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感思行43——经典诵读痛苦的?还是快乐的?

加藤荣一教授的《天才满世界》这本书中说:“1991年3月1日,我在竹村建一先生的宴会上遇到了创业家井深大先生。我向他请教“使脑子变聪明的方法”,他回答说:“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啊。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读’——不求理解含义、照着字面朗读汉籍”。站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做过这种‘素读’练习。”

看到这段话之后,我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变聪明的方法是大量的读“汉籍”,而不是其他文字的书籍,或是日本本土的书籍呢?

我们是唯一一个始终全面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也就是说我们的汉字,每个字都是一副图画。据香港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的描述,他们花了很多年研究儿童学习的脑神经规律,得出的结论中有一条:学习汉语主要用右脑,学习英语主要用左脑。按照西方的理论,儿童早识汉字,是对儿童右脑最好的开发。

正是因为这样,在读“汉籍”的过程中,就完成了认识汉字的这一目的。也就完成了儿童右脑开发的这一重大事件。

外国人都懂得用中国的“汉字”来开发儿童右脑。为什么中国人不用,反而去向外求。时下各种幼儿全脑开发的学习班充塞着大街小巷,都打着从某某国家引进的早教系统的旗号。然后就像割韭菜一样收割着他们所能覆盖到的菜园。而宝爸、宝妈们拿着大把的钞票,就像不要钱似的挤进早教机构给孩子报课学习。难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本国的就不会?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太落后,不懂得全脑开发。我们中国可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科学、政治、这么多学科,看一本书就可以搞定。一本书可以让孩子尽知天下事。又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大地可以说人才辈出。我们的各项科技发明都要早西方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正是这无数的仁人志士,文人才俊撑起这几千年的文明。这又能说明什么呢?难道我们中国人天生就比西方人聪明吗?

有人说那我们这二三百年来,我们中国落后于西方吗?那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闭关锁国啊,那是因为我们是天朝大国,不善武力?不就是教育出了问题吗?只要几代教育失败,这个民族就土崩瓦解了。我们古代的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育了。

真的是这样吗?我深深的打了一个大问号。

我们古代儿童,六岁时就可以达到3000汉字的识字量。我们古代人的记诵量是现代大学生的万倍!你信吗!我们古代人做首诗,可以信手拈来。曹植七步作诗、李太白把酒言诗……我们现代的大学生做个打油诗还要思来想去琢磨半天!都说我们现代的教育好,为什么近百年来我们中国没有大师出现?

大家可知道,我们中国古代的教育一直是一对一的教育,几千年来我们的学生一直都享受着博士生的待遇。

你是不是想说那么多孩子能教的过来吗?

时下一位老师,从他从事教育开始算到她不能动为止,一共能交多少学生?有3000弟子吗?2500年前的孔子做到了。

文章开头提到大量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含义,这不是对孩子的一种摧残吗?他都不理解怎么能背的下来?王财贵教授推行大量诵读经典,就是这样干干巴巴的读,对于孩子们来说,索然无趣。使孩子丧失了孩子本有的天性。这也是这套诵读体系褒贬不一的原因。

我说那是他们不了解古代的经典教学。我们中国的儿童,一直都是在音乐的律动中学习经典的。他们学习经典是快乐的。他们可以编出自己喜欢的调调唱出来!他们可以打着拍子有节奏的读出来!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的创造力。有家长和我一起读《大学》。读过几遍之后她说:“我这回可知道为什么古人读书的时候都摇头晃脑了,那是有节奏的啊!”连大人都能被有节奏的诵读所吸引,孩子们呢?有的家长跟我诵读后回家复习,孩子听着听着好奇心上来,听几遍就会了。这就是韵律的力量。

如今,国家大力提倡国学教育。一部《论语》才12000字,能全部翻阅的人仍是少之又少!

今天得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书到今生读已迟。对于我们很多大人来说,错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最佳读书时间,已是人生的痛点。

所以,我努力要做的就是能上更多的孩子走进经典文化的学习中来,让他们快乐的学习经典。用经典去托起孩子们目视前方的高度,坚实的走好自己脚下的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感思行43——经典诵读痛苦的?还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