的那般幸福。因为身份特殊,皇帝从小就要进入翰林院学习,一日不辍。别人在玩儿的时候,他在背四书五经,别人在睡觉的时候,他在练字,当万历皇帝把练字当做爱好的时候,却被要求不准把过多的时间用于练字,更要用来熟读圣贤。
可见,皇帝的生活从小便由不得自己做主。
自继位以来,皇帝更是要日日早朝,天不亮就要穿上复杂的龙袍,端坐于龙椅上,听着大臣们汇报各地消息。有很多皇帝很小的年纪就当了皇帝,往往在还没睡醒的时候就被各种穿衣折腾,架上龙椅。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想想也是极其不易。
我国古代又尤为注重各种仪式典礼,其繁文缛节不消其说。有时需要在烈日炎炎下端坐数小时,做为全国人民的表率,变换一下姿势也会被说不尊重仪式,其辛苦烦闷,可想而知。
皇帝的一言一行全都在文臣的监督之下,甚至后宫之事也时常被干涉。皇后一般都是皇室选好的,皇帝没有自主权,好不容易遇到情投意合的妃子,往往还会因为独得恩宠被斥为魅惑皇上,下场一般都很惨。
而且,有些皇帝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紫禁城半步。一个地方再好,呆一辈子也是一件很无奈又无趣的事情吧。
我想,在无数个批阅奏折的枯燥岁月里,皇帝也羡慕极了普通老百姓,羡慕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闹就闹。
再谈首辅张居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不仅是万历皇帝的老师,还是万历的父亲隆庆皇帝的老师,并且万历十岁就以继位,年纪尚小,势单力薄,事事仰仗首辅大人的指点。
特殊的身份,让他在万历眼中威严无比,就连皇太后也是唯他是从。皇帝这么敬重他,更何况其他人了。张居正一时权倾朝野,风光无限。
他是很多人的偶像,在他的学生和下属眼中,他是万能的,不仅治国有方,而且仁德宽厚,俨然一副圣人的形象。如果不是死后遭到清算,恐怕也是流芳百世了。
高处不胜寒。长期身居高位,定也得罪了不少人。并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的位高权重,也引来了无数趋炎附势之徒,摘其一二犯错,恐怕不可避免。
张居正在去世后遭到弹劾,这一弹劾不要紧,像是为洪水打开了阀门,一发不可收拾,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清算活动达到顶峰,他的家被抄了,两个儿子相继自杀身亡,令人唏嘘不已。
据悉戚继光听说张居正好美色,花重金购买美女送给他,虽说真实性无从考证,可也从侧面来说,被后人倍加称颂的人,也未必都是完人。
戚继光在我印象中一直是威风凛凛、刚正不阿的形象,谁知也做过攀炎附势之事,原来这么大的人物都犯过错,做过令人不齿之事,更何况我等普通老板姓,哪能做到完美令所有人满意呢,那不是比圣贤还完美?所以去他的自卑吧,做好自己,别人说三道四又如何,被人笑话又如何,我就是独一无二的我自己。
只有什么都不做的人,才不会犯错,当然不会臭名昭著,更不会流芳百世,像蚂蚁一样,碌碌无为的过完这一生,不留下任何痕迹。
在职场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总怕犯错所以迟迟不肯做,到头来错让别人犯了,责骂让别人担了,进步也同时让给了别人,职位与名声也都让给了别人,自己最终变成一个默默无闻的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