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灵光乍现:1+1=1;1+2=1;3+4=1(赔了!)

打破与转弯

爱因斯坦说: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想像力确实是我们突破常规的利器。

接下来,我们不妨先看这样一组等式:

1+1=1;1+2=1;3+4=1;5+7=1;6+18=1;
当你看到这组等式,大脑的直觉会瞬间告诉你:这根本不可能!

但是如果稍加思考后变化一下,在每个数字的后面加上单位,那就变成了如下等式:
1里+1里=1公里;

1个月+2个月=1个季度;

3天+4天=1周;

5个月+7个月=1年;

6小时+18小时=1天;

现在这组等式就完全成立了!

人的大脑往事受过去的习惯,经验,经历影响,从而对一件事情有直觉性的判断,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就是惯性思维。

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往往决定你对世界的认识习惯,也决定你的人生轨迹。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而不知道,一味的撞难墙,熟不知打破原有的思维习惯,让思维转个弯,前方将是一路平坦。

图|源自网络|侵删

01换个思维/角度看问题,将是别样洞天。

正如一个人说:

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
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

是啊,思维一变,世界改变。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商人向哈桑借了2000元,并且写了借据。在还钱的期限快到的时候,哈桑突然发现借据丢了,这使他焦急万分!

因为他知道,丢失了借据,向他借钱的这个人是会赖账的。

哈桑的朋友纳斯列金知道此事后,对哈桑说:“你给这个商人写封信过去,要他到时候把向你借的2500元还给你。”

哈桑听了迷惑不解:“我丢了借据,要他还2000元都成问题,怎么还能向他要2500元呢?”尽管哈桑没想通,但还是照办了。

信寄出以后,哈桑很快收到了回信,借钱的商人在信上写道:“我向你借的是2000元钱,不是2500元,到时候就还你。”

哈桑本来丢借条事,看似钱无法要了,很是苦恼。朋友让他写信多写了500元,意外发生了,借钱人回信二千块钱。

朋友等于帮他补上了借条,他打破了常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了,成功重新打了一个借条,可谓智慧非凡。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很多时候不懂得变通,错失了很多机会。

图|源自网络|侵删

02当事想不通,路走不通时,让我们要转弯,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人生要懂得转弯。

记得曾经一个女人讲述她婆婆的事。

老家80岁的婆婆常给我们说,“人生啥事要往宽处想,不要钻牛角尖,要想的开。”

我想她长寿的秘诀,可能就是与她的为人处世,性格有关吧!凡事都想的开,看得淡。

我问道:“要是遇事我想不打开那?”婆婆说:“换个想法,拐个弯不就能想开了!”

其实有的时候,生活并不是没有活路转机,只是自己太过执拗,坐井观天。

在我们生活的路上,有时似走到无路可走。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老和尚和小沙弥一同下山化缘,路上老和尚问道:“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那你准备怎么做?”

小沙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往旁边去。”

往旁边去!多么智慧的回答,也许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却极少有人悟出这个理。

这就是需要创造性思维,无中生有。

正如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路了。

图|源自网络|侵删

03让思维转个弯,就能四两拨千斤效果。

生活中思维固化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么,我们又如何帮他们打破固化的思维方式呢?

1、破除经验主义

有个司机经常夸口说:“我十几年驾龄,开车技术没得说,边开车边打电话一点问题都没有。”

没过几天,他出了交通事故,是因为边开车边打电话,盲目自信的经验主义者。

这让我不仅想起一个驴子的故事,主人要求驴把盐驮到河对岸,驴不小心滑到了水里,爬到岸上时,盐变轻了.

第二天,驴想上次我掉进水里身子变轻了,这次也会吧.于是,驴就跳下河去,果然盐变轻了许多,主人发现了驴的阴谋,想治治它.

这一次主人要求驴驮海绵到河对岸.驴以为跳下河会使驮的东西变轻,于是就跳下河去,结果差点淹死了.

盐放进水里,被溶解了,所以变轻了.海绵放到水里,吸进水结果变重了,就沉下水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自以为是.只凭经验办事,会犯经验主义错误的.

从这故事中,我们不难经验主义的危害有多大,所以,我们必须彻底打破。司马光砸缸就是打破常规的最好的例子。

  

2、从“不可能”到“怎么做”

大人能做的事情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不可能做到,但这个不是一定局。

起初小孩子的认知比大人的低,在他的有限的认知是不可能完成大人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积累,当他认知相当于大人的认知时,大人的事,小孩子就可以做了。

一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通过学习是可以提升认知的。这就要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了。

举个例子,我们上驾校学习开车,会先学交规,学汽车的机械原理,这都是主观世界的事,你会学到很多原则。

但是一旦进了车、上了路,原则的用处就不大了。

开车的每一刻,你说是向左打方向盘好,还是向右打方向盘好?

都不对,开车实践讲究的是“刚刚好”,不左也不右,这就是客观世界里的实践。

在实践世界中,每一个具体的事都是这样,写字、做手工、打球、创业等等,都是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原则中,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动态平衡点。

可以说,每一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脑子里的主观世界就已经建成了,什么道理都懂。那余生的任务是啥?

就是不断地对付那些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一致的情况,不断去寻找那个刚刚好的平衡点。

3、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问题

换位思考是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的必要手段。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

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提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

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提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提你们,只是分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活,也各有各的苦难。

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以很难做到感同身受。生活本来就不容易。

当你觉得容易的时候,肯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担着那份不容易,生活经常换位思考,珍惜才配拥有。


图|源自网络|侵删

结束语

有位哲人说:

如若说,在创新尚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中的个别杰出表现时,人们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尚可为时代所容。

那么,在创新将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时,依然采用一种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

石墙易毁,心墙难拆。
如果一味地固守思维的高墙,只会不断地闭锁自我,原地踏步。
而只有打破思维惯性,才能够看到不同的世界,走向更好的自己。

不要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有时换一种思路,人才会往前快进一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灵光乍现:1+1=1;1+2=1;3+4=1(赔了!))