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负重

    有关文学,因为站位和各自的思想不同,文学被划分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个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武器的文学”、”文学本位的文学“。

  文学的非功利性,目标是建立“人”的文学,“个体的”文学,“武器的文学”是希望文学成为政治的一部分。

  武器论以集体意识替代个体人的思想,淹没人作为个体的叙述。于是,文学常常会遭遇绑架,文学作为作家个体化、个性化的叙述被强行绑架裹挟到集体意识中。

  实际上,文学没有肉身,但作家有肉身。作家的肉身成为揭秘权力与知识共谋关系的观察点,成为作家个体命运的“政治解剖学”。

  文学的归文学,政治的归政治。如果一切事物都被套上政治过度解读的时候,那必然是噤若寒蝉,人人自危。

  文学应该更加纯粹,文学应该更加无功利的审美,从中获得审美趣味、心灵净化、人性修养、道德提升,文学应该具有审美性、想象性、人文性、体验性和超越性。

  我们不能随便说一个大写的‘文学经典’,而应该说小写的经典,是谁的经典的问题?而不是抽象普遍意义上的经典。

  文化如果越来越需要置于治理性的视域下被理解,在文学武器论者的考量中,一切文化包括文学不仅涉及表征和社会意识的问题,还关涉到机制实践、管理程序和空间安排。

  文学,无论是作为一种以真理形态出现,或是以价值形态出现,其合法性的条件到权力关系那儿去寻找……或许,都是文学的无法承载的。

  或许,文学应该更自由 ,更纯粹 ,拥有独立的艺术美。

承认文学的社会功用,但另一方面,当一切社会政治问题,都归为文化、文学问题时,毋宁说也是文学的无法承受之重。

  文学要做到无关世道人心很难,文学个人化与对文学独立审美性的要求之间,对具有肉身的作家来说,显得矛盾重重,忧心忡忡。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学的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